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开采方法综述和展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低渗透油藏开采方法综述和展望徐岩光1,张艳玉1,占新兵2,李洪君3(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2.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东营257237;3.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北京100034)摘要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油藏总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其储层物性差、渗流机理复杂,因而单井产量、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采方法的增产原理及增产效果,并进行了对比和展望。调研结果表明,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并没有局限在注水、酸化、压裂等传统开采方法上,而是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各油田的改进技术,发展发向是高效、无污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方法。关键字低渗透采收率增产原理增产效果SummaryandOutlookofMiningMethodinLowPermeabilityReservoirXuYan-guang1,ZhangYan-yu1,ZhanXin-bing2,LiHong-jun3(1.InstituteofPetroleumEngineering(EastChina),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Qingdao,Shandong,266555;2.MarineOilProductionPlantShengliOilfield,Dongying257237;3.ChinaNationalOilandGas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Corporation(CNODC),Beijing,100034)Abstract:ThereservesofLow-permeabilityoilfieldoccupiesasignificantproportionoftotalreserves.Becauseofitspoorreservoirpropertiesandcomplexseepagemechanism,itssinglewellproductionandrecoveryislow,developmentisdifficult.Throughliteraturereview,theprincipleandincreasingeffectofexploitationmethodsforlow-permeabilityoilfieldundertheexistingtechnologyathomeandabroadaresummarized.Themethodsarecomparedandprospected.Theresultsshowthatthelowpermeabilityoilfieldsathomeandabroaddon’tlimittheexplorationmethodstotraditionalonessuchaswaterflooding,acidizingandfracturing,buttofindimprovement.Thedevelopmentdirectionisefficiently,pollution-freelyphysicalandchemicalandmicrobiologicalmethods.Keyword:Lowpermeability;Recovery;IncreasePrinciple;Increasingeffect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而国外对于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时间较长,从美国1871年发现著名的勃莱德福油田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大量开采低渗透油藏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进行了前景的展望。1低渗透油藏低产原因1.1储层物性差低渗透油层具有不同于中高渗透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物性,具体表现在:储层物性差,砂岩的粒度分布广,层内、平面非均质性也较严重;孔隙通道半径小,孔隙曲折性大,孔隙内表层粗糙程度大;储层流体和岩石接触以后常会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储集层渗透率降低;油层束缚水饱和度高,低渗透层原始含水饱和度一般为30%~50%,比高渗透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偏高。1.2开发难度大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因此低渗透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开发低渗透油田有如下特点:启动压力随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采收率随渗透率的降低而降低;存在天然裂缝,在一定压力下张开,加剧地层非均质性;储层水动力连通性差,单井控制泄油范围小。[1]2注水开采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主要暴露出地层压力下降快、能量严重不足、油井产量下降快、注水井注水压力上升快等问题,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对注水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注水压力,保证注水量。2.1超前注水超前注水是指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前投注,油井投产时其泄油面积内含油饱和度不低于原始含油饱和度,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并建立起有效驱替系统的一种注采方式。国内超前注水技术在长庆油田应用较早,1983年陕北三叠系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1995年,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实验获得成功,并投入规模开发。而靖安油田后来居上,于2005年安塞油田的原油产量突破200万吨时,靖安油田达到了300万吨。2006年在吴旗油田采用矩形井网开展超前注水开发试验,也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2]超前注水技术作为长庆一项创造性的低渗油藏开发配套技术,已在吉林等油田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作为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新的核心技术,我国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2不稳定注水不稳定注水即通过不断改变注水量、注水方向及采出量、造成的波动压差使剩余油采出,从而提高采收率。不稳定注水初期又称为周期注水或脉冲注水、间歇注水。该技术很早就在俄罗斯和美国开始工业应用,俄罗斯对于相关应用基础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3]我国对该技术已有小规模的现场试验和有限的机理研究,在技术上和应用规模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我国胜利油田公司对大芦湖低渗透油田开采中就利用了该技术,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各个开发阶段进行不稳定注水均可收到较好效果,与常规注水相比,可保证最多增加原油采收率达2%~10%。[4]2.3增压注水所谓增压注水,是以油田现有离心式注水泵站管网的压力作为增压泵的吸入压力,并以注水井的实注压力作为泵的排出压力。我国大港油田早在1997年就开始应用了单井安装增压泵增压注水技术,至2002年底共实施199井次,受益油井累计增油18.62×104t。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于2001年开展了增压注水试验工作,达到配注要求的井由原先占总数的22.2%提高到62.5%。2000年到2001年,吐哈丘陵油田为解决欠注问题,对34口井集中高压注水,提压增注效果明显好于压裂。[5]美国早在70年代中期研制了油田注水高速高压单级离心泵,最高泵效可达78%,这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从80年代初开始研制新型增注泵,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已经很成熟,所设计的增压泵解决了低渗透油田、低渗透井、低渗透层注够水、注好水的重要问题。[6]2.4水气交替注入的水和气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具有较大的界面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体通过高渗透窜流通道的流动阻力,迫使流体流动路径发生变化,部分进入低渗透层,驱出低渗透层中未动用的原油。我国吐哈油区的温吉桑五区块早在1994年投入注水开发,于2002年底进行了地面注气系统试运行,温西一区块、温西三区块已全面实施注气方案,两个区块采收率分别提高6.84%和6.5%。国外的低渗透油田也采取了水气交替技术来提高采收率。伊朗的西里油田1997-2000年期间钻了13口井,但四年内产量递减严重。因此采取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水气交替技术的注入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气交替方式是适合西里油田的提高采收率方法。[7]2.5注采井网调整对于注水方式开采的低渗透,合理的注采井距对于开采效果至关重要。90年代以前,美国、俄罗斯等国多年来研究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对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必须采用“密井网,强驱油”。而此后美国在低渗透油气资源开发中成功地实施了水平裸眼分段压裂,实现了“稀井网、强驱油”。我国大庆油田于1999年在榆树林油田东14井区进行加密井网试验,提出了不同类型油藏及其裂缝走向与井排方向不同组合井网的合理加密方式。民北油田根据概念模型,对不同井网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最适合民北油田的井网。长庆油田2007年对老油区进行加密,并于2009年对加密井进行转注。[8]3注气注气机理总体上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多次接触混相、非混相驱三种,近几年人们又提出近混相驱的概念。总的来说是降低界面张力,使毛细管力降低。注气开发的研究起源比较早,1950-1956年Whorton等人就提出并研究了蒸发气驱混相过程,后来人们针对混相驱开展了很多工作。目前注入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包括烟道气)、烃类气(干气、富气)、氮气(直接制氮)和空气。注气已成为国外除热采之外最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前苏联、加拿大、阿尔及利亚和其他一些石油生产国的低渗透油藏,该技术都得到成功应用,到目前为止,美国和加拿大混相驱已取得明显成果。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尚处于矿场试验阶段,在我国大庆、华北、中原、江苏、吉林、长庆、吐哈等部分油田已开展注气的现场试验,有一些成功的经验。3.1注CO2CO2驱油机理既有混相又有非混相,主要是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抽提和汽化原油中轻烃,减小界面张力吞吐。我国吉林油田自1995年开始就进行CO2单井吞吐试验,累积增油1420t;江苏富民油田1996年开展了CO2吞吐试验,累计增油1500t;胜利油田1998年开始进行CO2单井吞吐增油效果的试验,平均单井增产油量200t以上。[9]美国的低渗透油田东北帕蒂斯林格油田,于1953年投入开发,1980年开始实施注CO2改善开发效果方案。注CO2后原油产量大幅度上升,预计注CO2可使油田开发延长13年,多采11%的地质储量。3.2注天然气近混相驱,主要的驱油机理是体积膨胀、粘度降低、相间界面张力降低、原油密度下降、以及重力稳定驱替等。我国注天然气开采低渗透油田在中原的文南油田文72块进行矿场实验,并于2005年在河南中原油田试验成功并首次投入生产,这在国内油田中尚属首例。[10]3.3注氮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来,由于N2独特的优越性,注N2开发油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1年美国共实施N2驱项目31项,1998年共实施N2项目9项,2004年为6项,这些项目主要用于低渗透油田。实践证明,埋藏深的特低渗透油藏最适宜注N2。国内注N2开发起步较晚,华北油田雁翎油田在1986年底开始与法国合作制定了一个N2驱方案,从1994~1999年共进行了三次注气,累计注气4.6×104m3,取得一定效果。江汉油田于1999年开始注N2先导试验取得一定效果。其他油田如塔西南进行了注N2开发挥发性油藏的试验研究;江汉,中原也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矿场试验,均取得较好效果。3.4注空气注空气的驱油机理不但具有传统的注气作用,而且还具有氧气产生的其它效果。注空气气体来源广,气源丰富,成本低,氧化反应产生的热效应也可增加采收率。60年代以来,国外(主要在美国)针对注空气提高轻质油油藏采收率,在室内研究、数值模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场注空气驱油配套技术逐渐完善。从1967年开始,Amoco,Gulf和Chevron公司在美国先后成功地开展了注空气三次采油现场试验,增油效果令人瞩目。1985年至今,美国先后在Williston盆地MPHU、HC、CC等低渗轻质油油藏进行注空气二次和三次采油先导性试验,获得了独特的经济技术效果。80年代初,大庆油区对注空气采油技术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国对于低渗透油田一直未开展注空气驱油项目。到90年代末,该技术引起国内新疆油区和胜利油区等对低渗透油田的关注,并在室内进行了相关的机理研究。几十年来,该技术的现场试验均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般很少发生作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