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与对策刘海啸1孙月芳2(1、2燕山大学秦皇岛066004)摘要:本文通过将河北省农村消费现状与全国其它地区比较,得出河北省农民消费水平较低,进而揭示了抑制农村居民消费,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如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消费环境不良及农民消费观念落后等等。针对种种瓶颈,提出了刺激河北省农民消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新设施”、培育“新农民”等。关键词:新农村;农民消费;农民收入;消费环境一、前言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针对投资需求,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全面启动经济。结论表明,消费需求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了确保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重视扩大消费需求。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村消费具有很大的潜力,农民消费现状能否得到改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着9亿多农民的根本利益和生活质量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实现。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至关重要的,对河北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水平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比较河北省农村居民收人消费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一些,2004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171.06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40元。河北省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幅度基本上是递增的,这说明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呈上升趋势(见表4),消费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与山东、北京、浙江、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省区横向比较,则差距很大(见表5)。表1河北省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资料来源:《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平均每人收入(元)2441.502478.862603.602685.192853.293171.06增长幅度(%)1.535.033.136.2611.142表22004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水平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4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为3507.43元,北京为6170.33元,浙江为5944.06元,上海为7066.33元。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河北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在全国位于第19位,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三、影响农民消费,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一)新农村的提出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二)刺激农民消费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扩大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能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扩大农村消费是实现经济持续、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有出口、投资和消费,前几年国家采取了一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统计资料显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统计资料显示,消费更能拉动经济的增长,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扩大内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消费具有很大的潜力,刺激农民消费,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农村消费需求影响城乡的和谐发展。农村人口众多,消费者的数量很多,实现农村人口在一定规模和水平上的消费,是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重视农村消费需求不仅要体现在数量的增长,还要有质的提高。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都能刺激农民消费,从经济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河北省的GDP,拉动经济的增长。(三)抑制农民消费,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逐渐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全国河北山东北京浙江上海纯收入2936.403171.063507.436170.335944.067066.33生活消费支出合计2184.651834.922389.274616.944659.116328.85食品1031.91780.091000.131495.091838.572191.15衣着120.16127.06139.18308.85258.58279.73居住324.25340.88365.97746.04798.881446.15文教娱乐247.63182.56298.23743.72597.96805.55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754.461557.522024.824562.584410.856032.423河北省也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农村消费状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居民消费中依然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成为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而且增长缓慢。从上面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水平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比较可以看出,2004年,河北省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3171.0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1834.92元,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且增长缓慢,这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商业流通领域发展的滞后,造成产品流通不畅,大多数农副产品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滑。“卖难”、“谷贱”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突出因素。②传统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的转移过程,减少了农民通过在城市就业来获取工资收入的机会。③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资金、技术、管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乡镇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来自乡镇企业的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长减缓。④农民负担重。农民既要负担农业税,还要负担工农业产品间的价格差以及各种名目的摊派、收费、集资等。⑤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不合理。农业水平低而不稳,基础十分脆弱;工业粗放、低效,与城市工业趋同发展;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很低,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已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14.06元,1998年为2405.32元,到2004年上升到3171.06元,但与城市居民的收人相比仍呈明显落后趋势,1978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76.24元,1998年为5084.64元,到2004年上升到7951.31元。统计资料表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2.42:1,1998年的为2.11:1,到2004年全省城乡居民收人之比为2.51:1。农民收入增长的这种落后趋势,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2.农村消费环境差,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新农村建设首先,当前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商业的规模小、数量少、信息不流通,经营管理理念滞后。市场秩序混乱,大量的假冒伪劣案件时有发生,如假农药、劣质农业机械等,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其次,河北省农村用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有些贫穷落后地区存在缺水、缺电、交通不便、接收不到通讯信号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家用电器的购买,限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使潜在的需求无法成为现实购买力。虽然绝大多数的村通了电,但电压不稳,经常停电,电费较高,即使农民买了电器,考虑到电费的问题,洗衣机也就被搁置起来;有的地方不通自来水,也影响了洗衣机的消费;西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或山区,农村有线电视网建设和电网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售后服务不佳,通讯信号不好等都严重影响农民对家用电器的消费需求;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娱乐活动贫乏、文化产品市场监管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消费。这些问题4都制约了广大农民对一般生活消费的需求,进而,阻碍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3.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影响新农村建设自古以来,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他们认为节俭更为重要。这种观念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消费,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经济、实用”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特征,积累重于消费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表现在:一是农民有了钱,主要用于盖新房,娶媳妇,供子女上学和购买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生活消费中,购买的消费品多半追求的是实用、价格适当、质量稳定耐用,以低档为主。二是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出现了一些非理性消费,如农民在生活上十分节约,但在人情往来,婚丧嫁娶,封建迷信等方面却不惜花费大量钱财;在农村建造房屋也是一项开支较大的消费,他们往往会用一辈子的积蓄,甚至借债建房,以争得面子相互“攀比”,造成了极大浪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品转移。农民消费的低迷,影响新农村建设。4.农民的预期影响即期消费,不利于新农村建设首先,农民预期收入增长困难。一方面,中国加入WT0后,农村原有的一些收入增长点的优势逐渐弱化,特别是由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政府继续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而短期内又缺乏其他增收渠道,农民进一步增收前景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人口,由于其普遍文化素质水平低下、专业技能缺乏因而难以转移安置,农民对未来的预期收入增加缺乏信心。由于预期收入不稳,从而抑制了农民的即期消费。其次,农民预期支出加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消费品价格涨幅过大。自2003年4月份以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已连续十几个月超过城镇,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近几年来农村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的持续大幅上涨,其中学杂费4年翻了一番还多,医疗费则以每年二位数的速度增长。二是农村家庭医疗、养老、教育开支巨大。在大部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至今尚未建立,九年义务教育也难以落实,因此,医疗、养老、教育等支出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农民由于缺乏消费安全感,为以后安全起见,自然会采取紧缩即期消费、增加储蓄的行为,以期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边际,因而使许多潜在需求不能转化成即期消费,给农村消费需求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不能使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落到实处。5.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利于新农村建设。首先,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扩大内需的政策,刺激消费,促进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农村落后的体制和政策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如农村不健全的农村信用社和信贷消费政策。由于农民没有固定收入,不能成为信贷消费的真正受益者,长期的“重生产,轻消费”的信贷政策,使生产力扩张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差过大,加上农村贷款难,生产挤消费现象十分普遍,农村消费始终处于紧缩状态。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对农民更加“惜贷”,使农村基金融市场贫血严重。农民生产经营贷不5到款,只好把大量的现金留用于生产和扩大投资,造成消费现金紧缺,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其次,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有限,从而为了减少支出,就规定种种限制条件,使拿到社会保障金的人很少。提供社会保障只是起“输血”的作用,缺乏“造血”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没有使农民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不利于新农村建设。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四、促进新农村建设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河北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至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