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但是在广大农村随之而来的产生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问题、教育成长问题上以及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很难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感情上的关注、呵护和生活上的照顾,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异常。怎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这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心理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和基本情况分析(一)留守儿童的含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其他亲戚和朋友一起生活。(二)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1、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打工。在面对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是为了以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给下一代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充足的物质条件才能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2、面对亲情缺失的孩子,为什么不把孩子带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去上学呢?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有以下原因:(1)经济压力大。由于城市教育费用较高,农民工无法承受高昂的经济费用。农民工大多是做最苦最累的工作,可是他们的工资却是最低的。由于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导致他们只能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对于孩子在城市上学他们却是力不从心。(2)公办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全部的农民工子女上学。由于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接受能力、设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和财政等的不足而不能接受全部的农民工子女。城市里大多数私立学校费用较高,而且设施没有安全的保障,容易发生事故。这就是使得农村子女无法完全在公立学校上学的原因。(3)政府政策。政府在法律上加强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便未成年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少受到伤害。在财政上大力支持,但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现在处于瓶颈状态,无法完全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政府还在社会各地大力宣传保护留守儿童的思想意识,为了减少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少受2到伤害做出了很大的努力。(4)农民工子女的接受能力。由于城乡教育方式有所差异,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上也存在差异。农村儿童在城里上学很难和城市里儿童和谐相处,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条件都有差异,这就容易产生农村儿童仇视城市儿童,城市儿童歧视农村儿童的心理。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相对于城市的教育教学较低,这样农村儿童在城市上学会在他们心里上造成不平衡。我家邻居的小孩就是跟着自己的父母到广东去那边上学,因为学习相对比较差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在陌生的环境里很难使他能安心学习,再加上生活条件的不足使他在同学面前很自卑,极易产生对老师同学不满仇视的心理。(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1、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由于老一辈比较溺爱孩子,过多的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最大放任。但是在道德和精神方面却没有很好的管束,由于祖孙之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也导致他们无法有良好的沟通。因为祖辈的老人和新生的儿童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异,使他们沟通很困难。如:在我的村庄里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爷爷奶奶都是带着他们到处逛,老一辈的和老一辈的聊天,小孩就让他们随便玩,只要不伤着碰着就行。孩子也讨厌爷爷奶奶们不停的唠叨,整天跑的没影,吃饭了也找不回来。祖孙之间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孩子也缺乏管束。2、上代监护。即由父母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的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被监护者不是自己亲生的,对监护人来说很难做到严格的管束,对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心理出现问题。不在自己家居住总会给孩子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做什么都不舒服。即使自己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人可以倾诉,日积月累容易让孩子产生被人遗弃没人疼没人爱的想法。对于监护人来说即使孩子出现什么问题也不好过于严格的管教,只能放任自由。3、寄宿学校管理和监护。许多家长有着从众心理,认为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上学有利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却不知道这样做极大的构成儿童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一般寄宿学校环境条件恶劣、饮食条件差。长期的寄宿学校里会影响亲子关系产生隔膜,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教导会使他们心理扭曲。二、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一)留守儿童教育上出现的主要问题1、学习状况一般。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3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受父母思想的影响许多孩子也认为上学不如出去打工挣钱,从而使得他们认为逃课厌学是正常的思想。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一般父母学历都不高,这就使他们不能帮助孩子学习,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对于孩子的学习完全寄托于学校。2、心里封闭和感情世界问题。孤僻、冷漠、散漫……当这些带着灰暗色调的词汇集中在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时,其凸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变得不容漠视。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没有最亲的人在身边沟通,受到其他朋友的排挤,柔弱无助的孩子只能将自己完全与这个陌生世界隔离,保护自己。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久而久之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这样的环境会在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使他们的心理扭曲,给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不好的影响。3、思想道德缺失。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孩子的自制力和自我反省能力不足,如果不加以良好的引导和管教,就会使他们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上。4、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的负面影响。由于现在大学生毕业没有工作的影响,使很多农村父母让孩子退学跟着他们到城市里来打工,他们认为上学不如早点出来打工挣钱。在很多贫困的地区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给儿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5、亲情缺失。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家庭温暖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孩子因此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多数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所以容易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6、安全缺失。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近几年由于监管不足农村儿童溺水身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二)留守儿童在教育上问题上的解决方法分析1、父母要和孩子保持和保留良好的沟通。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4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2、教师应关爱孩子。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鼓动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3、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措施。政府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给予儿童更多的权利。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渐拆除城乡壁垒,使流动的农民获得市民的权利,确保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有同等待遇。要大力扶持打工子弟学校。要改变早期父母的落后教育观念,提倡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和耕耘。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和监督,使农民工子女“进的来”和“学的好”。4、社会要建立教育和保护留守儿童的场所。如学校要建立寄宿制学校、建立代管家长制、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和利用社会力量开办亲子园等,让留守儿童有个安全幸福的生活环境。三、留守儿童的心理原因、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一)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1、家庭教育的缺失、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祖父母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而亲朋好友、老师等其他监护人,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有所顾忌,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5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性质柔弱内向,缺乏沟通;自卑心理障碍,普遍厌学;孤独无助心理,缺乏亲情;亲情缺失,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容易违纪,出现叛逆心理;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的主要方法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父母必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经济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考试,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最好用书信的方式,这对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有些留守儿童通常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心的秘密与不满,如果父母经常与子女有书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当作倾诉的对象。2、让监护人教育管束留守儿童。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