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字经注释本第1课天象乾坤有序,宇宙无疆乾坤:中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对哲学范畴。《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和第二卦。是促使万物发生变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物质的性质。乾之象为天,表示阳性,坤之象为地,表示阴性。《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发生,坤的作用在使万物成长。《易?乾?彖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坤?彖辞》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乾坤强调的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乾始物,坤成物,乾和坤两种物质相互交感才能推动事物发生变化。因此乾坤又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等。序:次序、顺序。宇宙:空间与时间的总和。宇指空间,宙指时间;疆指边界。天地啊,你化育万物,包罗万象,运行然而有序。宇宙啊,你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哪儿都没有界疆!用万物之本源作为开篇,把文章的开始和自然界的开始标定到一个起点上,这反映出作者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星辰密布,斗柄指航星辰是天体的总称。星是发亮的天体,辰是比星暗的天体。星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态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太阳是恒星,月亮是卫星,人类居住的地球是行星;布:陈列、铺开;斗柄: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北斗七星排列形状如一把杓子,故民间又称为“杓子星”。北斗星从斗头到斗柄分别为天枢、天璇(或天璿)、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或瑶)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头,又称“斗魁”或“璇玑”。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也叫“斗杓”。斗柄在这里指北斗七星。北斗星较亮,而且在北极星附近,连接天璇、天枢二星的线延长约五倍处便可找到北极星,故又被称为指极星,人们夜间走路行船常把北斗星作为辨别方向的重要标志。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北斗星在一年中处于北极星的不同方位,《鶡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人们从斗柄所指方向,分季节、辨农时;指航:指示航向。闪烁的星辰密密麻麻地布满天空,北斗星在太空中为地球指明了方向。作者将人们的思想从宇宙的本源拉到地球的天象上,选用北斗七星作过度可谓匠心独具。句文既指出地球在宇宙中与其他星球的相对位置,又暗示地球上任何规律都要符合宇宙天地发生发展的根本规律。昼白夜黑,日明月亮昼:白天。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所处的时间;夜:黑夜。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所处的时间。昼与夜相对;日:太阳的简称,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与地球的平均距离14959.787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为地球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平均密度1.4克/立方厘米。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5770K,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1.5×10(7上)K由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以辐射的方式,由内部转移到表面,而发射到宇宙空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35天。总体说,太阳是稳定的,但其大气层却处于局部激烈运动中;月:月球的简称,旧称“太阴”。地球的天然卫星。与地球平均距离384402千米。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看见。直径3476千米,约为地球的1/4,质量为地球的1/81.3,密度为水的3.3倍,重力约为地球的1/6。自转周期与其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都是27.3日,故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句文描写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月缺月圆、岁月流逝的天象。风驰雪舞,电闪雷响,云腾致雨,露结晨霜,虹霓霞辉,雾沉雹降.这几句说自然气候现象,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空气流动形成风,气象上常用风向和风力表示风的方向和强度大小;地面的湿空气升至高处,遇冷而凝成无数细微水点,成团浮游空中,即为云。按云底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三族。外形或分层、或团聚,或呈波状。云状演变常能表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云团与空气摩擦而生电,闪电则是云层间、云地间或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的猛烈放电现象;空中激电而发出的声响即是雷;云中的微小水点积重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时,下落而为雨,雨滴直径约0.1~7毫米;雨遇寒气凝结成六角形白色结晶体,漂落而下叫雪,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和温度高低等不同,所形成的雪花形状、雪片大小也就不同;雨遇冷气凝结成大小不一的冰块随雨降下,便是冰雹。雹呈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大小不一,常见的5~50毫米;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为水点是露,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而凝华在其上的白色结晶微粒是霜。一般出现于晚秋和早春季节的晴朗无风夜间或清晨,晚秋产生的霜叫“早霜”,早春产生的霜叫“晚霜”;空气中的水汽凝成细水点或冰晶,象云烟一样弥漫在空中则是雾;虹霓,是太阳光线与水汽相映,出现在天空的彩晕。主虹为虹,副虹为霓,霓位于虹外侧,常出现于雨后;霞,是因日光斜射而呈现赤色的彩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春是第一季,夏是第二季,秋是第三季,冬是第四季。农历一至三月为春季,四至六月为夏季,七至九月为秋季,十至十二月为冬季。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夏天是它们迅速成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果实的季节,冬天是植物贞藏的季节。此二句是说植物和农作物在春天播种萌生,夏天生长,秋天成熟,冬天储藏的自然规律。时令应候,寒来暑往时令:岁时节令。农历按季节气候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至冬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民间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农人随节气更替安排农事;应候: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寒:冷。此指寒冷的季节;暑:热。此指炎热的季节。寒来暑往指四时相代,季节交替。句文大意说岁时节令啊,就是应天候而作,这才有冷与热的循环,寒与暑的来往。第2课地理远古洪荒,海田沧桑远古:遥远的古代、古时候;洪荒:指远古时代混沌蒙昧的状态;海田沧桑:即沧海桑田,喻世事变迁巨大。沧是水汇集的地方;桑田即植桑的农田,泛指农田。《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该句反映出作者叹古的感慨:看,远古时代,洪水肆虐,一片荒凉,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成大海,世事的变化是多么巨大。陆地漂移,板块碰撞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浸没的部分,总面积为149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漂移:漂流移动;板块指成块的陆地。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大陆漂移”说,此说后来被科学界观测论证并认同。认为地球的岩石层并非是连成整体的一大块,而是由一些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板块之间海底的扩张,使陆地板块在地幔上漂移,若两块板块相碰撞,就会产生巨大的水平挤压力,使地槽中的地层发生复杂的褶皱和断裂并上升成为构造山系,导致山的产生。该句在述说地球演化的科学成因:大地在海洋中缓缓漂移,这此板块相互分离,又相互碰撞。山岳巍峨,湖泊荡漾山岳:陆地表面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隆起地貌,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的称为山。并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和山麓。高大的山称为岳。一般的概念,也把山岳、丘陵通称为山。山按成因分可分为褶皱山、断块山、侵蚀山、火山等;巍峨:山的高大雄伟貌;湖泊:地表洼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如太湖、梁山泊。湖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潟湖、牛轭湖、风蚀湖、人工湖等。按泄水情况,分为排水湖和非排水湖。按盐度高低,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地球上湖泊总面积约205.8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1.38%;荡漾:形容水的起伏微动貌。这句话是接上而言:因为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所以才造出了山岳巍峨挺拔,形成了湖泊涟漪荡漾。植被旷野,岛撒汪洋植被: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全球地表的植物称为“世界植被”,某个地区的植物称为“地方植被”,天然森林或草甸称为“自然植被”,耕作的农田或树林称为“人工植被”;旷野:空阔的原野;岛:也称“岛屿”,散处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通常大的称岛,较小的称屿。按成因主要分为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如中国台湾岛属大陆岛,南沙群岛属海洋岛,崇明岛属冲积岛。世界最大的格陵兰岛面积达217万余平方公里。世界岛屿总面积约为9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汪洋:形容水宽广无际貌。句文描写自然环境的优美:植被满山遍野,岛屿象播撒到汪洋大海的种子崭露出头角。冰川冻土,沙漠沃壤冰川: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雪线以上是冰川积累区,以下是冰川消融区。按其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20多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11%,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9%;冻土:温度在冰点以下导致所含水分冻结的土壤或疏松岩石。按照冻结的持续时间不同,分别为暂时性冻土、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叫“永久冻土”,指多年连续保持冻结,即使在盛夏,融化深度也不大的土壤或稀松岩石,其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20%~25%,主要成带出现于极地区域。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山地区也有多年冻土;沙漠:沙质荒漠。地表覆盖大片流沙,分布各种沙丘,在风力的推动下,沙丘不时移动,往往侵没农田、村镇、道路;沃壤:肥沃的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以及水分、空气等组成。在成土母质、生物、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和耕种、施肥、灌排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不断演变和发展。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木丰树森,岩多滩广木,树:树木,指木本植物;丰:茂盛、茂密;森:树木丛生繁密貌;岩:岩石的简称,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一般是固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天然玻璃质或生物遗骸所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根据形成岩石地质作用可把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滩: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石的地方或海边、河边泥沙淤积的地方。这两句说树木茂盛,种类繁多,岩石丰富,滩地广阔。鸟飞兽走,鳞潜羽翔鸟:飞禽的统称,为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只具二足而前肢成翼,心脏具两心耳和两心室,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还有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种类繁多,现存的鸟类,可分古颚总目、楔翼总目和今颚总目三个总目。有9000余种,中国有1200余种;兽:即兽类,哺乳纲动物,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哺乳纲包括3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其中原兽亚纲最原始,真兽亚纲最高等。分布几乎遍及全球,广泛适应辐射于陆栖、穴居、飞翔和水栖等多种环境。现有19目,约4237种,中国有17目。鳞:鱼类、爬行类和少数哺乳类体表以及鸟类局部区域所被覆的皮肤衍生物。一般呈薄片状,具有保护作用,这里代指鱼类。鱼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为冷血动物,即不定体温的脊椎动物。鱼类长期生活在水中,有适应在水里呼吸的鳃器官,仅有少数种类可用鳔辅助呼吸。鱼体多呈纺锤形,也有侧扁形、平扁形或棍棒形,并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鱼以鳍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有成对的偶鳍和不成对的奇鳍两类。具有两对鼻孔,听觉器只有内耳,能感知声响。体温几乎完全随水的温度变化而相应变化,为变温动物。一般为卵生,少数卵胎生或胎生。鱼类的寿命长短相差很大,长的可达百岁,短的只能活一年。个体差别更大,大的可长20米、重40吨,小的只有0.75~1.5厘米长。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个类群,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水域。中国鱼类约28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2100多种,淡水鱼类约700多种;羽:鸟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一定的防水性,有保护、保温、飞翔等功能,这里代指会飞翔的鸟类。鸟在天上飞,兽在地上走。鳞生的动物在水中潜游,羽生的禽类在空中飞翔。句文描绘了一幅飞禽走兽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图画。境态和谐,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