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呼朋唤友带一串一字带一串就必然用字理识字。所谓字理识字,就是在识字的过程中,抓住汉字的本质规律及人的认知心理,突出汉字的的表义性,以构字规律为切入点,教会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及其自身规律(即构字的理据)来识字。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知识和意义是等价的”,该理论用同化的思想解释了外在的逻辑意义向个体的心理意义转化的过程和条件。其中,“符号表征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据统计,由表义形旁和表音声旁组成的形声字占汉字的83%,假如一、二年级学生能够将这83%的形声字掌握了,识字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园地”中的“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栏目,用一个字带一串字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学习,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跟”字的时候,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引领学生理解、识记生字:“足”是脚,“艮”读”gen”,“艮”后有他人的足在行走;然后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让他们去识记:此足优良差一点,只好走在后面;再用“换一换”的方法带出:“根、很、狠、恨、痕”这一串字,让学生仿照“跟”的识字方法,理解、识记这些生字。由于在“跟、根、很、狠、恨、痕”这一串字中,有许多并非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只需要求学生会写“跟”字,对于别的字只了解构字的道理,记住字形,重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所学生字。这不但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相反,原本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起来,符合了低段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征。另外,对“跟”字的有效识记也帮助了今后对同类形声字的识记学习,在以后学习类似生字的时候,学生只要抄写一两遍就能很好地识记生字了,这就大大减少了教学时间和生字抄写量。我们很多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往往紧紧盯着教学目标中设定的生字,遇到一个教一个,费时又费力。例如一位老师上二年级上册的“识字三”,在顺利完成“州”字的教学目标之后,老师还提供了额外的补充资料:“‘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在老师补充的资料中出现了另一个“洲”字,但老师却没有向学生进行更多的解释,因为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并没有这个“洲”字。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让学生用“州”组词,有学生回答了“亚洲”、“非洲”,这时如果能把这两个形近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区别,就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遗憾的是老师仅仅只说了这么一句:“‘亚洲’的‘洲’不是这个‘州’。”结果学生既不知道是哪个“州”,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是这个“州”,学生仍旧可能将两个字混用,事实上这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课里课外见字识见字就识,就是引导学生生活识字、提前阅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