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爱心呵护事业用勤奋撞击成功——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要点2012年3月23日及4月25日至26日,本人有幸到南昌和井冈山参加新课标培训。通过这两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匪浅,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一种价值观取向的问题。通过学习与实践,就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要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切磋交流:一、新标准颁布的背景经历了:(1)8年修改、完善;(2)10年学校实践的检验;(3)国家《义务教育法》的颁布;(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研制与实施;(5)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减负……二、意义与价值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1)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2)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2(3)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如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从而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下工夫。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3和针对性。3.课程建设走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过程,记载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走向更加法制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过程。(1)《义务教育法》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向法制化的迈进。(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研制与颁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的过程。2010年,教育部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与两个委员会一同构成了部党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和体制保障体系,是教育部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举措。修订工作在严谨、科学的程序下进行。实验情况调研、国际比较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等是必须的工作环节。2003年5月和2007年上半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情况进行大规模调研,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7万多人。各学科修订组还从近几年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中搜集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并直接到中小学开展调查研究。修订工作结束后,教育部又再次向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课程中心以及11家出版社教材主编征求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此外,教育部还向89位4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征求了意见,就文科课程标准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征求了意见。审议工作坚持综合审议与学科审议相结合,最后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审议机制初步建立。4.回应当前社会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2011版新课标的出台在全社会强烈的对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期待,特别是减轻学生负担的背景下出台,必将回应这些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如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不同地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有关“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表述。再如减负,课程标准层面减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删除部分内容。2011版中删除了部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也不是必须的内容。如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删除了较多内容,在第三学段删除了“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计算极差”等学习理解较难的内容。第二是降低要求。如《语文》和《英语》学科适当调整了识字和词汇的量的要求。小学1-2年的识字量由“1600~1800”调整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调整为“800左右”;3-4年级写字量从“2000个左右”降为“1600个左右”。英语把小学阶段原要求掌握的600-700个词汇调整为只要求掌握423个核心词汇,其余的作为扩充词汇,由教师根5据教学实际来安排,同时删除了“能表演简单的英语短剧”等要求。第三,通过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限制知识难度。如《生物》通过以“重要概念”为线索设计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总量和难度。《物理》和《化学》标准分别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数量和主题,明确了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第四,通过设置“选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弹性。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课程内容,不少学科采用“选学”方式进行了处理。如,数学将“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平行线性质”等有关知识调整为“选学”内容。既从总体上控制了课程难度,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三、学习与实施2011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6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如英语教学中核心价值的渗透体现在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尊重差异,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等。地理课程实施中,核心价值渗透则体现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针对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关注全球的思想意识教育等。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可以通过公民意识教育,即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来体现。——忌生硬灌输或贴标签、概念化。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2011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式学习”无所适从的困难,很多学科在标准中明确写入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7再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1)正确认识“负担”,寻找突破口是否是不留作业、推迟上学时间、减轻书包重量就意味着减轻负担?是否国外的宽松教育就意味着没负担?(2)什么是负担?当一个人经过努力却始终难以达到外界或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他就会感到压力;当他在被动的状态下不情愿地做着自己没兴趣、感受不到快乐和成就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有严重的负担感。美国一高中生一周作息时间表:8•早6:30起床;7:15出发,7:30点名,7:45正式开始上课;7:45到下午3点间有7节课和45分钟的午餐时间,每节课之间5分钟的间隔,每节课教室不一样,几乎小跑着赶下一节课;•下午3点以后课外活动:周一戏剧小组,制作道具;4点半游泳课;下午6:30回家吃饭,做作业;11点半以前上床睡觉;周二下午:5:00-8:30学校乐队排练;周三下午:学校杂志社活动,画插图;下午4点半回家;•周四下午5:00-8:30点乐队排练;周五下午自由活动,和同学上咖啡馆或餐馆之类。晚上常参加学校橄榄球的比赛,从5点忙到10点才回家;周六或周日每隔2个礼拜一次乐队比赛。(3)正视负担的存在①负担感是因人而异的,减负难以简单地以一刀切的方式来要求。②负担感虽因人而异,但如果区域学生比较普遍地都感到有负担感时,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内容的容量、难度以及教学方式、特别是考试评价的内容、方式等进行反思与改革了。③减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于学生的感受——自主、兴趣、快乐、成就感。每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要时时叩问自己: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是否尽可能地考虑到了以学生的兴趣9和生活为出发点?我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常常关注到了要让每个学生有自主获取知识的快感和不断收获的成就感?如果没有,任何减负的举措,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4)新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①越来越多的“校本课程”、“课程超市”以及普通高中的模块课程形式的出现,使课程结构变得立体和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②学习内容及顺序的自主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使学习由被动、强制转为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做了努力。③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的学习将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5)减负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功课很多负担是可以通过整合与盘活课程资源来解决的;很多负担是可以通过明确教学要求来防止的;很多负担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排除的;很多负担是需要通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来改变的。4.关于评价考试改革:正确理解质量与学力的内涵。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思维品质的养成,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落实减负。正确理解质量内涵10·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和人事考核任免的依据,像抓GDP一样抓升学率的国度谈不上高质量;·置学生身心健康于不顾,甚至不惜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全的人格换来的质量不是我们追求的质量;·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获得的应试能力不是质量,也无法成就创新型国家。·“信息化时代,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奇妙与乐趣,理解学习的意义比单纯的掌握知识更为重要。比如计算可更多地交给计算器,语文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表达、丰富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上智大学教授加藤幸次、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学力:一般人所认为的、学校所教知识内容的掌握度,即通过纸笔测试可以测量的学习到达度。基础学力除“知识、技能”外,还包含“关心、意欲、态度”在内的诸多生存能力。因此,学力因人而异,有些是看得见的学力,有些是看不见的;有些是可测的,有些是不可测的。学力指的不应是靠灌输、训练得来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应是“活”的能力。它不是指学习的结果,而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同于学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