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农业已经成为城市周边区域最不赚钱的行业之一。农民们拿着征地的钱过着舒适的生活,再也不愿回到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大量的抛荒地上长着比人高许多的杂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走向农村,但受到中国两元结构的体制限制,这条返乡路并不好走,前几年的农庄热已逐步降温。最早建农庄的一批城里人,其醉温之意并不在“农”,而在“庄”。因此,为了建设管理用房及接待游客的场所而充分地吸引游客,不少庄主“大兴土木”。常见的农庄内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木屋、精致的乡村别墅、棋牌、茶室,唯独少见真正的农业。“农庄热”的背后毋庸讳言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农庄一建起来往往就是几百亩,占用土地数量较大,且遍地开花的农庄缺少统一的整体规划。但近年来国家对土地政策的收紧,想建一个以住宿、娱乐为主的农庄并不容易,许多以前违章建的农庄建筑也被拆除。作为近年来出现的农业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事物,农庄已经急需法律围墙的呵护和管束。作为一些经济发达的中型以上城市,在城市周边县市发展小型农场(或者叫家庭农场)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理想的小型农场一般规模在300亩以内,建筑面积占到3%以内,且以不破坏土层为主,经营范围以种植、养殖、休闲度假等为主,不宜搞大型餐饮、娱乐项目,以回归自然的劳作、体验为主要活动内容接待游客。浙江联众公司曾经尝试过“私家农场”的概念,让城里人通过联众这个平台到乡下去种植蔬菜、果树等,就受到居民的热捧。做农业也要创新,最近有关专家提出的“创意农业”就非常适合小型农场的应用。我国可耕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2.5%,特别是在山区,没有成片的土地,达不到规模生产效益。如果能通过开发,将这些边角土地、闲置荒坡等串起来,形成一个个的小型农场,不但能提供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等农林作物,还可以丰富乡村旅游活动,带动地方经济。如果精细化经营,全部种植有机蔬菜、粮食等销往城里,还能促进目前普遍存在的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解决。小型农场还可以极大的沟通连接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各项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城乡的优势互补,缩小城乡差异实现最大化的共同发展。就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来看,除北方等主要产粮区外,基本上无法发展大中型农场,而小型农场则可以依托各个地区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的发展,并带动当地农业由粗放型的零散经营向基地化集约化高效化转变。因此发展小型农场,积极全面整合农村各种资源,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当前的大势所趋。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主动引导、鼓励发展小型农场,制定规范文件和优惠措施。小型农场的发展必将为这些农村以及农业发展带来革命性转变。小毛驴市民农园介绍: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4月,占地230亩,位于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是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和北京绿色一族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具体运营由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负责。2009年3月,小毛驴市民农园正式以“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方式对外运营,得到了众多北京市民的热烈响应和参与;与此同时,小毛驴市民农园的CSA运营模式和对生态农业、可持续生活理念的坚持,也持续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和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在内的近80家媒体的广泛支持与关注,让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可持续生活等问题。关于社区支持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CSA)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最早出现在德国、瑞士和日本,最初的出现是因为对食品安全和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的关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消费者会预付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同承担在来年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支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与以往的收益方式不同,生产者在季节之初就获得了这一年种植的收益,并且这部分收益对生产者付出的劳动来说是公平的,而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获得了生态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成为小毛驴CSA成员有什么好处:★收到新鲜、无污染的有机蔬菜;★比超市的有机蔬菜低廉的价格;★知道食品从何而来,谁种植了这些蔬菜,有机会参与种植、了解种植知识;★支持并保护本地农业和耕地,并且贡献了健康的本地经济;★一个可以带孩子来体验生态文明的地方;★了解自己与土地、农场的关系,并且了解是它们使得我们有生存的可能;★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参与小毛驴市民农园组织的各种健康活动、教育活动和会议交流等;★认识自然,认识土地,开始健康环保和可持续的崭新生活!我们值得信任:我们崇尚自然、推广生态农业,并希望由此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信关系,推动良性的城乡互动、和谐的社会及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小毛驴市民农园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和北京绿色一族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产学研基地。“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大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多年倡导生态农业,他发起的“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的团队将主要负责农园整体的种植与养殖的管理等经营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石嫣2008年在美国的CSA农场工作回国后,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京华时报》、《凤凰周刊》等媒体报道,有较为丰富的CSA农场管理和有机种植经验,她是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小毛驴市民农园内的土壤和水质,经过谱尼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检测,完全符合有机耕作要求。1、宁波七禾有机农场宁波市邱隘镇上万令村,夏红芳经过多年的考察后,最终选择了在这块土地来实现自己的田园梦想,这里处于季风入口,空气新鲜,土地肥沃,没有污染,这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伊甸园”。6月3日,鄞州区副区长蒋明良来我们七禾有机农场参观、指导。在七禾有机总经理章武军的陪同下,深入了解了目前有机蔬菜的种植情况和七禾独特的会员制营销模式。七禾有机采用了全新的配送方式“有机宅配”,是把有机产品直接配送到消费者家中的一种健康、时尚、前卫的消费文化。蒋明良副区长对这样的营销模式非常感兴趣,也想成为这500名会员的一份子。一块肥沃洁净的土壤,还需要精耕细作,才能收获高品质的作物。在技术方面宁波七禾有机农场,请来了日本专家全程指导农场蔬果生长的全过程,耐心指导农民种植时需要注意的点点滴滴,几年下来他们也熟悉了农作物本身的生长规律,而且也更加热爱并细心对待每一颗蔬菜,每一块土地。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不仅改变了土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意识,并维护了地球环境的自然和谐。蒋明良副区长通过与日本种植专家藤原宏宣亲密交谈,对我们引进日本种植技术的做法表示肯定与支持!在宁波七禾有机农场,我们一如既往地尊重淳朴的农夫精神,尊重他们勤劳的一双双手在田间起早摸黑地劳作,依然尊重生态系统平衡,注重与大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种植过程中拒绝化肥农药、激素及添加剂,完全依靠精耕细作的人工防虫法,确保您餐桌上的每颗蔬菜都是100%安全天然,口味纯正。我们采用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直供会员制方法,加强了我们与您的直接沟通和相互信任,让您和家人吃的更放心!关爱健康、关爱自然、关爱地球环境。我们宁波七禾有机农场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坚持,只为您和家人提供安全天然的有机蔬菜,保障您的健康未来,现在我们七禾有机希望通过我们与您的共同努力,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一片天然洁净的新天地。上海多利有机种植加都市农业张同贵的“新农庄运动”在2005年创办多利农庄之前,“庄主”张同贵已经拥有了一项利润颇为丰厚的事业:多利川菜馆,当时在上海已经开了三十多家分店。和蔬菜供应商的接触中,张同贵被一个“真相”触动了:大多数菜农都有两块地,一块地里的产出主要卖给市场,另一块地自己吃间或送亲戚朋友。前一块地为了产量和卖相,会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和催生剂等,连种植户自己也不愿意食用;而后一块则相对清洁。事实上,自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富足程度的提升,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公众对于那些打“环保、健康”概念的食品的热衷程度也与日俱增。在诸如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这样的大卖场里,专门出售“有机蔬菜”的柜台开始蔚然成风,那些被用小包装塑封起来的蔬菜售价常常是普通蔬菜的数倍,但购买者仍趋之若鹜,愿意为之支付差价。“中欧世贸项目”联合“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共同发布的《中国的有机农业:现状与挑战》报告显示:1999年之前为中国有机生产发展初期,产品几乎尽数都通过有机贸易商出口到日本、欧盟及北美等地;及至2006年,中国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额便达到了56亿元人民币,是当时出口值的2倍;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预估已经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且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超过30%的年增长率。“人们会越来越关注怎么吃得好,怎么吃得健康。”张同贵说。彼时正在中欧商学院进行EMBA学习的张同贵,也把自己的主攻方向锁定在了“都市农庄”上,并将一本厚厚的商业计划书当做了毕业论文。通过对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市场的研究,张同贵发现,即便在香港、台湾和日本这些邻近市场,有机农产品的消耗量占整个农产品的比例一般是8%到10%,而在大陆,就连在上海这个最注重健康意识的城市,也还不到1%。“仅就蔬菜而言,整个上海市场的1%就意味着10亿的规模,如果可以做到5%呢?”农民出身、毕业于四川农大,同时又在餐饮行业里打拼张同贵,清楚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机会。2005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新政策:计划打造5到10个100公顷的蔬菜基地,并面向社会招标。于是,张同贵就把自己的EMBA毕业论文补充后拿去招标,并成功地获得了位于浦东新区大团镇上的一块1750亩土地的经营权。在聘请诸如温铁军这样的农业问题专家担任发展顾问,经过3个多月的策划与构思之后,张同贵为多利农庄确立了“有机种植加都市农业”的战略定位。农庄上路事实上,看到并试图抓住“有机食品”这个市场机会的人并非少数。根据中欧世贸项目的报告显示,仅在2006年底,国内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含转换期)的企业便已超过了2000家。虽然这一领域玩家众多,但大多数企业种植面积不过百亩,停留在小打小闹的阶段,缺乏较有规模的企业。在青云创投合伙人陈晓平看来,制约规模首当其冲的因素便是“没地、没钱”,而要发展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要求颇为严格的有机农业,上游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便不可或缺。然而,在诸如北上广深这些常受蔬菜供应短缺之扰的一线城市,近郊土地资源本身相对稀缺,而且近郊蔬菜的生产一直被视为“关乎民生、稳定菜价和供应”的大问题,因此便面临着更多的关注和制约。“和政府政策的协同非常重要”,张同贵说。在他看来,多利农庄的起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上海市政府的“思维开放”。曾经有官员向他感叹,在欧美国家参观考察时,那里的农庄“很有看头”,而上海周边缺少一个“符合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同时能反映中国农业水准的农庄”。在张同贵当时提交给政府的竞标方案里,提出了“强调高品质,打造强势品牌,培育特色品种”的“三品”经营理念,也与政府对该块土地的定位不谋而合。有了地,对于有机蔬菜生产而言,只不过意味着拿到了“入门证”,而要实现符合标准的持续产出,则还需要大把大把地“烧钱”。根据多利农庄总经理郭海的介绍,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规定的最高级别安全食品,“有机食品”目前需按联合国粮农组织CIF的统一标准认证,认证许可有效期为一年,需按年年检。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可被概括为“三无两改造”,即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无转基因,同时还要改造水以及改造土壤。也就是说,除了生产过程中的强制标准以外,种植区域的土壤和水域也必须达标。“要达到相关的标准,一般的土地则需要三到四年‘改良期’,其间没有任何产出,属纯投入期。”郭海说。仅水系改良一项,为达到有机农业的种植标准,多利农庄便投资了6000多万元来治理河道,解决水质问题,使其达到三级水质即居民饮用水的标准,用来灌溉蔬菜。而且还通过水务治理与外界形成20米宽的水道隔离带,以避免虫病交叉感染。而除了改良土壤所必须的设备和投入,多利农庄在上海浦东大团镇目前有1750亩菜地,以承包征用形式从农户手中租赁,每亩每年补产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