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伦理学一、什么是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哲学方法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一门学问,又称之谓道德哲学。伦理学将哲学的批判、分析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伦理道德领域,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习而不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规则,甚至对道德规则背后的假设提出质疑。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意为风俗、习惯、性格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尽管伦理思想起源很早,但“伦理学”一词,在我国成为一门学问的称谓,是清代末年的事。(一)伦理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著作中即已分别出现。“伦”有类别、辈分、顺序等含义,可以被引申为不同辈分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最早指玉石上的条纹,后来引申为条理、道理的意义。伦理,即调整人伦关系的条理、道理、原则。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二)道德在中国最早的古籍中,“道”表示事物发展变化和运动的规则,“德”则表示对“道”的认识和践履而后有所得。东汉时的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意思是说,“德”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事处理得当,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许慎更明确地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就是说,“德”是一个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益”,即“内得于己”;另一方面,又能“以善德施之于他人,使众各得其益”,即“外得于人”。道德二字的连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庄子》、《荀子》诸书。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调节人与人(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集体、社会集体与社会集体)、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伦理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三)伦理和道德的区别道德与伦理是伦理学中的基本词汇。在很多情况下,道德与伦理是被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的。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二者也有些区别。通常,“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当表示规范、理论的时候,更多地使用伦理的概念,当对具体个体或者一类现象进行描述时则更多地使用道德这个概念。二、伦理学的分类(一)规范伦理学(NormativeEthics)规范伦理学是传统和主流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的目的主要是要建构有关行驶规范的基本原则,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道德问题时的行为指导。2其特点是:1.主要用哲学思辩的方法研究伦理问题。2.以伦理的价值或应然为研究的重点领域。3.在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上,由于规范伦理学一开始就是以给实际生活以伦理上的指导为当然使命的,所以规范伦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的论(teleologicaltheories)规范伦理学(NormativeEthics)义务论(deontologicaltheories)德行伦理学(virtueethics)规范伦理学的肇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的先秦。许多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尼可马科伦理学》是第一部规范伦理学的著作,亚里士多德亦被尊为“伦理学之父”。从那时起,经过中世纪直到近代,规范伦理学一直是伦理学的全部。许许多多的伦理思想家都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规范伦理学不断受到了描述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的挑战而一度式微。不过,由于社会生活要求于伦理学的主要是要为生活提供价值指导和行为准则,能够给予实际生活以价值指导的也只能是规范伦理学。而且如果离开规范及其研究,其他的伦理学形态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二十世纪中期以后规范伦理学又重新成为伦理学的主流。(二)元伦理学(Metaethics)元伦理学又叫分析伦理学(analyticethics),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摩尔(GeorgeEdwardMoor,1873-1958),其于1903年发表的《伦理学原理》被视为元伦理学兴起的标志。元伦理学的主要特征是要对伦理范畴和命题本身进行逻辑分析。元伦理学既不关心制定伦理规范,也不关心社会道德状况的客观描述,而仅仅关注从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对道德术语和判断做分析、解释,寻找道德判断的理由和合适的根据。元伦理学丰富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开阔了传统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有助于道德理解的深化和伦理学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元伦理学是一种无涉伦理内容的“伦理学”,具有明显的与道德生活实际脱节的特征。所以,同描述伦理学一样,元伦理学不能取代而只能补充传统的伦理学研究。(三)描述伦理学(DescriptionEthics)描述伦理学肇始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60、70年代,许多人呼吁将它纳入伦理学的体系范围。实际上描述伦理学就是一些标榜要对伦理现象和道德问题做纯粹客观研究的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如道德心理学、道德社会学、道德人类学和道德民俗学等等。皮亚杰等人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描述伦理学这些学科的共性是:1.强调客观、实证或者描述的方法,以揭示伦理的客观事实,反对坐而论道的思辩方法传统。2.其研究的重心是道德事实而非道德的应然之则。3.由于描述伦理学期望建立真正“科学”的伦理学,重在描述事实,所以描述伦理学得出的3结论是理论和实际合一的。描述伦理学的贡献在于它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事实,可以为规范伦理学的一些命题提供佐证或纠正的依据,也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从而提高伦理学的科学性,改善其干预生活的效能。但是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性质不同,事实本身并不能告诉人们应当如何生活。所以描述伦理学只能与规范伦理学并存,而不能取代规范伦理学。而描述伦理学在其产生时曾经有过取代规范伦理学的动机。描述伦理学和我们所要探讨的主题虽然相关,但是它不属于哲学研究的层次,因为它是研究不同社会的道德主张和实践,从而发现有关人类行为、态度的重要事实,这是属于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或社会史研究者的研究课题。(四)应用伦理学严格意义上的应用伦理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才得到蓬勃发展的一种伦理学理论范式。其兴起有着深刻的学理背景和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三、伦理学的历史(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1、先秦时期——中国传统道德的奠基(1)夏——商——西周“以德配天”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四大学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翟、后期墨家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尽管派别林立,但思想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奠基时代。2、秦汉时期——儒家独尊地位的形成秦汉之际,伦理道德在百家争鸣中趋向综合统一。秦朝:法家思想汉朝: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魏晋隋唐时期——儒道佛的斗争与融合魏晋玄学:魏晋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是玄学。《老子》、《庄子》和《周易》合起来称之为“三玄”。佛学:东汉时传入,南北朝时,几乎支配了当时整个思想界。在唐代,佛学仍有所发展。总而言之,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儒、佛、道三家在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相互吸收、趋向合流。44、宋明的理学伦理——中国伦理道德的成熟完备时期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5、明清的道德批判主要代表人物:李贽、何心隐、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戴震(二)西方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1、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6世纪——4世纪初)(1)伦理学就是人生哲学(2)德性论是道德哲学的主题部分(3)个体主义是其共同的立场(4)现实主义是基本倾向(5)幸福论是主流倾向(6)快乐主义与节欲主义之争引人注目2、基督教中世纪(4世纪初——16世纪末)(1)伦理学是神律学,主要研究对象:上帝的意志、神律(旧约中的摩西诫令和新约中耶稣训示)(2)义务论是伦理学的主题部分,基督教伦理学非常强调教徒对上帝的义务。权利都很少提到,仅只可享受来世的幸福。(3)神本主义是绝对原则。人生最高目的是获得上帝的恩宠。(4)禁欲主义或来世主义是主流倾向(5)神秘主义或蒙昧主义是常用手法(6)上帝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之争引人注目3、近代西方伦理学(17世纪初——19世纪末)(1)伦理学大体等于道德哲学(2)自律论和良心论是伦理学的内核(3)人本主义是最高原则(4)合理利己主义是主要倾向(5)理性主义是主要立论基础(6)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动机论与效果论之争性恶论:霍布斯性善论:哈其逊、卢梭、康德动机论:康德、叔本华(唯动机论)效果论:边沁、密尔4、现代西方伦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1)价值论在伦理学中突起(2)相对主义是普遍倾向(3)个人主义是主导原则现代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价值充分实现为目的5非理性主义是基本立论原则大多对理性失去虔信,把自己的伦理学建立在这样那样的非理性基础上唯意志论:尼采、叔本华直觉主义伦理学:乔治·爱德华·摩尔、普里查德、罗斯情感主义伦理学:罗素、石里克、斯蒂文森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弗洛姆伦理学流派纷呈出现众多伦理学流派个人主义与群体主义之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争最为激烈附:西伦史中的重要人物、代表著作和主要流派(一)十位重要的伦理学家1、柏拉图:《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可伦理学》;3、阿奎那:中世纪最有影响的神学哲学家、基督教伦理学的集成者,《神学大全》;4、休谟:情感主义,《人性论》;5、康德:近代古典哲学的开创者,近代西哲中的一座高峰,义务论和形式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6、边沁:功利主义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开创者和最杰出的代表,《文明及其缺撼》;8、乔治·摩尔:直觉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伦理学原理》。9、萨特:存在主义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存在与虚无》,大部分属伦理学。10、罗尔斯:迄今为止社会正义最系统地阐述者,最受敬重的伦理学家,《正义论》。(二)十个主要流派1、伊壁鸠鲁派伊壁鸠鲁2、斯多葛派芝诺、塞涅卡、埃彼克泰特、奥勒留3、功利主义近代西方第一个真正的伦理学流派,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影响最重大的流派,边沁、密尔、西季维克4、进化论伦理学继功利主义之后又一个重要流派,赫胥黎、斯宾塞5、唯意志主义伦理学近代德国第一个影响巨大的伦理学流派。叔本华、尼采,以理论奇特性引人注目,但对现实没有什么影响。6、直觉主义伦理学:二十世纪英国第一个影响巨大的伦理学派。乔治·摩尔、普里查德、罗斯7、情感主义伦理学:二十世纪阵容庞大的伦理学流派,出现在多个国家。罗素、石里克、斯蒂文森8、存在主义伦理学:现代西方影响重大的流派。海德格尔、萨特、马塞尔、梅洛·庞蒂9、精神分析伦理学流派:西方影响重大的学派,心理学向伦理学渗透的典范,弗洛伊德、弗洛姆等10、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最有影响的基督教伦理学,马利坦、吉尔松6四、当代世界伦理学的新趋势1、伦理学新领域的涌现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网络伦理学2、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当代伦理学对理论的重视远不及对应用伦理学的重视。3、规范伦理学的回归4、普遍伦理学的出场80年代来,普遍伦理出场,具有应用性,相对于国家伦理学,又被称之为全球伦理,过去,过份强调阶级性、民族性5、人本主义的超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6、新人道主义的问世范围更广大的,目的转移的,侧重不同的人道主义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道德是怎么产生的?根源何在?这就是伦理学关心的道德起源问题。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道德的起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猜测,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伦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1、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例如: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伦理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基督教教义《旧约》上讲的“摩西十戒”便是“上帝”耶和华启示摩西,摩西再把得到启示的教规和戒律传给教民。2、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说铄我也,我固有之也。”3、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