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管理实现目标利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是进行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的定义及确定程序目标成本是企业预先规定的作为奋斗目标的未来成本,它是一种应当发生的成本。目标成本的确定:–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产品销售单价-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的目标利润–目标成本总额=产品销售收入-税金总额-目标利润总额目标成本管理实施时的关键如何使企业上下接受目标成本管理这种思想,如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形成全员全面成本管理的局面。在技术上的主要难点,如何合理地确定成本目标,如何利用成本目标对各部门的成本进行日常控制、考核和分析评价。(一)标准成本会计制度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定义及程序目标标准成本的制订。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报告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定义标准成本法:预先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将成本的事先规划、成本的过程控制和成本的事后核算和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程序制定成本标准生产产品产量汇总计算标准成本汇总实际成本计算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向负责人提交成本差异分析报告负责人采取管理对策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算管结合,强化控制;明确责任,协调关系;简化核算,(期末可将成本差异一次直接转入当期成本)决策依据。目标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是指在相当优良的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生产某种产品应当发生的成本。–客观性–正常性–目标性和尺度性制定公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耗量×直接材料标准价格–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率×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率×标准工时标准成本的制订方法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用量标准:技术测定统计平均价格标准:平均价格预计价格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用量标准:写实测定经验估计统计平均价格标准:预计支付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标准工时三、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价格标准:预计发生变动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工时四、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价格标准:预计发生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工时标准成本制订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须考虑正常的损坏及浪费。制定人工标准时需考虑“学习曲线”理论。确定制造费用率时,需正确确定基准生产能力。–一般情况下,以正常生产能力为标准。正常生产能力系根据数年历史数据所确定的生产能力的预期数量,通常以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表示。标准在制订后,须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加以修订,但修订不可过于频繁,以免减弱标准成本的控制功能。标准成本卡(例示)某产品标准卡项目标准耗用量比重标准价格单位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甲材料2.5公斤0.3310元/公斤25元乙材料5公斤0.679元/公斤45元直接材料合计7.5公斤170元直接人工:中级工1小时0.25元/小时5元初级工4小时0.82.5元/小时10元直接人工合计5小时115元变动制造费用5小时8元/小时40元固定制造费用5小时6元/小时30元合计155元标准产量:6000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180,000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差异分析的目的在于控制,在于及时发现差异,分析原因,决定纠正行动,确定责任归属。成本差异报告要适时,要能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工作中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基本方法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的变化形式,目的是找出差异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的归属,便于控制。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人工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实际工作中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基本方法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的变化形式,目的是找出差异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的归属,便于控制。实际工作中,往往要考虑工人组合和人工的合理损耗。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制造费用差异为实际制造费用总额与标准制造费用总额之间的差异。在进行差异分析时,根据分析要素范围的不同,又分为两项、三项及四项差异分析法。两项差异分析法预算差异=实际制造费用总额-(变动制造费用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总额)能量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总额)-制造费用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基准产能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率制造费用差异预算差异能量差异三项差异分析法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率-标准变动费用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率产能差异=(基准产能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率制造费用差异预算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能量差异四项差异分析法预算差异的耗费差异与效率差异同三项差异分析。产能差异的数量差异与效率差异计算如下:–能力利用差异=(基准产能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率制造费用差异预算差异效率差异能量差异能力利用差异效率差异耗费差异例题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50千克×0.2元/千克)10元–直接人工(2小时×6元/小时)12元–制造费用–变动:(2小时×3元/小时)6元–固定:(2小时×1元/小时)2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30元/件–制造费用预算:全月固定制造费用1,000元,变动制造费用为3000元,基准产能为500件。实际资料如下:–本月实际产量为600件,原材料购进成本为0.21元/千克,共消耗原材料30300千克,直接人工实际工时为1100小时,每小时实际工资为7元。变动制造费用为385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1122元。要求:利用上述资料进行差异分析。例题解答直接材料差异:总差异:30300×0.21–600×10=6363-6000=363(不利差异)其中:价格差异:0.21×30300–0.2×30300=6363-6060=303(不利差异)用量差异:30300×0.2-600×50×0.2=6060-6000=60(不利差异)直接人工差异总差异:1100×7-600×12=7700–7200=500(不利差异)其中:工资率差异:7×1100-6×1100=7700-6600=1100(不利差异)人工效率差异:1100×6–600×2×6=6600–7200=-600(有利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总差异(预算差异中的变动制造费用部分):3850–600×6=3850-3600=250(不利差异)其中:变动制造费用率差异(耗费差异):3850–1100×3=3850-3300=550(不利差异)效率差异:1100×3-600×2×3=3300–3600=-300(有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1122-600×2=1122–1200=-78(有利差异)其中:预算差异:1122–1000=122(不利差异)产能差异:500×2–600×2=1000–1200=-200(有利差异)其中:能力利用差异=(基准产能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率=500×2-1100×1=1000–1100=-100(有利差异)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率=1100×1-600×2×1=1100-1200=-100(有利差异)差异原因分析通常情况下:–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由采购部门负主要责任。–直接材料的用量差异由生产部门负主要责任–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由生产部门负主要责任。–如属人员安排而引起的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由生产部门负主要责任。如属工资标准的变化由劳资部门负主要责任。–制造费用差异中属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的要由生产部门负主要责任。属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的要由高层主管人员负主要责任。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具体在划分责任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外管理所谓例外管理是指管理人员主要对实际与计划不符的事项进行管理。(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的变动成本,而把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的核算流程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原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在制品制成品销货成本损益汇总于销货时耗用传统全额制造成本法下的损益表编制项目金额销售收入产品制造成本加:期初存货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减:期末存货销售成本销售毛利减:销售和管理费用税前净利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编制项目金额销售收入产品制造变动成本加:期初存货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减:期末存货销售制造变动成本制造边际减: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金额边际贡献减: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税前净利项目变动成本和传统全额制造成本法的比较变动成本法和传统全额制造成本法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利润时,将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进行了区分,并将固定制造成本则作为产能成本,列为期间成本,而传统全额制造成本法则是将制造成本总额进行了分摊,计入存货的价值,根据销售的情况相应转入期间销售成本。举例某企业生产经营A产品,11月发生直接材料200万元,直接人工80万元,变动制造费用10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160万元,管理与销售费用140万元,当月完工产品10000件,销售8000件,销售价格680元/件,假设该企业没有期初产品库存,试分别用全额制造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当月税前利润,并说明差异原因。答案利润(变)=(680-200-80-100)×8000-(1,600,000+1,400,000)=-60(万元)利润(全)=(680-200-80-100-160)×8000-1,400,000=-28(万元)差异32万元,是固定制造费用,在全部成本法下由期末存货2000件带走(2000×160)。变动成本法下的净营业收益和全额制造成本法下的联系全额成本法下的净营业收益=变动成本法下净营业收益+本期固定制造成本摊入期末存货金额-固定制造成本摊入期初存货的金额。–当产销保持平衡时,变动成本法=全额成本法–当产大于销时,全额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当销大于产时,变动成本法全额成本法–销量保持不变时,生产量发生波动时,变动成本法所计算的净营业收益基本保持不变,但全额成本法下由于本期所分摊的固定固定制造费用的不同,而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动–当产量保持不变时,变动成本法和全额成本法所计算的净营业收益都依从于销售数量的变动,但是,变动成本法的变动幅度大于全额成本法。–从长期来看,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所计算的净营业收益总是趋于相同的。在管理上运用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一)应用变动成本法,可以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提供各种边际贡献(如制造边际、销售边际、产品边际),从而为应用CVP进行目标利润管理和区分成本动因进行目标成本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相关的管理决策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用的成本信息。变动成本法突出固定成本对产品成本高低的影响,以便引起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对固定成本控制的意识。变动成本法下所计算的净收益对销售数量的变动比较敏感,并且所计算的收益比较谨慎,因此比较适合于内部利润的分配。在管理上运用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二)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直接依从于销售数量变动而变动的预期净收益的信息。变动成本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