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的,是人类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特别是,它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2正式形成阶段(1848-1871)1847年,他们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了同盟纲领即《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哲学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科学地确定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哲学的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形成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4列宁主义的创立:1903年,在列宁领导下,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纲党章,选举了中央机关,列宁和他的支持者获得多数票,成为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1905年1月9日俄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2年,在布拉格召开的全俄第六次党代表会议上,在列宁的坚持下,将少数派即孟什维克开除出党。从此,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在新的形势下,列宁于1916年写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科学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各种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1915-1916年,列宁撰写了《论欧洲联邦口号》、《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等文章,根据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科学分析,得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创立。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年4月,列宁发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俞中的任务》,即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要实现从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大题)19世纪70年代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发。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系统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与抽象,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不能分割。在此基础上,恩格斯还驳斥了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则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它的规律可以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和否定的否定的规律。辩证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他们还结合自然科学发展的事实,阐述了同一与差异、部分与整体、简单与复合、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正与负、运动与静止、生与死、进化与退化等辩证法的范畴。他们认为在历史上辩证法主要经历了古代辩证法、德国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三种形态。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认识必须遵循一般唯物主义的前提,即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到来,到实践中去。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时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规律,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6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的本质的揭示: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这是指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这是指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这是指未来的实行产品经济的共产主义阶段。7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性: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商品交换,随后逐渐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由此决定了产品交换必须按等价原则进行,从而形成商品关系。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它们的共性是: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遵循等价原则;进行平等竞争;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和起点。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商品生产。8劳动价值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根本特征,价值是通过物与物的交换所表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指: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二者的矛盾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不可能兼得;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来解决。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理解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则是抽象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这样的劳动,包括科学技木工作、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性服务劳动等重要形式,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社会再生产的实现,客观上要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保持一定的比例。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即价值与价格的矛盾运动。有的部门投入劳动过多,商品就会供过于求,因而引起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有的部门投入劳动过少,商品就会供不应求,因而价格上涨,利润率上升。这样,就促使社会劳动或资源从价低利小的部门向价高利大的部门转移,从而实现社会劳动或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10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它们只能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可变资本是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而是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新生产出来,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使这部分资本得到增殖。二者的区分,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进行这种区分,才能更加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确立准确衡量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科学标准。11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在转化为资本。开始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一般而言,资本总额的扩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方式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自身的积累而增大。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一个大资本。资本集中能够更快地扩大资本。实现资本集中有两个途径:一是在竞争中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二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融合起来。实践证明,资本集中特别是通过股份制进行的资本集中,是扩大资本最迅速、最有效的办法。12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13社会化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14流通和服务业的扩大:商品流通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和,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不仅范围日益扩大,而且内涵日益丰富,包括商品流通、劳动力流通、货币流通、资本流通等多种流通形态,形成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信息业等多种流通产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它们构成当代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流通扩大、消费增长、品种变化,反过来推动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正是在生产、交换、消费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下,社会化生产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和发展。15空想主义的贡献和缺陷: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继承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深刻地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他们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他们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硅会力量和正确道路。16产业革命在欧洲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条件。产业革命促进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7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简称“两个必然”)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18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国家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最根本的首要的标志。19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1、“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同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3、未来社会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因此,合理的想法只能是:设法发现将来由以开始的分配方式,尽力找出进一步的发展将循以进行的总趋向。这就为工人政党探讨未来社会分配方式指明了正硌的方向与方法。4、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20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当生产达到高度集中,少数集中了巨额资本的大企业为了避免两败俱伤,提高规模效益,共同获取高额利润,就产生了形成垄断组织的要求。这表明,生产集中产生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阶段性质变。21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直接继续和更高的发展阶段,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本质: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机构,利用国家权力来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利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