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内容概要第三讲——学习党的最终目标,掌握现阶段党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党章总纲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给共产主义下过许多定义,归纳起来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就理论方面来讲,作为学说它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②就实践方面来讲,它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③就理论与实践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讲,共产主义则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学习任务和目标:了解为什么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向全党、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总动员,你怎样以实际行动响应?第一节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既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又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对于如何实现最理想的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作过孜孜不倦的追求。例如,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致使他们的方案都成为不符合实际和难以实现的空想。对于他们的学说,人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他们学说的合理成分,抛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做出了科学的预测,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描述出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源极大丰富。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第三,实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第六,国家消亡。已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也表明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有的同志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这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的确有了迅速发展,社会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劳资矛盾也趋于缓和。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产力方面来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光导、核能、航天技术、生物、海洋工程为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革命的结果使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及其成果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更高程度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集中。因此,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了生产关系,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例如,美国称为现代市场经济,法国称为有计划调节的市场经济,德国称为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等,但实质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由于国家干预调节的加强,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所缓和,这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必须看到,这种新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矛盾:当国家干预调节措施与私人垄断资本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最终还是屈从和服务于垄断资本。这种运行机制的矛盾,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个基本矛盾的反映。由于资本主义依然存在这些固有矛盾,它并没有摆脱危机。上述情况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从初期的自由竞争到现在的国家垄断和由政府干预调节市场,直至国际调节的尝试,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其固有的矛盾。只有打破制度界限,才能根本解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根本解决,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消除这种矛盾,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最终将过渡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些同志认为,共产主义好是好,只是离我们太遥远了,把它作为理想来奋斗没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对共产主义的含义要有科学的理解。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共产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必须经过很多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其间有曲折、有反复,但是发展的主流总是前进的,世界将走向进步,绝不是倒退。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虽然漫长而艰苦,但由于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必将能够实现。第二节党的现阶段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结论。【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它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我们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走了一段弯路。1.1956年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于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2.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提出在经济上十五年内赶超英国3.“左”倾主义◇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相对于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的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这个路上走。”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次新的升华,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的透彻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和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民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把握以下三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小康社会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中国人首先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跨越。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迅速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城镇消费结构和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居民用于吃饭穿衣的支出所占比重大幅度缩小,用于住、用的支出以及文化服务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相应扩大,标志着城镇居民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走向小康;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国农民也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经过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联合国粮农组织用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制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199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44.5%,农村居民为53.4%,分别达到和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让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为了达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同志强调,21世纪头2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在这一时期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生活更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加。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度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②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良好,人民安居乐业。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奋进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而有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