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考试1军转干部安置: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之资本的流通过程(三)第三节总资本的运行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㈠单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各个企业的资本都通过自身的循环和周转,实现着价值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但是,在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条件下,各单个资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形成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不包括个人消费和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就是考察社会资本的运动。㈡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在物质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就是要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在物质上和价值上得到补偿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全部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3.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只有在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能销售出去,能够补偿预付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及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㈢考察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是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组成的;在实物形态上可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资料的部类,称为第一部类,用符号“Ⅰ”表示;一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称为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㈠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要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军转干考试2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生产。特点是全部剩余价值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没有资本积累。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然而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是从简单再生产开始。这是因为,第一,理论上,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主要困难发生在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上。第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㈡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在社会资本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来实现的。第一,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即Ⅰ4000c所代表的这部分产品,通过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第二,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即Ⅱ(500v+500m)所代表的产品,通过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Ⅰ(1000v+1000m)和Ⅱ2000c这两部类产品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三大交换关系可用下列图式表示:经过以上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得到了补偿,在实物上得到了替换,即社会总产品全部实现,下年度的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可正常进行。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如下三个实现条件。㈠Ⅰ(v+m)=Ⅱc这是基本实现条件。这个条件表明: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内在关系。即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之间,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㈡Ⅰ(c+v+m)=Ⅰc+Ⅱc这是由基本实现条件派生出来的实现条件。它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军转干考试3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两者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㈢Ⅱ(c+v+m)=Ⅰ(v+m)+Ⅱ(v+m)这也是由基本实现条件派生出来的实现条件,表明:整个社会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两者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四、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㈠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Ⅰ(v+m)Ⅱc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它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需要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为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2.Ⅱ(c+m+m/x)Ⅰ(v+m/x)它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资本家和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的消费资料的需要。㈡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对于扩大再生产,马克思进行分析的图式是: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1000中的一半500m用作追加的资本,两大部类的其它条件都不变,将剩余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要求重新组合,上述图式及三大交换关系就变为下面的图式:从重新组合的图式可以看到,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同简单再生产一样,也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关系而实现的:第一,Ⅰ4000c+400△c,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第二,Ⅱ750v+50△v+600m/x,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而实现的。第三,Ⅰ1000v+1000△v+500m/x和Ⅱ1500c+100△c,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交换而实现的。军转干考试4㈢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分析中,可以看出扩大再生产的三个条件:1.Ⅰ(v+△v+m/x)=Ⅱ(c+△c)。这是基本实现条件。它表明,在扩大再生产中,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2.从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可以引申出两个派生实现条件:第一,Ⅰ(c+v+m)=Ⅰ(c+△c)+Ⅱ(c+△c)。它表明,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生产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关系。第二,Ⅱ(c+v+m)=Ⅰ(v+△v+m/x)+Ⅱ(v+△v+m/x)。它表明,第二部类新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需要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关系。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㈠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这是指在技术进步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进行要求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的必然趋势。㈡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条件和原因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技术的进步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原有的预付资本以及追加的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而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即不变资本的增长必然快于可变资本的增长,因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增长必然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速度必然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列宁指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㈢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相比增长得越快越好。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这表现在:第一,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要依赖消费资料的增长来提供。第二,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其数量、品种、规格都直接决定于消费资料生产的需要。第三,第一部类为本部类知道的生产资料最终也受到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因为制造第一部类自身用的生产资料生产最终是为了给第二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以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来。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资本运行过程中,自1825年资本主义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来,每隔若干年就要爆发军转干考试5一次经济危机,扰乱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激化和集中暴露的证明。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一种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了。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社会化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企业内部,生产的社会化表现为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大批人共同使用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产品生产过程变为由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也由许多人共同生产。在整个社会内部,生产的社会化表现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广泛发展,企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大大加强,整个社会生产已经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生产的社会化还从一国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资本运行过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相比,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严重对立。当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市场上的大量商品就找不到销路,就会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从而导致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即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一次的周而复始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导致经济危机的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的爆发,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既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往往在经济呈现最繁荣现象时爆发。危机过后是萧条阶段,整个经济生活呈现一片萧条停滞景象。萧条持续一段时间后,市场状况有所好转,经济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军转干考试6停滞局面,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当社会生产和流通能够复苏到赶上或超过经济危机以前的最高点时,复苏阶段便进入高涨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涨只是暂时的,新的高涨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当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就会再次爆发,资本主义再生产就会进入下一个周期。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固定资本更新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更换。第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准备了物质条件。因为它会推动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带动消费资料生产的回升,从而增加社会需求,刺激生产发展。第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基础。因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