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辅导实践研究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辅导实践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8%。他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行为习惯、自觉性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调查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家庭不完整,学习环境太差,家庭辅导严重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心理和正常成长。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心灵深处的呼唤。1、当前学校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边远山区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子女教育期待水平普遍偏低,甚至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认识几个字,会区分钞票面额就行了。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把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由于在家的一方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农活,没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学业辅导太少,导致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发现有73%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祖辈生活在一起,25%的留守儿童与单方家长生活,2%与亲友生活或寄居外人家中。而隔代的老人们普遍年龄偏大,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只能保证孩子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问题,在学习上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高达79%。调查中还发现,留守儿童45%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21%的监护人有时辅导孩子学习,仅有9%的监护人会和老师主动联系。平时,留守儿童最苦恼的事是“作业不会做,不知问谁好”、“功课跟不上,没有人辅导”。部分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这样就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难度。2、留守儿童心灵深处的呼唤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导致性格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他们在学业上存在的若干问题需要有人能帮助解答,家人也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使他们的性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而学习上的疑问积累过多,也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连仅有的一点学习兴趣也在困难面前消失殆尽。由于监护人不敢让他们外出自由玩耍,因此大多数儿童有厌学倾向,对前途感到迷惘,对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不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导致情感饥渴,因此在人际交往、生活感受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村留守儿童课外辅导和情感的缺失问题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突出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完善留守儿童课外辅导是值得而且我们有必要去关注和研究的。(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了解留守儿童在课堂学习之外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2、引导留守儿童走出情感饥渴的状态,促使他们的性格、心理健康向上发展,为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打好基础。3、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4、根据“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生活情况的调查,着力加强孩子的课外辅导的力度,完善师生沟通的方式构建良好的校园课外辅导育人环境。5、学校建立相关组织与社会和家庭密切配合,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指导,及时纠正不良学习行为,同时组织开展健康活泼的课外活动,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6、根据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学校课外辅导的实践,从而为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提供重要参考。7、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价值研究目标1、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状况,揭示生长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生活和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留守儿童的现有状况,通过学校教育功能极限发挥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实施实践研究,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学习成绩的提高。2、探索出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完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系统。3、指导构建比较完善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系统,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4、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教育孩子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重视家庭教育,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5、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指导,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教水平,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研究价值本课题研究将从我校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生活、情感交流等方面情况,分析、筛选有价值信息,找出他们家庭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揭示学习现状与家庭家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系统,探索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生活、情感交流现状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学生的学习受到主体认知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课外教育和辅导又是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人际环境的影响。最优化理论指出,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系统各要素进行适当组合,可以使系统的功能达到最佳的程度。这为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势必为营造适合留守儿童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理想的各种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三、课题的界定“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有2000万人。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逐步扩大。留守儿童群体已经变成了包括城市的留守儿童与农村的留守儿童。本课题研究的是生活在农村,刚刚步入学习殿堂,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辅导实践研究是通过对桂花乡9间小学“留守儿童”数量、年级分布、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情况,亲子沟通情况及学习现状的调查,了解桂花乡9间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生活的基本状况,揭示生长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中课外辅导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的影响;结合留守儿童的现有家庭和学习状况,通过应用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指导,通过每天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积极利用各种途径,拓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庭的交流沟通的渠道,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庭的全面交流沟通,全面关注儿童健康成长。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时时关注儿童的学习、情感以及心理状况,倾注更多的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让亲情时刻温暖孩子的心。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内在沟通联系,完善“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系统,逐步改进“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教育水平,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渠道,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四、课题研究内容(含子课题)1、桂花乡明德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存在主要问题及诱因的调查分析。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学习和身心发展影响的研究。3、完善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系统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五、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采用总体设计,分子课题、分阶段实施的方法,采用自然状态下的教育行动研究法和对比实验法,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案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处理把握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通过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吸收先进理念解决有关疑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规律性的东西。逐步完善的“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系统;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指导。3、调查法: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相关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现状(包括: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亲子情感交流等方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以确定校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4、个案对比研究法:选取“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跟踪、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通过“非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家庭环境与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家庭环境的对比,提出完善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系统的假设。5、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研究对策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于指导实践,提高研究效果。为完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系统提供参考。六、研究的保障措施1、留守子女多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在校生均为农家子弟。农民外出务工,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的子女大多都留守在家乡,有的跟爷爷奶奶过,有的跟外公外婆生活,有的寄宿在亲友家中。目前,我校共有教学班10个,学生458人,其中留守学生111人。这就意味着我校有111名农村孩子远离直接监护人,远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沉重“包袱”。据调查,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在农村的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老人过分溺爱,亲友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学习成绩大多偏下。2、师资富足我校共有20名教师,老中青搭配合理。(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大多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2)地区优势明显。我校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四川边陲小县古蔺的西部,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3、单位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桂花明德小学领导有科研兴校的意识,教师有科研兴校的传统,学校制定了《桂花中心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组有章可循。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2)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邀请有关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少走弯路,保证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5)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A、每期期末对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奖励。B、为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书籍和各种资料。C、承担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听课、参观、调查等所有费用。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实验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组,制定与论证课题方案,采用文献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调查本校的“留守儿童”数量、年级分布等情况,对各年级的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研,通过调查、家访、座谈等形式,掌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