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作者:苍山凌日期:2011-4-12上午01:47:001推荐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报告温岭市城南镇中心小学课题组﹡【内容提要】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在小学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对生成性的课堂我们急需要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同行商榷:一、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的研究。二、学生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三、师生的心灵对话使动态生成更具生命意识的研究。【关键词】动态生成生成性资源捕捉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一)研究的意义1.“动态生成”理论完善课堂教学课题组提出本课题的设想,就是希望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新时代的教师在学习动态生成理论的过程中,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生成个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完善,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更具有发展。2.“动态生成”理论提高教师素质打破传统的教学流程,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因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可预知性,而去不断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在这个基础上构成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学生成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使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本课题系2008年度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负责人:王海巧成员:杨米利莫丽纹陈雪卫本报告执笔:王海巧。此课题得到林丽云老师的指导,愈以感谢。(二)研究的背景新教材的逐步推广,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知识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了解和学习,对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的资料和研究现在已经比较丰富,但是针对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师还较少,而能够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开展研究的到目前为止从现存的文献资料中就更少,而对农村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一直为众多教师所困扰,故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紧迫性、新颖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本课题力求全面细致研究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适时捕捉、利用好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教学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可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少有意识地去运用哪一条策略。何况,生成的时机也往往稍纵即逝,根本容不得我们有思索选择的余地。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生命力,所谓动态生成性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因此关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2.引领学生思考的需要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才能够清晰地看到了教学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教学目标由单一提升到多维;学习由知识接受形式向互动生成式转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动态生成性的教学,如何运用自身的数学素养来解决课堂中根本不可预知的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因生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精彩不断涌现。作为老师,我们也必须思考如何引领“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亮丽的风景。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本课题组确立了《小学数学高段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力求通过全面细致地研究,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适时捕捉、利用好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课题关键词语的界定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以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为教学背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下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活动为课堂主要教学策略,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它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当然,动态生成的课堂也需要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设计。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活。”(2)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由此看来,数学课堂应具有动态生成性的。(3)新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课堂是动态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调节,让学生以活跃开放自信自主的心态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在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中产生有效的生成效应。这是师生在互动的前提下的提高,也就是有意义的生成。这恰恰是本课题积极提倡的。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一)激发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的探究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二)在教师初步汇集资源基础上,组织学生一起作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修正,形成较不同方案性资源而言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模式。(三)通过分组区别教学的教改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并推动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科研档次的提升。五.课题的研究过程课题历时一年多,从撰写方案到申报立项,从开展理论研究到实践过程展开专题研讨;从全面论证实践到课题结题形成课题报告,我们严格按教育科研课题规范操作程序开展工作。课题的研究一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前期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精选了数学教学骨干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申报立项为台州级课题。2.教师培训:学校遴选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教师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和教科研部门同志组成顾问团指导研究;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学习了解相关的理论及操作方法;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个人和集体外出参观学习。课题组成员初步形成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研究意识。(二)实践探索阶段1.开展多种活动,严格规范研究程序。一年多来,聘请专家报告会一场;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达达10次;开展专题研讨会6场次,举办教学研讨课、观摩课5余次。(1)定期召开研究会议。启动研究后,共召开课题组成员正式会议6次,不定期召开非正式会议。及时发现课题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月月举办课题研究课。题组每月都开展2~3节研究课,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2008年第一学期课题组采用的是同上一堂课例如四年级上《合理安排时间》五年级上《用字母表示数》,以同一节课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不同动态生成教学策略进行研究。2008年第二学期课题组采用的是一个年级一个主题进行研究,五年级着重研究教师情况,四年级着重研究学生情况,边实践边研究修改、交流、讨论,及时总结经验。(3)及时进行调查反馈。研究课和观摩课后及时对课堂和师生进行调查,及时反馈和交流,积累研究资料和原始数据及材料。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每堂研究课之后都进行了问卷调查(如下)。调查研究表明,生成性课堂教学应追求“变化”的课堂状态。因为变化意味着对现状的改变,变化预示着进步和发展,正是由于不断的变化带来数学教学质量和品质的不断提升。同时,教学情境的丰富性、数学思维的多样性、学生理解的独特性,都明确说明数学课堂是变化无常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求如何有机组合所有这些变化因素是当务之急。于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的重心是既关注课前的预设又重视教学现场的即时运作,且更强调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它是对“以备课为中心,以授知为目的”的传统教学的一次质的革新。(4)利用各类比赛,监测研究成效。2006年选送陈妍老师参加了全国尝试教学说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2006年11月课题组承办了婺城区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本校两位参加比赛的教师都获得了区一等奖的好成绩。组内成员都充分利用这个有利资源进行了研究;2007年1月组织参加了市区走进美妙数学花园竞赛活动,共有306位学生参加了初赛,27位学生进入了市决赛,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2007年4月20日举办了以“回味经典、演绎辉煌”为主题的教学小故事比赛。16位参赛教师通过对自己或长或短的教学经历的回忆、反思,把自己成功的或失败的、高兴的或遗憾的教育、教学案例,通过演讲的方式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共享。《我要从“魔鬼”变成“天使”》、《留住精彩的瞬间》、《在错误中成长》、《做一位人文的探险者》等精彩的故事,不管是经典的成功、还是“经典”的失败都给了大家不少有益的启迪;2007年5月举办了学生“数学课上的故事”撰写比赛。以发生在数学课上的事情为主,有的学生是写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解题反思,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是写教师在教学中的机智,对某一题的特殊解法等等。以学生的角度对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进行了阐述,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每学期还举办学生数学小报比赛,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鼓励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反思教学,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发表、交流论文、案例共25篇,获奖13篇。(具体见附件)(三)分析总结阶段1.全面总结研究工作,对各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2.写课题总结报告。3.进行“动态生成性”教学策略推广。六.课题的研究的内容及措施经过一年来,课题组各成员的协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的研究生成性课堂的不可预测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数学老师来说,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探索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如:与传统教学相比,生成性课堂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素养,教学组织管理等素质。所以,在实施前,本课题组成员借助平时的机会,组织课题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以使得其自身明白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1.捕捉来自学生的原始信息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原始信息更是一种资源,教师善于利用并开发好这种课程资源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也为课堂的“有效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组设想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创设开放学习情景、创造互动学习情境、捕捉点化,体验探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智慧,灵活调控,及时判断、分析,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将问题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课题组于2007年12月组织了一次对教师关于捕捉学生课堂动态生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