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DOC 38页)(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0章旅游地理--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内容提要:旅游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通过旅游行为主体产生空间相互作用的纽带,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本章高度概括了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深入探讨了旅游的区域特征,同时对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并从心理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等角度分析了旅游动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概括了世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分布、世界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最后对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为倡导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第1节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旅游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众多云游四方者向往的去处,吸引了无数的人前去参观。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和其后的罗马帝国的兴起,各个城邦国之间公务、贸易、考察等活动频繁,促进了人们的旅行活动。在当时,宗教旅游盛行,提洛岛、特尔裴和奥林匹斯山都是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盛行到圣地——麦加的朝觐活动,也对旅游活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3世纪以来,由于贸易的发展,旅游活动更加频繁起来。到了十五六世纪,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寻找香料、黄金的“大航海”活动,科学考察和探险旅游极为盛行。“地理大发现”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更是有着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传统。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巡游、狩猎,还是诗人学者的浪漫旅行,和尚、道士的化缘云游,在我国古代都较为多见。这些均可视为古代旅游的形式。我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反映了我国古代探索未知世界,超越自身周围环境限制的精神追求。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游遍南北,历程万里,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撰写成名垂青史的《史记》。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游记文学占有相当地位。南北朝的谢灵运被视作山水诗的鼻祖。广为后世人所熟知的陶渊明的山水、田园风光诗词对后世名山景观的美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游记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文学家柳宗元是这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到了宋、元、明、清,山水游记文学更是空前的繁荣。创作队伍庞大,名篇佳作不甚枚举。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陆游的《入蜀记》……都是久负盛名的传世之作。明末的徐弘租历时22年,游迹遍及20多个省区,后人根据其日记整理而写成的《徐霞客游记》,更是在游记文学和地理文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近现代大众旅游没能在我国兴起。二、大众旅游的发展1841年,英国入托马斯·库克(ThomasCook)于7月5日组织了一批540人的旅游团从莱斯特到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每人收取票费1先令。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后来,托马斯又于1845年正式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同年9月,他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从莱斯特到利物浦观光。次年他又组织了旅游团到苏格兰观光。之后,各种旅行社纷纷成立。从托马斯·库克组织集体包价旅游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期是近代旅游的发展阶段。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财富增加,交通工具的改善(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旅游活动发展十分迅速。团体旅游和为游客办理旅游代理业务的旅行社的兴起和发展,使旅游变得更方便轻松,真正成为了一种愉快的享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团体旅游和旅行社的出现和发展又使旅游价格因规模的扩大而便宜了,更多的人能参加到旅游者的行列中去。这段时间.以观光娱乐、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取代了古代的旅游,旅游真正具有了现在所理解的涵义。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纽约的布法罗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此后饭店逐渐发展成一种行业,它既是近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飞机和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游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旅游成了一种大众性的消费活动,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据世界旅游组织(WTO)调查,1979年全球旅游人次为23.7亿人次;1983年为35亿人次,参加旅游的人次占到了全球人口总数的70%;1993年全球旅游人次超过40亿人次,旅游业也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1990年世界各国的旅游业收入为29010亿美元;1993年接近35000亿美元。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速度更快,业已上升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我国的旅游业也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2002年我国旅游业创汇达204亿美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5566亿元人民币。2001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德国和英国,排名世界第5位。旅游业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全球范围来看,几乎没有人怀疑旅游业将持续增长。问题是增长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增长的速度是多少?人们已经认识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旅游业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对于国际旅游而言,外汇兑换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英国的经济学家精英机构的研究证明,私人消费的增长对旅游业增长具有十分敏感的影响:当私人消费水平增长1%时,旅游增长率为0%;但当私人消费增长率为2.5%时,旅游增长达到4%;消费增长为5%时,旅游增长达10%。总体上呈加速度递增(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1988)。就中国的国际旅游业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来,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2.6亿美元增至2002年的204亿美元,增加了近80倍”。中国在国际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国内旅游也呈现快速增长。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400美元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旅游业近十几年的蓬勃发展,正是这一收入规律的作用体现。大众旅游在中国步入轨道并逐渐呈现快速增长。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支出2848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支出1030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1.80元。其中:城镇旅游者人均花费739.70元,农村旅游者人均花费209.07元。国内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空间、拉动内需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作用。此外,国内旅游的发展,还起到了对国民进行户外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提高文明程度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第2节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一、旅游者(tourist)(一)国际上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最早的国际旅游者定义是1937年由国际联盟(LeagueofNations)统计委员会提出的。该定义为: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又称罗马会议).在1937年国际联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游客”(visitor)、“旅游者”(tourist)和“短途旅游者”(excursionist)三种人。提出游客的定义为“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定义。1970年,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定义。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下:国际游客指到另一国家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1)下述几类不是游客:1)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它国家的人;2)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3)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4)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2)下述几类属于游客:1)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2)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3)逗留时间不到1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4)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1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国际游客又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短途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1夜的游客,这包括那些居住在巡游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但不包括过境旅客。2.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h的人。不同的国家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有所不同。如美国旅行数据中心和美国人口调查局将国内旅游者定义为除通勤工作外基于任何目的离家旅行超过160km的人,不论逗留时间长短。(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在国家旅游局的旅游境计中.相关的旅游统计指标定义如下:1.游客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长住国(或长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逗留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游客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即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行时间分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客(不过夜游客)。2.海外旅游者指来华游人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3.海外一日游游客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海外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4.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但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它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5.国内一日游游客在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二、客源地(origin)与目的地(destination)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旅游表现为客流和信息流在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流动,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应把旅游视为一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产品;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系统具有地域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以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图10—1)。旅游通道旅游客源地旅游者离开旅游者返回旅游者到达、暂停、游览旅游目的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境图11-1旅游系统(据Leiper,转引自BonifaceBG&Cooper,1987,p,4)(一)客源地(origin)-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旅游动机的产生来看,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及安全感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一个经济水平不高、当地居民的基本需要尚不能满足的区域是不可能成为客源地的。从游客的出游能力来看,也同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仅有旅游的动机,不一定就有出游能力。在具备了旅游动机之后还需要两个条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才能真正成为潜在的或现实的旅游者。可自由支配的收人和闲暇时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满足旅游的需要。因为旅游本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