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完小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农村完小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一、研究的背景与成因(一)研究背景1、问题的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却出现了相对严重的态势。这实在令人费解,迫人深究。尤其在我们师资薄弱的农村完小,老师在推行新课程理念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尚处在摸索阶段,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处于浅层次上,还没能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高度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而我们农村完小外来务工子女较多,他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在语言、生活习惯、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最为明显。2、研究的必要性开展“农村完小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研究,是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整体需要,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我们农村完小,由于教师的编制紧张,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少,其次农村教师的新教育理念来的相对比较慢,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等原因的影响,对新课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性,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低、课堂目标不能很好达成、教学质量低的现象。所以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是我们当前农村小学整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3、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无疑对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课改强调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如果“探究学习”活动组织不好,就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愿意去探究,而学习有困难的学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他们往往会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若教师对此类现象关注不够,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成为“学困生”,并有可能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构筑和谐师生关系意义重大。(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学生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2、认知差异。教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学生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3、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民工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三)本课题的成因研究(1)学生基础不同由于民工子女家长工作很不稳定,今天在这里工作,明天换一个工厂,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家长“搬家”。而小学生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往往他们刚刚适应了,又得“搬家”了,又得去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有些本地的家长却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早早的开始关注自己孩子还没学的东西,希望孩子能嬴在起跑线上。而有些民工子女旷学一年的都有。由此可见,学生出现的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起点不一样,由此带来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就不一样。优秀的学生越学越有信心,越有兴趣,他们体验着优秀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成绩给自己带来的成功感。而恰恰相反,一开始就落后的学生越来越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困难,越来越缺乏信心,他们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再则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思考,善于理解、消化一些问题,能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在数学课堂上,这些同学能积极的思考、理解,大胆开口,勇于实践。而另一些同学则沉默少言、懒于实践。(2)教材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因为有具体的大纲作指导,教师只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范围都被限制在大纲规定的圈子中,加上主要是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学习的内容、思维的方式都受不同形式的限制,所以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差距显得不是太大。而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助,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于是我们的课堂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的热闹起来了,教师闪到一边,学生动手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各得其所,不亦乐乎。“课堂教学民主”成了束缚教师手脚的绳索,对学生的评价只剩下了表扬和夸赞。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导致了实践操作层面的偏差,客观上造成了“抓大放小”或“抓小放大”,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土壤。(3)教学的原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是“就低不就高”。教师认为学困生掌握了,整个班级的学生也就掌握了。课改强调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如果“探究学习”活动组织不好,就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愿意去探究,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他们往往会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一节课可能刚刚探索出规律,有的学生还没弄明白就下课了。所以我觉得顾汝沅先生的一句话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过多地进行问题教学和探究学习,那么学生接受的知识就不是系统的,而是零散的、不全面的、就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困难,进而这又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可能从二三年级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开始不喜欢数学了,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应该掌握好尺度。(4)教师的原因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关注的是师生互动中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精心的设计,又要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教材,教师还要随时面临学生给出的新问题,于是就无暇按传统方式给学困生以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再就是不少老师也未能宏观审视新课程的要求,不去通盘地考虑各个教学环节的效能,关注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却忘记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牢固掌握。还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的片面、肤浅,使教师在数学的认识结构、教学方法、学生的活动组织等方面发生了认知上的偏差,教学过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质量低迷等现象。二、课题的理解与研究假设1、对课题的理解两极分化中的关键词为“两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可将其解释为两个极端,延伸结合到我们教学来说,一个极端为优秀,即优生;另一个极端为学困生,即差生。其次,优生与差生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在班级中,两极分化刚产生时,优生占少数,差生也占少数,而既不是优生又不是差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只有当两极分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不仅差生的数量有变化,而且,差生与优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就是两极分化。而两极分化又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现象,因为学生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肯定是不平衡的,但是两极分化确实不应该扩大。从心理学上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差异应该符合正态分布。教育理论表明,在正确或正常的教育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应该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状态。如果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那是不正常的,需要在教学和教育上找原因。2、课题的研究假设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但是,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如果能通过对我们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改革,以达到减缓学习的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学困生解“困”,使每一个孩子在知识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位农村完小的孩子爱上数学,走出两极分化的枷锁,让每个孩子都争当学习的主人。三、课题预设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制定本课题目标: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2、探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策略(一)关注学生,减少两极分化1、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素质教育提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人人学有所成。在我们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往往存在着一个很大问题——基础差异。因此我们要从分析学生基础开始入手,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一个学生在基础上找回学习的自信。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且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设计的趣味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3、关注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我记得李烈校长讲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教师,其次才是数学教师。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别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二)、改进教学方法,缓减两极分化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2、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三)、完善教学评价,从新认识两极分化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