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策略浅谈长超小学顾冬冬【内容摘要】当前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交流现状:教师提问无效,学生之间交流无效,学生反馈无效,所以创设有效交流环境是改变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交流有效的前提,而构建有效交流策略是改变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交流有效的关键:知己知彼,搭建交流平台,授予交流之法,留足交流时空,摆正教师交流角色是达成交流有效的五点策略,同时还应学会评价,评价是交流有效的催化剂,使我们的有效交流更加推波助澜。【关键词】数学交流交流有效评价【正文】一、当前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交流的现状1、交流之前,教师提问无效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分数乘以分数》时,在没有任何引导下,授课老师直接出示:41×51,你会算吗?(虽然我们的学生用猜测的眼光都能得出它的结果就是201,虽然建立的数学计算模型还不牢固,总算是算对了,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吗?)如果老师再问一个问题:那你知道41×51表示什么意义吗?,这时大部分学生只能面面相觑,无从下手,毫无头绪,教师提问无效。2、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无效经常性的可以看到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模仿采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我们的老师深入小组静静听一听,仔细看一看,我们就会发现:(1)小组成员总有几个组员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无话可说;(2)有几个组员确实在交流,但他们交流的话题根本不是老师所提出的问题;(3)小组成员说是说了,但都是各管各的说,没有相互交流、沟通、讨论;(4)缺少分工合作,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小组合作实验,实验材料有大小不等圆柱容器3个、大小不等圆锥容器3个、水、沙子、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很多小组内成员不懂得分工,一个舀水,其他三个都抢着舀水,实验报告单呢冷落一旁,只知道怎么好玩就怎么弄,结果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效操作上,整个环节因为小组内成员没有分工到位、责任到人,最终导致无效合作交流。3、学生之间交流之后的反馈无效课堂实录片段: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一个数除以分数》时,出示:小刚103小时走了1514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板书:1514÷103=1514×31×10=1514×310师:在这一过程中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四人小组讨论下。生(讨论后反馈):被除数没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师:谁能再用一句话把上面的话重新组织下?四人小组讨论。生(讨论后反馈):无语以上这个例子学生在说一说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学生还是表现很积极的,从观察中就能找到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异同点,但在用一句话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马上就出现了断层,学生无法用语言来组织,甚至无话可说,这样的交流反馈是无效的,学生无法从交流中把观察得到的直观现象升华到理论,也就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二、有效交流环境的创设通过以上种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我们的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交流是否有效。通过调查发现,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是我们改变高段数学课堂交流无效现象的前提条件。同样是教学《倒数的认识》,我们其中两位老师就是创设了不同的情境教学的。老师一:一、导入1、口算:(1)83×32157×756×31801×40(2)83×38157×7153×31801×80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老师二:1、出示汉字吞,问:这是什么结构的字?交换上下两部分,观察是什么字?2、师;汉字真奇妙,把一个字的上下部分交换就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我们认识的字,其实,在数学的王国里也有这种奇妙的现象哦!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往往我们的老师会忽视对一堂课的开头设计,总觉得开头设计的好坏与教学新知识点无关,然而正是有了以上两位老师的不同的开头设计,使我们的课堂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一种效果是学生反应迟钝,课堂氛围沉闷,课后作业反馈一塌糊涂,而另一种效果则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氛围活跃,课后作业反馈基本都对。从这鲜明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是我们达到有效交流的前提条件,如果开头没把握好,那么我们的有效交流就会失去原有的美丽。三、课堂师生有效交流策略的构建良好的交流环境的创设,为我们交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兴奋点在这时得到了提高,一种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局面就会迎面而来,然而我们的交流不会因为只有良好的交流环境而达到有效,所以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我们还要组建有效交流模块,首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先要有数学交流,然后才是有效。“数学交流”,这个概念的理解一般存在如下三个不同层次的理解:从广义的理解是指探索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哪里使用数学,哪里就有数学交流;从狭义理解就是指数学学习和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从数学化理解指运用表达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的数学语言,传递信息、情感与观念的过程。本课题所指的交流主要是数学课堂上的交流。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没有了交流,就等于一个失去灵魂的人,行尸走肉,无生机可言。所以我们要做到几点:1、数学交流需要多样性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根据交流形式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书面交流、语言交流。根据交流人数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两人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大组交流。在我们的90份问卷调查中显示,他们选择交流的方式也有不同:选择四人小组交流的占了55.6%,这部分学生大都认为人多力量大,可以听到更多宝贵的看法,然后取长补短,使答案更加准确;选择同桌交流的学生占了21.1%,这部分学生大部分认为同桌更亲切、更方便;选择师生交流的学生占了18.9%,这部分学生大部分认为和老师交流可以马上获得正确答案。2、数学交流需要体现个体全面性数学交流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交流中。经过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其实有93.3%是喜欢交流的,但往往在四人小组交流的时候总有一些学生仅仅是眨巴眨巴眼睛或者耷拉着小脑袋,也就产生了像上面所提到的现象二,所以我们更多的思考就在于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从死灰中复燃,燃烧自己的本能。3、数学交流需要自主性在我们的90份问卷调查中显示:有60%是愿意交流的,有23.3%的学生觉得交流无所谓,还有16.7%的学生不愿意交流,不愿意交流的这部分学生虽然是少数的,但这部分人还是不能忽视的,他们不愿意交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喜欢说,只想听。面对他们的无动于衷,我们该怎么办呢?4、数学交流需要问题适中性当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高时,我们的学生大都选择沉默,当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低时,我们的学生大都也是选择沉默,过高是因为学生无法确定或者没有头绪,过低是因为没有了挑战性,失去了那种求知欲望。所以我们的问题应该适中,不宜过高过低。有了以上的“数学交流”,我们才能“交流有效”。“交流有效”,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交流能实现预期目的,交流有效果;具体是指在数学课堂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接受等交流方法,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良性循环;它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像一种对话——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有效之策略一:知己知彼,方能双方彼此交流有效。知己,量力而行之,扬长避短,避轻就重,提升自我之人格,发扬自我之风格,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取教育前沿优秀教学艺术大师的风格和逐渐形成优良的道德情操,融入自己的特色,并为己用,将自己的优势发挥至极,让我们的每堂课都能在精彩中结束。比如,同样是一句话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是那么的平淡无奇,但到了艺术大师的口中说出,却是那么的娓娓动人,引人入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自身言语能力需要不断的提高,让我们摒弃那些不良的思维定势、思维习惯吧!有的老师习惯于一句话很平坦地说,那就试一试一句话抑扬顿挫、忽高忽低地说;有的老师习惯于严肃、面无表情地说,那就试一试微笑、和蔼可亲地说;有的老师习惯于自己说,很少让学生自己说,那就试一试先聆听,再让更多的学生自己说,只有我们教师真正的学会改变,改变那种对教学有害的习惯,那么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的有效学习,有效交流。知彼,彼是指学生、教材等,谁都知道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但在有的情况下自己也有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何况教师还要去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和教材。1、微服私访,探微内心,体验学生生活都说距离产生美,但如果我们的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那我们的课堂还会美吗?显然是谈不上美的,只能是恶性循环,所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只有从老师自身做起,弯下腰,放下架子,多点聆听,多点微笑,多点无微不至地关怀,那么你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走近你,课堂上才会大胆地说,我们的课堂氛围就会豁然开朗,其实高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已经是非常复杂了,虽然带着点稚气、可爱,但千万别小看了高段学生的内心世界,有些东西他们都在用成人的眼光在看待问题了,还是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的,所以让我们放下权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因人施教,才会产生出乎意料的化学反应。2、吃透教材,定位目标,确立重难点每个学年我们的老师都要面对新的教材,每天都要传授不同的知识点,然而我们的老师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教材呢?如果按照教材所提供的例题和练习来达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例题和练习,进行深度开发或者二度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首先,目标的定位要准、全,准就是确定每堂课的知识点。全就是不仅仅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还应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思考等发展性的目标,既三维目标。然后,确立重难点。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有交流的必要,是交流的重点;哪些方面可作简单交流处理,只需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通过这样的交流要让学生弄清什么样的问题,或要学生在认知上提高到哪一个层次,或在教学中要突破哪个重点、难点等。有效之策略二:搭建交流平台,方能涌现自主交流有效。1.课堂氛围的营造。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这就是说,课堂应该给人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人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反之,在被动、紧张、低落、受压抑、遭冷遇时则思想阻塞、操作迟缓,更无创造性可言。可见,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化课堂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实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很简单,我们老师不妨试一试:让甜美的微笑装点你的面容;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一颗真诚的心带进我们的课堂。如果你这样去做了,我想我们的课堂将不再沉默。2.问题情境的创立交流总是从问题开始,而同样一个问题需要经过情境的包装才会体现它的生命力,才会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能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能让交流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迫近。教学中,巧妙把综合问题情境抛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空,引发个体与群体思维碰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出现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才会呈现出了动态的生命活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所涉及的内容概念比较多,分布较零散,如果像教材的安排那样按部就班的小步子教学,学生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尝试着把这些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对教材文本的二度开发,为学生创设一个极富探究性的综合问题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空中自由驰骋,他们有的折,有的画,有的量,有的滚,而认识恰恰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发展,交流的结论证实了探究活动的成功。也许有的结论在我们看来是稚嫩的,语言的表述也不够规范,但这些都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精彩发现,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3.有价值问题的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很简单,想到什么就可以问什么,但如果把问题放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任何问题都能问的,一个问题的好坏不是由老师个人决定的,而是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决定的,自己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