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原理主讲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何雨副教授1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2李天元等编著,《旅游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导论本章内容旅游学科概述第一节旅游学原理课程简介第二节第一节旅游学科概述特点一特点二特点三特点四要有专业的组织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使用独特的语言系统采取特殊的研究策略遵从特有的规则一般认为,作为学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研究对象与任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谢彦君,2001年)二学科体系旅游活动旅游学旅游者活动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旅游人类学旅游伦理学供求关系旅游经济学旅游美学旅游生态学旅游史学旅游地理学旅游产业活动旅游企业管理学旅游企业会计学旅游规划学旅游市场营销学三学科性质综合性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旅游学科的研究特点旅游学科的发展特点旅游学科的结构特点四研究的具体方法田野工作模式分析科学实验统计分析方法五研究历史与现状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旅游学是随着近代旅游活动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国外旅游学研究国内旅游学研究1早期的认知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2中期的过渡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3近期的大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国外旅游学研究研究进展二战之前,旅游发达的地区是欧洲,旅游研究的中心也在欧洲,欧洲有着良好的旅游研究传统。研究中心二战以后,原先繁荣的欧洲成了一片废墟,北美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旅游研究的中心也相应地转移到了北美地区。研究特点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1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2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3(二)国内旅游学研究研究历程研究特点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旅游学研究开始起步。在短短的30年中,中国的旅游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描述到阐释的过程。总体情况是比较重视应用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对基础理论研究。1.从事理论探索、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作品很少;2.大部分的论文趋向于微观的、业务性的议题;3.绝大多数作品是诠释性的论证。从旅游研究内容体系的框架来看,中国现阶段的旅游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对许多重要的领域如博物馆研究、园林风景生态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从旅游系统的角度看,游客市场子系统还有待于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申葆嘉1996年吴必虎等2001年研究特点主要代表著作邓观利等《旅游概论》(1982年)1王洪滨《旅游概论》(1990年)2孙文昌《旅游学导论》(1992年)3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1993年)4申保嘉、刘住主编《旅游学原理》(1999年)5谢彦君、陈才、谢中田编著《旅游学概论》(1999年)6第二节旅游学原理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二课程内容核心问题(1)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动因与历史;(4)旅游活动的过程(旅游需要的产生、旅游动机确认、旅游决策过程、旅游体验分析)(5)旅游活动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正面、负面影响)及其他相关问题。(3)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三大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三课程特点(1)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原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2)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旅游学原理”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四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一是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旅游活动的总体认识(其它课程则是形成部分或某方面的认识);1二是有助于学生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2五课程学习主要途径课堂听课图书馆、阅览室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旅游专业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等旅游专业报刊旅游学刊、旅游科学、中国旅游报等。六课程学习目标如旅游、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需要、旅游需求、旅游体验、旅游流、旅游组织、旅游市场、旅游效应等。如旅游学科体系架构、旅游活动发展史、旅游活动的本质与特征、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旅游发生的心理模式、旅游决策模式、旅游流运动模式与规律、旅游效应模式、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掌握常用专业术语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