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1/13《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机理的科学。▲奥德姆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农业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学科。简答题:▲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答.理论实用性。2.学科交叉性。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论述题▲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学的任务:1.基础性的理论研究。2.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2/13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系统: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在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简答题:▲组成系统需要哪三个条件?答:1.必须具备两个以上都的构成要素。2.各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3.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系统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1.系统的有序性,包括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子系统构成的?4生态系统有哪三大功能?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论述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比较的主要方面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与环境长期适应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生物种类主要是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和与之相关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生物组成非生物环境物质代谢原料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3/13人工配置农业生物种群。农业生物生长快,寿命短,密度大,繁殖系数高,同化资源的能力强,抗逆性差。环境条件自然环境人工改造环境,调节农业生物的各种环境条件,为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条件,使环境资源高效转化为农业产品。系统结构自然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农业生产的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转换系统的稳定机制系统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人为调控为主系统的生物生产力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尤其是较高的植物同化能力生物生产力低于相同地段的自然生态系统,但有较高的经济产量(级有更大比例可以用于人类利用)系统的开放程度系统内部的物流能流较强,较弱的流出和流入系统内部的物流能流较弱,流入(人工补充和输入)流出(农产品运出、水土流失)强系统的能流特征植物初级生产的生物能只有少量被动物利用,系统有机物总量高,因而系统保有较高的稳定化学能水平植物初级生产的产能大多数被动物利用或被输出,系统的有机物总量水平低,因而稳定化学能水平低系统的养分循环封闭性强,输入输出水平低,贮存能力强较高的输入输出,较高的内部物流水平内部贮存养分能力弱,养分贮存量低,支配系统内部关系的规律自然生态规律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生物利用最高生物量最大限度满足人类需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4/13第三章生物种群名词解释:▲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生物种的个体总数。▲出生率: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死亡率:种群内个体衰减的数量▲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年龄结构:某一种群中,具有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生物的数量与个体总数的比例。▲性别结构:种群中雌性与雄性占个体总数的比例。▲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出现的相互影响。▲迁移(和扩散):种群内个体因某种原因从分布区向外移动的现象。迁移多用于动物,扩散多用于植物和微生物。▲分散利用:以个体或家族方式生活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和领域,并不允许其他个体在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共同利用: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非密度制约:作用强弱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制约。▲密度制约:作用强弱与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制约。▲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互利共生: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偏利共生:种间相互作用只有一方获利,对另一方无影响。▲原始协作:两个种群相互作用,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仍能独立生活。▲种间竞争:围绕共同需要的资源进行的,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狭义捕食:食肉动物捕食其他动物▲广义捕食:高一营养级动物取食或伤害低一营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为定居空间,靠吸取其营养而生活。▲化感作用: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其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简答题:▲种群的三种空间分布格局有哪三种基本类型?举例说明答案:随机分布,例如风播种子发芽后形成的植物分布。均匀分布,例如农作物成群分布,例如竹林▲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有哪些因素?答:季节、气候条件、食物储量、种间关系等。▲影响出生率的主要有哪些因素?答: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生后代的数量;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种群数量波动有哪些基本形式?答: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种群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5/13死亡、生态入侵▲导致种群迁移(和扩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种群密度过高,使随拥挤效应出现的种群压力和进攻行为加强。2.种群内等级低的个体或领域性弱的个体被排挤,迁移到条件较差的栖息地。3.幼体长大后被亲代逐出而引起迁移。4.自然扩散。▲种群共同利用空间有哪些基本方式?答:暂时性集群、季节性集群、稳定而经常性集群。▲种群数量波动的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答:1.种群内竞争食物和领地。2.种群密度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3.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天敌数量。4.与种群密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者的密度。▲请比较r-对策者与K对策的差异。答:r对策者:在环境变化不定,食物资源不稳定的生境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资源,并尽可能产生更多的后代(种子、卵、孢子、幼体等)以寻找后代在其他环境中存活并发展的机遇。K对策者:在环境相对稳定,食物资源相对稳定的生境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控制种群数量,个体体型较大寿命长,以能够持续利用资源并具有竞争能力。▲请比较CSR三种选择的差异。答:在高胁迫环境中,采取忍耐对策S;在高干扰生境中,采取生殖对策R,以较多的小型的后代(种子、卵)度过不良季节;在资源丰富,干扰水平低的生境中,因为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多,因此采用高竞争力对策C。论述题▲请写出种群增长的几种模型,并解读各种模型的意义。答案:(1)种群几何级数增长模型:Nt=N0λt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不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无限的条件下的增长,呈现出种群数量与增长时间的指数关系。(2)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微分式dN/dT=rN积分式:Nt=N0ert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有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无限的条件下的增长,呈现出种群数量与增长时间的指数关系。(3)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rN(K—N)/K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有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有限的条件下的增长。增长表现出有极限K,在种群数量接近增长的极限时,增长率降低的趋势。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6/13▲请举例谈谈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答: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作物的互相利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7/13第四章生物群落名词解释:▲生物群落:生存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比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交错的区域中,不但增加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生态位: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种群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竞争排斥原理:为食物或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力弱的物种部分灭亡或被取代。▲生态位分异:对环境资源的不同利用使得不同物种同时存在于同一区域的现象。▲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出现,出现了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外因性演替:群落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导致的生物群落演替。▲内因性演替:在生物群落中,群落成员改变着群落的内部环境,而改变了的内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着群落成员。这种循环往复的进程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就称为内因性演替。▲原生演替:从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简答题:▲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外貌(3)具有一定的结构(4)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5)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为什么保护珍稀濒危生物的时候,要保护建群种和优势种?答: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正是因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对生态系统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仅要保护濒危物种,也要保护建群种和优势种。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8/13▲生物群落的成层性有什么意义?答:生物群落的成层性,使单位面积内能够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同时以复杂的营养结构维持着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控制农业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有哪两种基本方式?答:(1)在不同的生境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物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2)在同一生境中配置最佳密度,并通过饲养、栽培手段控制密度的发展。▲请简述群落演替的三个特征定义。答:(1)群落演替是群落发展有顺序的过程,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的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作用的结果,也是群落内种群之间竞争和共存的结果。(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从裸露的岩石上开始的旱生原生演替系列会经过哪些阶段?答:(1)地衣群落阶段(2)苔藓群落阶段(3)草本群落阶段(4)木本群落阶段▲从淡水湖泊开始的水生原生演替系列会经过哪些阶段?答:(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生根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云杉林采伐迹地上,如果没有人为的持续干扰,次生演替会经过哪些阶段?答:(1)采伐迹地阶段(2)阔叶树种阶段(3)云杉林定居阶段(4)云杉林恢复阶段▲与原生演替相比较,次生演替有什么特点?答:(1)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快于相同地段上的原生演替。(2)次生演替的取向,一般趋向于恢复到受破坏前的原生群落的类型。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9/13(3)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取决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论述题▲草原的放牧过程,对草原群落有什么样的影响?(1)在牧畜践踏下,草原植物不耐践踏的柔弱部分和丛生禾草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消失。(2)牧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