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病课件电子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苹果树腐烂病AppleValsacanker苹果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是苹果树上的重要病害。受害严重的果园,树干病疤累累,树势衰弱,商品果少,严重威胁我国北方优质苹果的生产和出口。腐烂病菌除危害苹果外,还可感染沙果、海棠和山定子等苹果属植物。一、症状腐烂病主要危害苹果树的主干、大枝,弱小枝也易受害,严重受害时果实也可感病。树龄10年以上的结果树比幼树、苗木受害严重。症状表现为局部皮层溃疡腐烂和枝条枯死两种类型,但以溃疡型为主。l.溃疡型主要发生在幼树的主干、结果树的中心干和主枝下部以及主枝与主干分叉处。病斑大小和形状不定,红褐色,水渍状,稍隆起,手指按压时松软,并流出红褐色汁液,病皮层腐烂易撕裂,发出酒糟味。随着苹果树展叶开花进入生长期后,其抗性逐渐增强,病斑扩展渐趋停止,病部失水,干缩下陷,颜色变为黑褐色,而病部四周的健康组织木栓化隆起,形成溃疡。其后病组织内产生外子座突破表皮,露出黑色小粒点,外子座内的分生孢子器在雨后或天气潮湿时,涌出桔黄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秋季以后,病斑上可产生较大、颜色略深的黑色粒点(内子座及子囊壳)。夏、秋两季,主要在当年形成的落皮层上产生外表略带红褐色并稍湿润的表面溃疡。溃疡沿树皮的表层扩展,轮廓不整,大小差异很大,其深度一般仅有2~3mm。后期病斑停止扩展,变干,稍凹陷,在病健交界处有微隆起的线纹,病斑表面有时可见小黑点。腐烂皮层与栓层间常可见深灰色至橄榄色菌丝层,当条件适宜时,菌丝穿透栓层进入内层健皮,产生分散的红褐色至黑褐色坏死小点,扩展与融合后可导致大片树皮腐烂。2.枯枝型多发生在小枝、果台或树势极度衰弱的大枝上,病变蔓延迅速,全枝迅速失水干枯死亡,病疤不隆起,不呈水渍状,后期病部产生很多小黑点(子座及分生孢子器)。病菌除危害枝干外,有时也能侵染果实。果实上的病斑暗红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具轮纹,边缘清晰,病组织软腐状,有酒糟味,病斑中部散生或集生小黑点,潮湿时涌出橘黄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二、病原物病原物有性态为苹果黑腐皮壳(ValsamaliMiyabeetYamada),子囊菌门黑腐皮壳属;无性态为苹果壳囊孢(CytosporamandshuricaMiura.),半知菌门壳囊孢属。病菌外子座内含有l个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成熟时形成几个腔室,各室相通,具有一个共同的孔口,其产孢能力可维持两年。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分枝或不分枝;分生孢子无色,单胞,腊肠形,两端圆,内有油球。分生孢子形成时与胶体物质混合在一起,遇雨水或高湿时,胶体物质吸水膨胀,连同孢子自孔口挤出,形成卷须状橘黄色的孢子角。秋季在外子座下面或其周围形成内子座,外观为大型瘤状物,内子座与寄主组织之间有明显的黑色界线,每个内子座中形成3~14个子囊壳;子囊壳球形或拟球形,具长颈,顶端有孔口,子囊壳内壁着生子囊层;子囊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一端较宽,顶端钝圆或较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排成两行或不规则排列,腊肠状,无色,单胞,比分生孢子稍大。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8℃,最适温度为28~32℃。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28℃,但低温(10℃)处理32h后,发芽率仍可达30%以上。子囊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19℃左右。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蒸馏水或雨水中不易萌发,当给予一定的补充营养(苹果汁、苹果树皮煎汁、麦芽糖或蔗糖等)后,萌发良好。三、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枝干、果园及其周围堆放的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遇雨水时,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从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中排出,通过雨水飞溅和昆虫活动传播,从伤口(冻伤、剪锯伤、环剥伤、虫伤、日灼伤等)处侵入。病菌的寄生性很弱,只能通过树皮伤口侵入已死亡的皮层组织,并在其中定殖。苹果树地上部树皮带菌普遍,外观无症状的苹果树皮,往往都带有腐烂病菌,即使在腐烂病很少发生的地区,枝条带菌现象也很普遍,1~5年生枝条带菌率随枝龄增长而增高。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低时,病菌迅速生长,产生毒素,杀死其周围的活细胞,并向四周扩展蔓延,使皮层组织腐烂。当侵染点组织健康、树势强壮时,病菌又停止扩展,处于潜伏状态。病菌除易从伤口侵入、在坏死组织扩展外,还可在树皮的生理落皮层扩展。在6~8月间,苹果树不断形成鳞片状自然落皮层,病菌在死亡但尚未干枯的落层皮上生长蔓延。自7月上、中旬起,落皮层组织逐渐变色死亡,形成表皮溃疡。晚秋初冬(10~11月)苹果树逐渐进入休眠阶段,生活力下降,病菌活动增强,穿透周皮,侵入健康皮层组织,形成许多坏死斑点,并逐渐联合成较大的病斑,同时,树皮表层坏死组织内的病菌也可向纵横方向扩展,使病斑扩大。11月至翌年1月,内部病斑数急剧增多,深冬季节,由于气温较低,病害扩展缓慢,症状不明显。至翌年2~3月随气温回升,病斑扩展加快,外观症状明显,对树体危害加重。苹果萌芽展叶进入生长旺盛期后,树体的抗病性增强,病斑扩展渐趋停止,至6月份,发病盛期结束。四、发病因素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伤口、树势和结果量关系密切。l.冻害冻害是诱导腐烂病流行的主导因素之一,严重冻害后可致腐烂病大发生。低洼积水和后期贪青的果园易遭冻害,常诱发病害流行。山地或沙地果园,向阳面的枝干易受日灼伤,发病也常较重。2.栽培管理果园管理粗放、果树营养不良是导致腐烂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立地条件差,施肥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或施肥时期和施肥技术不当,导致树势衰弱,腐烂病发生往往严重。修剪不当造成的伤口过多,虫害及其他病害的危害,均导致树势衰弱,常加重腐烂病的发生。3.结果量结果量过多或大小年现象严重的果园发病重。结果大年的果园或单株,当年秋冬及翌春腐烂病发生较结果小年的重。4.寄主愈伤能力愈伤能力强的品种或单株抗病菌扩展能力也较强。营养充足、生长健壮的树体愈伤能力强,发病轻。树体愈伤能力与树皮含水量有关。当枝条含水量在80%(枝条正常含水量)时,愈伤速度最快,病斑扩展缓慢;含水量接近100%(枝条含水量饱和)时,愈伤速度稍慢;含水量67%以下(枝条呈失水状态)时,愈伤速度最慢。高温高湿有利于愈伤,故一般年份6~7月间愈伤快,病斑扩展缓慢或停止。五、综合防治腐烂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及时清除病变组织和潜伏病菌等为重点,结合涂药保护和病斑治疗及防治枝干害虫等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1.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是防治腐烂病的根本措施。防治工作必须从幼树期开始:合理修剪整枝,培养良好的树形和树势;合理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及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克服大小年现象;秋冬季对幼树进行绑草、培土、树干涂白处理,以防冻害;注意果园排灌,防止早春的旱害和夏季积水,避免后期施肥、灌水防止晚秋徒长遭冻害;及时防治其他害虫和早期落叶病。2.清洁果园冬剪和夏剪过程中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病菌来源。3.病斑治疗主要在早春进行。将病部树皮表层组织及周围少量健康组织刮除(对处于扩展高峰期的病斑,应刮掉1cm左右的健皮),刮口应为光滑和立茬。每次刮治后,伤口涂抹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5~l0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进行消毒并促进伤口愈合。也可用利刀以1cm的间隔在病斑上划道,然后,用毛刷将上述药液涂抹于病部,每周1次,连续3次。4.药剂铲除为控制夏季落皮层上形成表面溃疡及其越冬存活,可在6月下旬和11月上旬用5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涂刷主干、主枝及中心干以上第四主枝以下部位,也可在春季发芽前和秋季落叶后全树喷1次上述药剂,防治病害效果更好。第一节苹果、梨轮纹病Appleandpearringrot苹果、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我国各苹果、梨产区均有分布。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富士和金冠等感病品种的推广,苹果轮纹病已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通常感病品种的病果率为20%~30%,严重时可达50%~60%。梨轮纹病在长江流域及河南和山东等省发生普遍,日本梨系统的品种发病最严重。梨轮纹病除造成大量烂果外,受害树主干和主枝上病疤累累,树皮粗糙,树势衰弱,严重影响产量和结果树寿命。一、症状苹果轮纹病与梨轮纹病的症状相似。枝干受害后以皮孔为中心形成中心稍突起的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的暗褐色病斑,直径约5~l5mm(梨)或10~3Omm(苹果)。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中央瘤状突起更明显,周围组织逐渐凹陷,病健交界处龟裂。病斑多限于皮层,少数可达木质部。翌春,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座)。在多年生的主干或主枝上,病斑密集、相互联合,致使枝干表皮粗糙开裂。幼果受害后,至近成熟时或贮运期表现症状。常以果实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近圆形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淡红褐色和暗红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斑,并有茶褐色黏液渗出。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数日内可使全果腐烂,并发出酸臭气味。发病后期,少数病果自病斑中央表皮下逐渐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受害叶片多在叶缘产生半圆形褐色轮纹病斑,后逐渐变为灰色,其上密生小黑点。二、病原物病原物有性态为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otryosphaeriaberengerianaf.sp.piricola(Nose)KoganezawaetSakuma],子囊菌门葡萄座腔菌属;无性态为小穴壳菌(Dothiorellagregaria),半知菌门小穴壳属。病菌子座埋生在寄主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外露,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子囊棍棒形,无色,顶部较宽;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至淡褐色。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是否也应该配有病原线条图?)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7℃左右,且需要光照。温度在15℃以上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8℃左右为适。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无水膜存在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三、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座在被害枝干组织、死枝、干桩以及散落在果园中的树枝上越冬。秋季落地腐烂或掩埋在土中的病果,对初侵染无作用。翌春气温回升后,越冬菌丝体继续扩展危害,越冬子座则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遇雨水时释放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染枝干、果实或叶片。果园中分生孢子释放时间因地区而异。我国中部地区,l年中有两次孢子释放高峰,4月至5月为第一次释放高峰,6月后数量减少,7~8月份为第二次孢子释放高峰,9月以后逐渐减少。病菌孢子的释放还与降雨有密切关系,一般在降雨后2d出现孢子释放高峰。孢子的传播距离一般不超过lOm。病菌孢子主要从皮孔和伤口侵入,也可从新梢或刚落花的幼果的气孔侵入。由伤口侵入时,潜育期短,发病率高;由皮孔侵入时,潜育期长,发病率低。上年受侵染的枝干病斑在3月中旬即开始扩展,4月上旬至5月上旬扩展最快,5月中旬至7月上旬病斑扩展速度减慢,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高温干旱季节病斑停止扩展,但9~10月间遇秋雨、气温下降时,病斑可再度扩展,至11月中旬才停止扩展。当年形成的新病斑上一般不形成分生孢子器(叶片病斑除外),至第二年和第三年,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而第四年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的能力逐渐减弱,13年以上的病斑不再产孢。由于田间果实发病很晚,很少形成子实体进行再侵染,故果实受害多属初侵染。果实自座果后至成熟期(4月下旬至9月)均能感染轮纹病,以5~7月为病菌集中侵入时期。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幼果对病菌的抗侵入能力较弱,抗扩展能力较强;随着果实的长大和表皮木栓化,果实染病率不断下降,但病菌的潜育期逐渐缩短。染病幼果不发病的原因与果实含酚量和含糖量有关,含酚量在0.04%以上、含糖量在6%以下时病菌不能扩展;随着果实成熟,酚含量不断下降,糖含量不断上升,当达到此限时,潜伏病菌得以扩展致病。四、发病因素苹果、梨轮纹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和寄主抗病性关系密切。l.气候条件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连续降雨3~4d,田间即有孢子释放、传播和侵染。4~7月是果实和新生枝条最易受感染的时期,此时的气温条件适宜发病,雨量和雨日数就成为限制病害发展的关键因子。此间雨量大,降雨日数多,病菌孢子释放量也多,寄主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