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型村镇住宅模式研究——以郭亮村住宅模式为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旅游型村镇住宅模式研究——以郭亮村住宅模式为启示作者:郎凌云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魏云刚泰安村镇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7)村镇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以地方性法规和村规民约为基础,并注意与国家旅游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创新管理思路,提高村镇旅游资源保护办法可操作性,设立相关保护的机构、人员和经费.2.学位论文李崴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模式探讨2008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假期制度的发展以及全国各地村镇交通状况的逐步改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我国居民业余时间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旅游经济成为现在各地村镇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经营家庭旅馆逐渐成为部分村镇渔民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为改善渔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个新的来源。然而,随着家庭旅馆增多,由于缺乏专业指导,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以辽南海岛地区--大连长海县渔家旅馆为对象来进行研究,目的是基于对辽南海岛传统和旅游型村镇住居模式的实际调查,提取相应的形式类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探讨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模式及其设计策略与方法。本文从实际调查入手,按照提出问题、选定范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运用建筑专业理论与设计方法,融合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生态节能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知识,对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建造和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到长海县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调查访问并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推演出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多层次的模式语言,并进一步结合现状进行旅游型村镇住居模拟建构,希望能够对今后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建设提供指导。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的具体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明确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家庭旅馆的发展概况,并选取与辽南海岛纬度相近的希腊爱琴海桑托里尼岛村落为分析对象,将两者进行对比并探寻对辽南海岛村镇住居的设计启发;第三章、第四章与第五章是本文重点部分,其中第三章是对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基本情况的调研与分析,具体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旅游资源、传统型和旅游型村镇住居以及渔民生活情况;第四章结合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并推演出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的模式语言;第五章针对辽南海岛的旅游型村镇住居进行整体优化,并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依据多层次的模式语言,进行模型建构设计以及适应性探讨;第六章作为结论部分总结了辽南海岛旅游型村镇住居设计的方法和原则。3.期刊论文挖掘丰富多样的特色景观规划生态宜居的旅游村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研究中心方明主任谈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工作重点-小城镇建设2009,(6)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村镇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特色产业等特色景观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以此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4.期刊论文谢珂.郎凌云.XieKe.LangLingyun面向新时代的旅游型村镇住宅模式探讨——以太行明珠郭亮村为例-住宅科技2009,29(5)文章从面向新时代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针对当前旅游型村镇住宅建设和规划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应进一步更新旅游开发观念,关注村镇住宅建设自身的特点和经营需求,并以郭亮村为例,对如何实现经济、合理、实用的旅游型村镇住宅模式提出相关见解.5.学位论文何荣新桂林—阳朔生态景观带内旅游村镇规划建设研究2007旅游业是桂林市国民经济中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在广西建设旅游大省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漓江是桂林的王牌旅游资源,支撑着桂林的旅游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游客的涌入,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桂林——阳朔景观带内旅游村镇规划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旅游区域内的村镇建设与自然景观的保护协调发展,将成为旅游村镇必须要面对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动态。第二部分(第2、3章)首先,本文以村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重点阐述了旅游村镇的涵义,论述了建设旅游村镇的重要性,归纳和总结了当前的国内外旅游村镇的规划建设。并且介绍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村、城镇规划建设。其次,概括性地介绍了桂林市漓江流域景观带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部分村镇特征。第三部分(第4,5章)通过对桂林——阳朔景观带多次的现场踏勘,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漓江地区旅游、村镇建设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旅游村镇——大圩镇为例,从规划、建筑、管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为当地旅游村镇的更新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国内同类似的旅游村镇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借鉴。6.期刊论文卢松.陆林.徐茗.LUSong.LULin.XUMing我国传统村镇旅游研究进展-人文地理2005,20(5)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村镇旅游进行研究和探讨,涌现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村镇旅游资源特点和价值,传统村镇旅游开发,传统村镇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旅游对传统村镇的影响,传统村镇旅游流和客源市场,传统村镇旅游存在问题及对策.同时,我国传统村镇旅游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7.期刊论文宫晓芳.隋平.李亚光.GONGXiao-fang.SUIPing.LIYa-guang北京市流村镇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条件分析-山西建筑2006,32(21)在对流村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流村镇旅游型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条件进行了分析,为制定流村镇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8.学位论文孙媛媛陕南古村镇景观构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2007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6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8000多亿元人民币,旅游业也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陕西作为我国一个旅游大省,旅游格局及旅游产品构成的不适宜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阻碍,尤其是起步比较晚的陕南地区。陕南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以古村镇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却一直为研究界和规划界所忽视,而这些人文旅游资源正逐渐为旅游者所青睐。目前,我国国内的旅游市场偏好出现了从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向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分流的现象,融合这三者的古村镇旅游随即成了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陕南古村镇在这股旅游热潮中应该而且有能力获得新生。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在陕南古村镇旅游方面涉及甚少,造成资源不清、规划不到位等现象,面临着诸多问题与矛盾。本文撰写基于导师赵振斌副教授主持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划课题《陕西省特色古村镇旅游资源状况与开发对策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在2003-2005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项目部分成果和针对陕南古村镇旅游资源二次详查的数据基础上,运用了文献研读、野外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陕南古村镇旅游资源进行的数据分析,得出数量、类型、品位三方面特征:(1)数量上,从区域上来看,陕南古村镇旅游资源总体上由东到西(商洛—安康—汉中)呈倒“U”字形趋势。(2)类型上,古(城)镇、古村落、古建筑(群)数量相差悬殊,在三地总体分布均衡,各地区内部三类资源数量分布趋势相当。(3)品位上,陕南古村镇旅游资源中优良级资源单体数量相对较少,普通级以下资源单体分布范围广、数量较大,无特品级;各区优良级资源所占比率商洛较高,安康次之,汉中最低:优良级古村镇旅游资源中,古(城)镇、古建筑(群)比重最大,而古村落旅游资源相对较少。2.从景观学角度重新整合了陕南古村镇旅游资源,得出其生态、物态、文态、情态方面特征:(1)生态上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趋利避害;(2)物态上因地制宜、顺法自然、虚实相生;(3)文态上底蕴深厚、委婉细腻、启人思索;(4)情态上南北交融、类型丰富、活动性强。3.针对陕南古村镇景观构成特点提出了对应的旅游开发提出模式与建议:(1)可持续保护发展模式;(2)错位协同发展思路;(3)多元化、多维度项目设计策略;(4)政府主导与当地居民参与相结合的开发前提;(5)因地制宜的形象推介系统。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古村镇旅游进行研究,即景观构成理论,将古村镇丰富而复杂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形成了相互联系的古村镇景观体系;并在该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一套旅游开发模式。本文另外一个创新点即是它的研究范围——陕南,虽然该区域近些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是旅游研究、旅游规划相对落后,特别是以自然旅游产品为主的政策指引下,造成人文旅游开发严重滞后于旅游活动的开展,最终导致该旅游资源的破坏。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陕南旅游业开发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和谐发展。9.期刊论文钟静.张捷.李东和.卢松.赵勇.陈友军.ZHONGJing.ZHANGJie.LIDong-he.LUSong.ZHAOYong.CHENYou-jun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比较研究——以西递、周庄为例-人文地理2007,22(4)本文以西递和周庄为例,对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地在旅游流季节分布不均匀性、季节分布模式和季节划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对基尼系数和季节性强度指数的分析表明,两者在描述旅游流的季节性变动特征方面具有可替代性,且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后者.另外,旅游地发展阶段也会对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有一定影响.论文建议旅游流季节性特征可作为旅游地发展阶段的一项评估指标.10.学位论文谭启鸿古村镇游客旅游感知特征与开发策略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2008本文的目的在于从旅游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发现古村镇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古村镇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提高和完善旅游目的地服务、设施条件、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文章在总结了国内外古村镇旅游研究和游客感知研究的基础之上,归纳并明确了“古村镇”、“游客”、“游客旅游感知”的概念,并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旅游动机理论、旅游决策理论,总结出了游客感知影响因素和游客感知过程模型。进而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通过游客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深入访谈等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了不同人口特征的游客在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三个过程中的感知差异,总结了党家村游客旅游感知特征及行为指向。并从中发现了党家村旅游业在宣传促销、产品开发、形象定位、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管理体制、保护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党家村旅游业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突出人文优势,突出好客民风,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将党家村打造为“人文名村、休闲胜地”的思路以及在市场拓展、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理顺管理体制、引进与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对策,以期为实现古村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1a418a5-d241-4e7c-8e00-9dce015aeeed下载时间:2010年8月10日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