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阶段总结报告2009-1-1117:23:06教科室阅读1008次夹江县甘江镇第一小学课题组(主研:黄孝全黄学兵陈军季利明车在云)我校承担的市、县、校三级共管课题“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研究实施过程中经请示市县主管部门同意,对立项时的课题名称作了变更)在市教科所、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07—08年度预期研究目标任务,我们召开课题组会,对本阶段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现把总结情况汇报于后。一、课题的提出(一)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案例1:“我们发现了新课标的秘密……”在2004年的课标学习中,好几位教师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同伴说“我们发现了新课标的秘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解读:新的语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学科方面的建议,这些规定的共同特点主要是:(1)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2)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3)大部分学科都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了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4)各学科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映了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的课程观。(5)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学校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标准提出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体现了全新的课程观。如今的“教参”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能拿来直接上课,教参中除了案例,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感到没有了框框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和拓展知识的需求。(二)开放的教材需要我们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案例二:我们遇到了问题在一次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新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未必能理解,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解读: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地方生活中的实例,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替换等,才能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三)教师的实际情况需要我们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案例3:开展问卷调查后的思考2005年6月,我们对我校语数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我校教师对语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比较差的,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现有校内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显得薄弱;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缺乏鉴别和筛选的能力;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还不高,绝大多数教师还不会制作简单课件,还比较忽视教具、学具的作用等开展此次问卷调查后,我们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校地处西部瓷都——夹江东部8公里处的平坝地区,是一所有上百年历史的农村小学,2005年成功举办百年校庆后,学校迎来了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随着县城区域的不断扩大,省道305线的改造,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政府部门、社会群众、学生家长都向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趋于城镇化发展。作为这样一所学校,怎样才能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培养一支与百年老校相适应、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呢?(四)对“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几个核心概念的解读后我们提出了课题1、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综合以上观点,本课题使用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资源的概念,即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2、所谓课程资源“开发”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求多渠道选择文字材料,实物材料、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自然资源等相应的资源对国家课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补充、替换、重组的过程。3、所谓课程资源“利用”就是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有效使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进入师生的活动过程,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因此开发的目的在于利用。反过来讲,我们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去开发课程资源的,是有目的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时“开发”和“利用”又是互相渗透的,开发中有利用,利用中有开发,因此“开发”与“利用”是一对“孪生姐妹”,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有机统一体。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顺利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作为农村小学,我们认为,应加强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因此,我校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这一科研课题。二、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途径和基本流程,探索出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校本培训方式,努力构建评价标准与管理方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科学管理与评价,以此激励教师。通过研究,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发展,有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二)研究内容1、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研究。2、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研究。3、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基本流程研究。4、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管理与评价研究。(三)研究对象及周期1、研究对象:甘江一小语数教师。2、研究周期:(2005.9—2009.10)本课题原计划研究周期为三年,经请示市县科研主管部门领导同意,研究周期延长为四年。(原因:①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对研究方向作过一定的调整;②08年秋季新课改教材才在小学一至六年级全面实施,周期调整后可以更全面了解各个年级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进一步丰厚研究成果。)(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主要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专家会议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三、研究的实施(一)研究措施1、分解任务,明确目标根据学科知识特点,按调整后的方案分解任务,开展研究。(1)“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分解成识字写字(负责人:杨小容)、阅读(负责人:杜高霞)、习作(负责人:江红雨)、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负责人:何彦)等四个板块开展研究。(2)“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分解成数与代数(负责人:柳林波)、空间与图形(负责人:杨军薛朝容)、统计与概率(负责人:刘田兴)、实践活动/综合运用(负责人:刘泽军)等四个板块开展研究。学科内各板块之间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以“点”(小课题研究)促“面”(大课题研究)的生成,让课题研究走向“原生态”。2、理论培训,提高认识意识决定行动。只有让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明确“什么是课程资源”,并随时随地面对各种事物,都要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认识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课程的实施的意义,即形成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为课程实施服务的意识,才谈得上采用有效手段去开发课程资源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学校教科室统一制定培训计划,成立培训小组,确立了科学性原则、知行合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集中培训与自培自练相结合的原则、层次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八大原则,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全新的课程资源观,以及相应的课程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技能。(1)培训内容:模块一:课程资源的的含义;课程资源的分类;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目的意义。模块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取向;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要求。模块三: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流程;农村小学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理与评价。(2)培训方式:校刊培训、专题讲座、学科组学习。3、落实活动,探索途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落实了相关实践性培训活动,努力探索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1)教材研读。间周一次年级备课组活动,开展教材研读活动,从教材本身出发去出新资源,用好教材。(2)远教利用。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因陋就简建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备课室,通过开展光碟借鉴、网上学习、制作课件等方面的研究,让教师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3)实践活动。开展百萌诵读、节日教育、综合实践等系列实践活动,引用这些资源到语、数教学中,体现了知识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学科配合:要求各学科教师密切配合,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链接和知识的相互融入与渗透。4、过程演练,强化操作在教研活动中,在学科竞赛中,对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进行全程演练,在实践中强化了语数课程开发与利用操作流程。(1)案例分析:以常规教学研究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以“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内容的实践性活动。具体做法是:①教师在学科组或年级组的指导下,围绕教研主题学习理论,选择一个课例,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收集和筛选相关资源。②整合资源,规范内容。③课堂展示汇报。④活动结束后再进行说课、评课活动,反省预设(教学方案)与生成(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思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否合理,是否到位,寻找改进策略。学校制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评课组,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后采取个别交换意见和集中在学科组内进行点评相结合进行信息反馈。这样既能了解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状况,又为教师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指明了方向。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针对性更强了。(2)竞赛促进:组织开展以“语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要求上课教师认真做好准备,在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其余教师积极参与听课,积极参加年级组讨论,探索语数新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运用,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5、典型带动,促进发展树立典型个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带动其他教师。发挥典型教师作用的主要任务:帮助组内教师制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带领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利用的课堂教学实践;积极引导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评价。(1)整体能力提升的带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其他教师。示范内容:课前——备课、说课,说的环节为:如何设计课程目标→如何选择资源→如何整合资源→教学预设(资源利用构想)。课堂——适时补充资源,个性化施教。课后——自我评价。学校建课程资源库,对典型教师的优秀课件、优秀案例、优秀教具、优秀练习设计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供其它教师学习借鉴、选择使用。(2)特长方面的带动。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除了整体能力提升的带动外,我们推选特长教师进行带动,也不失为一策。比如我校何彦、李加红老师有制作课件的特长,熊长莉老师通过光盘学习借鉴素质发展快,柳林波老师教具制作使用效果好……这些都是我们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树立的典型个例,通过他们,带动了其他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典型带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平台,也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入课堂,为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6、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同伴互助是指借助同伴的力量,利用身边同事的资源。构建学习型团队,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校构建的同伴互助形式有学科组、年级组、自由组合团队。以学科组建立的教师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