1冀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小学《数学》教材培训资料第一部分教科书修订方案第二部分修改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一、二年级上册教科书修改说明及教学建议第一部分教科书修订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教基二厅函【2011】21号通知中教材修订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修改后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教材的试用意见和建议。根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以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为宗旨,引导“学与教”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保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二、修订目标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明确小学数学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启迪思维和发展智力,形成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小学生现实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落实“四基”目标要求为重点,处理好“数学学科特征与儿童的认知特点”、“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掌握技能与减轻负担”、“保证基本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教材,突出本套教材“生活中学数学”和“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鲜明特色。精心打磨既能实现“四基”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三、修订思路(一)改为16开本,保持按课时设计“导学导教”的体例教材是学生学、教师教的重要素材和活动,教材以改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方式为着眼点,找准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和知识的生长点,恰当地划分课时,并设计出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建构理念:整体设计开放的过程,具体引导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模式:创设情景——探索学习——交流学习——归纳整理——尝试运用。教材呈现方式如下:1.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需求。针对每一课知识点的学习,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够解决的事例,或提出引导性、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了解为什么学数学,激发解决问题的愿望。2.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实践中主动获得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是本套教材“学数学”特色的基本理念。教材通过卡通朋友“自己试着做一做!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合作……”等指导性、启发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空间。同时,呈现书中同伴的个性化做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帮助。3.充分交流、展示学生的个性化方法。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卡通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分享个性思路和方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交流、介绍新的方法。这种交流学习,第一,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第二,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第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4.在问题讨论、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建立模型。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同时,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师生共同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整理,发展数学思维,形成一般方法,建立模型。5.精心设计尝试练习和形成性练习。根据每节课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需要,分别设计尝试性练习、形成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二)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彰显“生活化”风格让儿童拥有快乐的童年,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本套教材编者的理想和追求。修订教材继续做好以下几点:21.通过教材卡通朋友和书中同伴的问话、提示和交流,开放学生的心情,增加教材的可读性。2.用心安排每一册教材的第一单元,通过活动性、开放性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愉快地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提供帮助。3.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或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4.选取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和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把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安排在适宜的季节,让学生在愉快地生活中学习。5.设计“玩”中学数学,自主做数学的活动,把枯燥的数学练习变成愉快的生活。(三)进一步突出“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教材特点“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设计思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是“问题解决”的目标要求之一。本套教材修订把落实《数学课程标准》问题解决的要求和进一步突出“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特点融合在一起,明确以下修订思路。1.用“情境+问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熟悉的、喜欢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在实验教材一、二年级加、减、乘、除计算多数内容以“情境+问题”呈现的基础上,修订教材将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内涵丰富的事例,使加、减、乘、除的内容都做到:根据熟悉的情境和问题,列出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计算。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在四则计算的全过程。2.用“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思路:一、二年级结合加、减、乘、除计算。呈现内涵丰富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年级以后,在实验教材已有“解决问题”内容安排的基础上,修订教材一方面适当增加“解决问题”的活动设计,另一方面把实验教材中个别综合应用的内容作为解决问题的主题素材。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本套教材打破“先学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采用呈现具体的、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或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计算的重要作用,学会数学运算。基本模式是:“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总结运算顺序——尝试应用。4.在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会为什么学数学。本套教材在分数、小数计算和其他知识的编排上,打破“先学方法,再学应用”建构思想,而是采取在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需求,进而学习数学。如,分数化简的问题,在传统教材中,都是在学习了最大公因数和约分之后再安排。本套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设计“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简”的活动。在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化简、交流、比较的基础上,引出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需求。这样编排,一方面使学生真正了解分数化简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体会到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价值。(四)精心设置“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内容实验教材特别重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的活动设计,每册安排了4~6个主题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标准,修订教材一方面精选已有的活动内容,使之更加符合“综合与实践”部分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增加“问题解决”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修订教材计划每册安排3个主题活动。(五)在问题探索中,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修订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1.每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设置“探索乐园”。把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结合单元内容安排的“探索乐园”,改为每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探索乐园”,并且从一年级开始编排。一方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部分“探索规律”的要求,另一方面,探索一些特殊数学问题的模型及解题思路和方法。2.设计“问题讨论”栏目。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内容,设计开放性、挑战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研究,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六)重新安排“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标准和要求的变化,确定教材修订的思路:1.删去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可能性”的内容,结合其他相关内容,渗透可能性思想。如,一年级3上册第十单元“探索乐园”中结合红白珠子的排列规律,提出:盒子中可能有几颗珠子?再如,二年级下册认识1000以内的数后,设计“掷点写数”的综合与实践活动。2.第一学段由实验教材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改为每个年级安排一个单元。3.第二学段重新安排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每册教材安排一个单元,螺旋上升,突出重点。(七)适当整合“图形与几何”的单元安排根据一线教师反映实验教材有些内容安排分散的意见,修订教材重新调整“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如,把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下册两次安排“观察物体”整合为一个单元。再如,认识方向由二年级上、下两次安排整合为一个单元,并后移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八)重新调整“数与代数”的内容安排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确定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本套教材试用的情况和强化计算技能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素材的精选,整体把握“数与代数”的核心知识点和生长点,螺旋上升,合理编排,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积极愉快地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恰当编排万以内数的认识。修订教材万以内数的认识仍然分为五段,进一步明确每段的重点。一年级上册分两次认识20以内的数,重点是结合具体的事物理解数表示的意义;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重点是数数,估计物品的个数,用不同的方法数数;二年级下册认识1000以内的数,重点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同时,增加用珠算表示数;三年级上册认识万以内的数,重点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感受大数的意义。2.根据数的认识范围,螺旋上升,恰当安排“数的运算”的内容,使每一册教材有一个重中之重。3.合理安排口算、笔算、用计算器计算。把20以内的加减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分别安排在同一册教材;在加强笔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口算;合理安排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运算规律。(九)精简辅助栏目去掉实验教材中的“知识窗”,利用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的“兔博士网站”,介绍数学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介绍数学文化、数学发展等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放学习的空间。同时,去掉与数学实质相关性不大的阅读材料。第二部分修订的主要内容一、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删除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部分内容后,数与代数在第一学段中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从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条目来看,四个部分共45条,其中,数与代数有21条,占47%。从第一学段修订教材的内容安排看,六册教材共安排310课时(包括整理与复习28课时),其中,数与代数和探索乐园共218课时,占总课时的77.3%。所以,本套教材把合理编排数与代数的内容作为第一学段教材修改的重点。修改后的内容安排如下:册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一上1.10以内的数2.11~20各数1.10以内的加、减2.20以内的加、减3.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一下100以内的数1.100以内加、减口算2.100以内加、减笔算1.认识整时、半时2.认识人民币二上1.100以内加、减混合,认识小括号2.表内乘法(一)3.表内除法(一)4.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二下1000以内的数1.有余数的除法2.多位数加、减口算3.多位数加、减笔算1.认识千克和克2.时、分、秒4三上万以内的数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笔算2.除数是一位数口算、笔算3.两级混合运算吨的认识三下1.小数的初步认识2.分数的初步认识1.两位数乘两位数2.简单小数加、减3.简单分数加、减1.24时计算法2.年、月、日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的安排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1.调整了“数的运算”的内容安排,突出各册重点。20以内的减法由一年级下册移到了一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由二年级上册移到了一年级下册;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由二年级下册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