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史党的群众路线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观点,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贯穿于党的90多年奋斗历程的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昭示我们: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发展的全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与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继续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同时,也使党的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遭受了挫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创新。一、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与形成(一)党的群众路线的萌芽“依靠群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中国共产党是有着高度政治自-2-觉的政党。党一成立就在自己的旗帜上写明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奋斗,就明确认识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坚持以鲜明的群众观点和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全新姿态出现于中国政治舞台,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7月,陈独秀在给出席党的一大代表的信中,希望会议郑重地讨论四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慎重进行发动群众”。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第三条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1922年7月,党的二大《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是党的决议中最早提到“群众“的概念和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1923年6月,党的三大《宣言》指出,“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忽忘的”。1925年1月,党的四大《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同年9月至10月,党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7年6月1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首次明确规定“支部是党与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并详细规定了支部的六项任务,包括“宣传和组织群众”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党的领导人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开展工人运动,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这一时期,毛泽东等积极领导工农运动,并对群众工作进行了探索。1922-3-年9月,毛泽东同李立三、刘少奇共同组织了安源路矿工人总罢工。这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群众运动。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1927年3月,毛泽东为答复党内外对于农民运动的责难,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农村中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成千成万的群众,形成一个大的力量”及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在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在粉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围剿”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1928年7月,党的六大制定的《政治议决案》规定,“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同年11月,李立三同党的浙江地区负责人的一次谈话中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已知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早的口头表述。1929年9月,由陈毅起草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专门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三次提到“群众路线”,即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这是已知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早的文字表述,也是“群众路线”-4-最早的比较全面的论述。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奠基人”。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始了党的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并对党、军队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和系统阐述。1929年12月,根据《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精神,毛泽东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起草了8个决议案,要求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次系统总结和成功实践。1933年至1934年间,毛泽东在指导中央苏区的扩红、查田、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群团工作中写了一系列调查报告和文章,对开展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1933年6月,毛泽东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中指出:“必须发动最广大群众热烈起来参加斗争,形成群众运动,才能保障阶级路线的正确执行,才能达到消灭封建残余势力的目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工作方式,是查田运动最大的敌人。”他在《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中,强调“只有耐心的艰苦的去做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工作,才能取得大多数群众的拥护”,“这样的群众工作是执行阶级路线的唯一保障”。同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作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提出,要迅速开展经济建设,首先应从组织上动员群众,把群众的热情提高起来。其次应摒弃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5-怠工现象,以及命令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报告中提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这些论述都强调了在革命工作中关心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论证了只有通过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并且对群众不断进行宣传教育,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团结在革命政党的周围,建成一道任何反动势力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由于党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所以能够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并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一时期,由于对革命形势估计错误,在工作中也出现了强迫工人罢工、农民起义的情况,使党严重脱离群众,给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三)党的群众路线的成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充分领导、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完善和成熟。-6-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报告中,提出“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还须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他告诫全党:“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在党的军事思想与战略中的最完整体现。10月,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他要求“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1942年5月,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外部从内部碰到一连串的问题”。这一期间,毛泽东反复阐述和强调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相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的重要性,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7-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他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强调我们的党和军队“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要求全党全军“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8-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七大后,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还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毛泽东的上述论述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他还详细阐述了群众观点所包含的四项内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即“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