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北京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实证研究,吴振信,石佳(2013)。通过构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的Tapio分析模型,研究了北京地区1999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呈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强脱钩,2004年为扩张性耦合,其他各段时间都属于弱脱钩状态,呈现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较高的能源效率。(2)北京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EKC和STIRPAT模型,张丽峰(2013)。利用1981-2010年北京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数据,验证了两者间EKC的存在性。运用碳生率和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短期静态关系和长期动态关系,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北京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为人均GDP34423元。北京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指数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比较吻合,经济发展水平对北京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的影较小。(3)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核心要素,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应该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消费模式。(4)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理论基础浅析。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低碳经济的经济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其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二是低碳经济的技术性。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三是低碳经济的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构成要素:第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能源。低碳能源是指提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要使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的能源结构转变。第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低碳技术。第三,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与低碳产业承载能力的大小。第四,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们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而低碳经济的目标就是追求人、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实质和核心都蕴含着深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1995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格鲁格曼和克鲁格提出,它的含义是“沿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会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对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拟合,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克鲁格曼和克鲁格认为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水平有着很强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而不可避免的持续恶化,只有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人均收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曲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沿着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资源与环境约束将日趋紧张,而低碳经济模式可以改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最终促进可持续发展。(5)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的文献回顾与展望: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它与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相关。自提出以来,尤其是在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背景下,低碳经济更是受到各国的普遍高度重视。(6)中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间动态因果关系研究——以扩展型KAYA公式为视角,任晓松,赵涛(2014):以扩展型KAYA公式为视角,采用多变量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测算了中国1980-2010年间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其相互间格兰杰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碳排放强度是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格兰杰原因。(7)中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吴英姿,都红雯,闻越春(2014):文章基于改造的STIRPAT模型,以1995-2010年间按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工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具有U型曲线特征,拐点处的经济产出高排放强度行业低于低排放强度行业。(8)中国碳减排政策的模拟分析——基于中国能源CGE模型的研究,樊星,马树才,朱连洲:通过构建中国能源C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碳税和碳排放变量,细化出能源部门,并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主要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设定节能减排基准情景,针对碳减排、碳税和能源结构调整这三个不同的能源政策对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冲击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单一的能源政策总有不足之处,要么减排效果欠佳,要么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将减排政策系统化,,构造一个适应现实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9)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研究,王剑芳,赵光洲,孙立新(2014):针对云南省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以煤炭为主的单一能源结构等现状和特点,分析了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只有依托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低碳农业,增加森林碳汇能力,进行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才是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也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0)西北地区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张晓燕,孙志忠(2014):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西北五省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1992-2011年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的碳排放量,并从近似关系和脱钩关系两个角度刻画了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1992-2011年,西北地区碳排放总量及煤炭、石油、天然气引起的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消费;西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变动趋势近似,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近似。(11)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测度及其趋势研究,孙涛,赵天燕(2014):在深入分析相关文献以及考察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测度,并根据有关历史数据,就我国能源消耗过程中碳排放趋势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1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程瓯(201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13)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城市EKC曲线的阶段判断,王西琴,杜倩倩,张远(2013):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两个典型城市,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所处的阶段,从污染物排放、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投资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些因素对EKC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两个城市已进入倒“U”型EKC曲线下降阶段;中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上升阶段的后期;西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14)上海市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关联状况的研究,梁日忠(2014):文章在统计分析2000-2011年上海市能源消耗数据的基础上,以Tapio脱钩弹性指标为手段,研究上海市2001-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状况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2001-2011年上海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间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15)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赵玉焕,王邵军(2013):针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这一问题,利用灰色关联系数对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算了1990-2009年山东省的碳排放量,运用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山东省的碳排放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联程度并不显著。(16)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非线性动态关系研究,梁经纬,刘金兰,柳洲(2014):利用两区制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对我国1953-2008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进行刻画,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明显的动态区制转移和非对称性;在经济适度增长时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符合增长理论,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符合反馈理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相互作用。(17)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姚韬(2014):通过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量、能源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我国碳排放量大小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我国目前而言,必须尽快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是积极发展能耗低且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向能源集约型的转变。(18)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马颖,孙猛(2012):以能源消费为分析主线,建立了中国1978-2010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参数空间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多种方法,检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得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运行规律。(19)基于异质性假设的我国碳排放的EKC再检验,乎蓝艺,蔡风景,李元(2013):对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将其分为高排放高收入、低排放高收入、高排放低收入和低排放低收入四个不同区域,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二氧化碳的EKC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除高排放低收入地区外,其余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存在倒“U”型关系,EKC曲线假说成立,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和国际贸易水平等对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20)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天津市碳排放预测研究,王磊(2014):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低碳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在对天津市历史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与分析,剥离出影响区域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参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