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习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战略决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对“十一五”时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全面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农民欢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这个进程中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历史的、具体的,总是同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既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创造了历史机遇,也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表明,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是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党在每个历史时期,总是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关于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品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功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推进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农村经营体制发生深刻变革,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和“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确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这是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既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创造了历史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伟大实践,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创造了历史机遇,开拓了新的空间。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源源不断地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内涵,创新理论,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使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得到保持和发展。另一方面,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为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使党的先进性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既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又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形成工农相互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局面,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健全农村工作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迫切需要党的各级干部求真务实,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等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来谋划,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来推进,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成效来检验,为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个方面。第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理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理念上下功夫。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关注农民群众的愿望,重视农民群众的利益,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公平共享发展成果;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要树立依法办事的理念,增强法制观念,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改进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法律的手段化解各种矛盾,处理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农村建设。第二,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上来。改进领导方式,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格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工作部门的事情,而且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任务;不仅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而且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必须“跳出农村抓农村”,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谋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重点是统筹财力分配、统筹信贷投放、统筹资源利用、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劳动就业、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工业要反哺,城市要支持,企业要带动,社会要帮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必须在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政策取向、资源配置和规划布局等各个方面,统筹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构建平等和谐、良性互动的新型工农关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加快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加快建立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经济社会管理方式、劳动和就业管理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同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等制度,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坚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形成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加快建立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完善决策程序,不断提高“三农”工作决策水平。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通过多种渠道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善于通过制定惠农政策、落实重大支农措施等来实现对农村工作的宏观调控;善于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农村工作,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善于通过法律的手段保障农村工作,及时将新农村建设中的有效制度和政策通过一定的程序上升为法律法规,依法推进“三农”工作。第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党政正职。着眼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把加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意把那些懂得现代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对农民群众有感情的干部选进县级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制定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