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与素质评价体系研究1、项目名称2、科学素质的基农村党员干部本内涵3、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4、评价体系研究的指导思想5、评价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6、评价体系研究的内容7、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的量化指标体系8、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效果评估数据的获取9、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与素质评价体系研究(草稿)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使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协连续十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的培训工作,造就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中国科协提出了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建议,制定出《2049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并在全国科协系统开展试点工作,就此湖北省襄樊市科协主动承担了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与素质评价体系研究的试点工作。一、项目名称《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与素质评价体系研究》二、农村党员干部科学素质的基本内涵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素质指:我国农村党员干部通过培训,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和世界观,用基本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是要求农村党员干部了解能够依靠科技致富必要的知识,尤其是那些与培养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技术能力相关,已广泛渗透到农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的必要的科学概念和基本的原理。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应包括:农村党员干部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念,树立科学精神、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促进农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认识愚昧迷信的危害,分辨科学与伪科学。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欲望、能力和良好和习惯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集中表现在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此项目是根据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要求,基于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科协组织等单位长期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更加科学理性的制定检验培训工作实际效果的评价体系,从而为今后在全国更好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全国各基层党组织提供培训效果的评价依据,杜绝虚假浮夸的行为,保证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广大的农村党员干部长期接受技术培训,提高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本领,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水平,切实保证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它的研究对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培养一大批政治素质高、科技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已开展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苦于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价体系,往往只能用一些宏观数字和效果加以描述,反映出来的情况不能做到全面和求实。它的研究从客观上解决了培训效果的描述问题,是表现为直观、清晰、准确。它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提高执政能力水平出发,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增强带头科技致富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本领,从而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评价体系是当前培训工作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不但适用于各级组织部门对党员干部的实绩考核,也为科技部门开展科普活动提供科学的效绩衡量标准。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实际性、实效性。四、评价体系研究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科学素质评价体系的制订和试点,为全国的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全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供借鉴依据,为全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五、评价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科学素质的内容范畴,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的成长规律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评价体系研究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立足于我国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的基本情况,立足于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培训的基本情况,建立真实的、切实可行的、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2、坚持科学前瞻性的原则。试点工作依据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以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依据国家农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科技中长期发展计划,依据小康社会发展对“三农”的基本要求,对评价体系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和要求。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评价体系中,可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条件、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党员干部制订相应的、长远的、分阶段的、滚动式的评价标准体系,适时对评价的内容和取分值进行调整,确定基本的、切实可行的评估数据标准。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研究工作建立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的基础,大胆地理论探索,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供借鉴的依据。六、评价体系研究的内容(一)农村党员干部个人适用技术培训与素质提高评价内容1、理念上研究:通过培训,增强了科学意识,树立起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观念。理顺了科技致富的思路,找到了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和本人的自身条件的致富门路,不再是盲目地跟着别人后面从事生产、生活。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干部,深深懂得如今手头不掌握致富的本领,就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带领群众围绕专业技术和市场开展专业性生产,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就不可能有威信,有号召力。通过培训,在理念上牢牢树立起农民要真正的脱贫致富,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思维上明确了:学技术要有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技术要有科学的方法,搞懂学精一门技术要有科学的精神。通过培训,总体上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行为上研究:通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表现形式和行为能力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比培训前更加按科学技术的规范要求进行,做到生产前有计划,根据市场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技术有来源,行为有靠山;产品有销路,定单拿在手。生产中紧紧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把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力求生产技术心中有数,做到病虫害能够自己发现、自行处理,减少损失。田间管理做到认真、科学,力争当年有一个好的收成。平时注重收集各种信息,为今后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些农产品中残留的有害成份会鉴别、污染环境的现象敢于阻止。绿色食品、保健食物成为自我追求的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靠山,生产的依托于更多的公司。在订单农业、出口创汇农业中,学会把专业技术培训熔于其中。通过培训,转变了生活方式,生活讲质量,努力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知识与能力上研究:通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专业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刻苦能力有显著的增强,创造能力和钻研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每年自觉地参加有关专业技能短期培训班不少于1期,并取得相应的结业资历,或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包括脱产或函授学习)不少于80个学时。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各项技术推广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项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参与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在示范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水平。科学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在实施各项科技活动中,严格按照法律的规范进行操作。通过培训获得农民专业技术职称。通过技术培训荣获绿色证书或专业技术培训结业证书。4、生活质量上研究:通过培训,普及了农民基本的身心健康、农村的基本医疗保健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日常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基本的能力明显的提高。生活讲质量,努力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做到衣食住行尽可能的讲科学,每一项生活行为有理论根据,有科学道理。对于不科学的生活行为鉴别力有明显的提高,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改善现有的生活质量。生活有规律,饮食讲健康。个人心理素质明显的提高,在处理疾手问题时,冷静细致,处事果断,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与周围的群众和睦相处。注意改善个人的卫生习惯,注重体育锻炼,个人的身体素质较好,没有重大疾病。5、邻里影响力的研究:通过培训,不仅自己率先依靠科技致富,而且带领群众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做到每个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自觉接成帮扶对子1—2个。通过帮扶活动,从而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农民,使帮扶对象掌握了1—2门技术,帮助他们找到科技致富的门路。通过培训,将学成的技术用于大田耕作,其产出效果和质量远远高出当地的生产水平,成为当地农民群众自发学技术的实验田和样板田。通过学习,办有自己的实验场,供当地农民群众前来观摩和技术交流,其养殖、生产水平在当地处于领先水平。在当地日常生活中,善于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乐于助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好干部。群众威信高,在每年的党员干部年度测评中优秀票达到50%以上。人际关系更加和睦,一年中没有发生打架斗殴、影响社会风气和治安现象的发生,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得到大为减少。6、年经济收益的研究:培训前与培训后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比较:每亩单产增加值;每项技术实施后为农户创造经济效益增加值;通过培训年末农户收入增加值,比当地农户均收入提高值;通过培训年末农村党员个人收入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相比,增加值增值数。7、参与社会活动量的研究:通过培训,增强了参加社会活动的内在需求,热情不断高涨,积极性不断增强。坚持定期参加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带头学技术,不定期地向农民群众传播最新科技成果,交流学成后的体会。一年中参加活动不少于5—8次。组建或参与农技协组织,成为组织中的活跃分子。每年至少参与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健康活动2—3次,提升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社会公益责任感明显的增强:在广大的农民群众中,自觉地承担起科技宣传和技术推广的责任;对于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工作表现的非常积极认真,积极做好各项辅助性工作,并带头参加科技培训;积极参加村组各项集体事业活动,不计个人利益,吃若在前,享受在后。主动担任公益性、党团组织、集体利益性质的职务工作,如科技信息传播岗、技术推广岗、信息员等。8、学习自觉性的研究:通过培训,学习的自觉性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内在动力不断的增强。具体体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注重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做到坚持每星期至少阅读科技报刊1—2次,坚持每星期至少收看2—3次中央七套节目或地方科技节目。定期向专业技术人员咨询,每年一般不少于3—5次。至少每年参加科技培训班1次,与有专业技术的朋友交流不少于5次。通过培训对1—2项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定期翻阅此类专业书籍。9、精神风貌的研究:通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自信心与合作意识明显的增强,在接人待物过程中表现出的形象尤为突出,有自己的主见,善于与别人研讨问题,在科学种田过程中个性比较突出。审美观、欣赏能力有显著的增强,能自觉用科学技术知识抵制各种伪科学、封建迷信的思想和行为,做到不信、不传、不推波助澜,在群众中大兴文明之风,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用健康的文明方式鼓舞周围的农民群众。在群众中积极弘扬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思想。积极争当先进,每年都荣获有乡镇以上先进个人荣誉或致富状元、专业技术能手;(二)、对于组织开展适用技术培训与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提高评价研究1、每季度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不少于1次。2、当年农村党员受训面达到:45岁以下达到100%;45岁以上达到60%;新掌握1—2门技术的农村党员数占总人数的50%以上,比上年增长10%以上。3、经济收入:党员户中年收入比上年高20%以上的户数;党员户中年收入比全村人均收入高10%以上的户数;党员户中年收入在全村户数中排序为前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