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及实施方案编写依据1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甘肃省天水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1.2项目主管单位天水市人民政府1.3项目承担单位天水市农业局1.4项目实施地点甘肃省天水市所辖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秦州区、麦积区。1.5项目建设期限:2006年~2010年。1.6项目建设内容天水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主要以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水平为目的,全方位实施国家绿色农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围绕开展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农产品优良品种繁育应用工程、农机现代化装备工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信息工程、绿色农业监测体系建设等八大工程,全面提高辖区内农产品生产水平,达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安全的目标。1.6.1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水利修复配套工程733.73平方公里,其中:渠系配套工程500平方公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滴灌、微灌工程100平方公里,干旱山区喷灌、滴灌工程133.73平方公里。建设修复渠系30公里,为3万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配套滴灌、微灌设施;在浅山干旱地区建设喷灌、滴灌工程250处,配套滴灌、喷灌设施1200套。完成农田建设或改造73333公顷。其中:建设水平梯田、增施农肥、磷钾肥改良土壤1000公顷,完成农田改造工程63333公顷(配方施肥40000公顷,化肥深施10000公顷,生物有机肥8000公顷,新型肥料示范5333公顷)。1.6.2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30000公顷绿色蔬菜示范基地、30000公顷绿色水果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中药材示范基地、50000公顷绿色粮油示范基地(其中:20000公顷绿色优质小麦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玉米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10000公顷绿色优质油菜示范基地)、1000公顷绿色花卉示范基地、绿色养殖基地(其中:5000头绿色肉牛养殖基地、1000头绿色奶牛养殖基地、40000头绿色生猪养殖基地、300000只绿色蛋鸡养殖基地)和1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6.3环境净化工程建设以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的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沼气户50000户和4个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厂,尽可能提高区域内农民用能、养殖、培肥水平,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6.4农业现代化装备工程配置各类农机具6918台。年机械深松15万亩、旋耕50万亩、秸秆粉碎还田12万亩、病虫害防治225万(次)、小麦机械播种20万亩、机械高茬收割25万亩、玉米机械铺膜播种10万亩、马铃薯机械种植和收获各10万亩。1.6.5农业优良品种繁育应用工程示范推广粮食、油菜、蔬菜、中药材、果树、花卉等农作物优良品种130个,奶牛、肉牛、生猪、家禽等优良品种20个。1.6.6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建设绿色农业农民技术培训基地12个,其中市级2个、县(区)级8个,培训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兴农民34万人。1.6.7农业信息工程完善天水市农业信息体系网络,开设绿色食品网站,在8个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建立信息网点40个。1.6.8绿色农业检测体系建设工程建立6个绿色农业检测站(其中:市级1个,县级5个)、60个绿色农业检测点(其中:市级10个,秦州区、麦积区各10个,甘谷县、武山县各12个,秦安6个)。1.7项目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天水市绿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广泛推广应用各项绿色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绿色农业产量和质量,使农业投入品自身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秸秆、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探索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途径,为国家、省、市指导绿色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1.8项目总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35465万元。1.9资金来源申请国家投资1045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4115万元,银行贷款2611万元,企业自筹5252.34万元,农民自筹13036.66万元。1.10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总增产绿色粮食6.97万吨、绿色油料0.66万吨,绿色果品7.32万吨、绿色蔬菜12.92万吨。农林牧总增产值12.23亿元。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2.1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关于同意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的批复(中绿协[2006]5号)2.2甘肃省天水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项目区基本情况本项目以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甘谷、武山、秦安、秦州、麦积五县区为核心区,以清水、张川两县为辐射带动区。项目区现有人口34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0.97万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区内及周边区均无污染源,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生产。项目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与西秦岭山地交接地带,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南部为西秦岭山地。渭河横贯中部,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特点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7℃,年活动积温3000--4000℃,年日照时数2000—2200小时,无霜期140—200天,年降水量480—610毫米;气候条件及土壤环境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蔬菜、林果、畜牧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生了五大历史性的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大宗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从种植业为主转变为农、林、牧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农业及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农村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五是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2.1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近年来,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水利设施:项目区有机电井数1925个,总动力19103千瓦,万亩以上的自流灌溉区9个,千亩以上灌溉区29个,加上井灌、提灌,总灌溉能力25.49万亩,为项目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设施:区内陇海铁路横贯全境,310、316国道沿渭河干流东西穿过,保证了各类农产品运销畅通无阻。电力设施:村村通电、户户用电、电力供应总量达到21亿千瓦时,供应充足。通讯设施:项目区固定电话容量20万门,移动电话全球能通,天水农业信息网已建成运行,全市及主要乡镇、批发市场、优质农产品基地信息实现了互联互通。市场设施:项目区内有秦州瀛池、武山洛门、秦安北大三个国家级重点蔬菜和果品批发市场,市场网络较好,市场体系建设完备。2.2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项目区除过3个国家重点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外,还建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11个,集贸市场24个,产地市场55个,各类蔬菜中介组织36家,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30多家,并以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武山脱水蔬菜厂、武山鸳鸯四达淀粉厂、甘谷淀粉生产厂、天水众兴菌业公司、甘谷全录王辣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这些均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2.3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天水市设有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果树研究所,主要承担农作物和果树新品种的研制和改良培育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有市、县两级农技、经作、土肥、植保、种子、农机、畜牧、园艺站和农广校等机构。近年来,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及项目区各县区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转化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2.4农业生产环境清洁项目区无污染企业,空气、水质、土壤均达到清洁无污染水平。据甘肃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对项目区示范基地环境现状评价,大气综合指数P综=0.5,属一级水平,空气清洁,未受污染,灌溉用水综合指数P综=0.3,属一级清洁标准,未受污染;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0.2,属一级水平,未受污染,产地环境符合国家标准NY/T391-2001(产地环境技术条件)。2.5优质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天水市通过多年来实施种子工程、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现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品种资源,农作物优质品种有小麦:中梁系、天选系、清农系等系列品种,鲜食玉米品种有津鲜1号等,马铃薯有高淀粉的216—10,陇薯3号,渭薯8号等,蔬菜品种已发展到9大类27种,100多个品种,除叶菜类、茄果类、西甜瓜类等传统品种外,还成功引进了荷兰豆、西兰花,荷兰温室彩椒、日本黑田五寸人参等名、优、新、特蔬菜;水果有驰名中外的“花牛”苹果,“大地湾”蜜桃,“下曲湾”葡萄;中药材品种:甘谷以党参、红芪、黄芪为主,武山以百合、黄芩、甘草为主,秦州以板兰根、贯仲为主,麦积以柴胡、天麻为主;花卉品种:甘谷以鲜切花和加工型月季为主,麦积、秦州以鲜切花和高档花卉为主。以上这些优势农作物品种为天水市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基础。2.6品牌认证发展迅速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05年,蔬菜面积55.5万亩,总产141.9万吨,商品率达到74%,精细菜比重达50%,总产值达到9.45亿元,蔬菜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60%来自蔬菜。天水市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高原夏菜“西菜东调”基地,蔬菜面积已居全省第三位、总产在第二位,无公害基地建设、市场建设、品牌认证等重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已建设绿色食品A级产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5.5万亩;武山、甘谷、秦州、麦积被命名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制定和发布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甘肃省地方标准17项、天水市企业标准10项;全市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28个、无公害产地认定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个,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商标14个;秦州瀛池、武山洛门和秦安北大三个果蔬批发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上的价格信息通过全国农情信息网向全国公布,良好的市场信息传播为农产品促销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连续四年实现蔬菜产销两旺。“十五”期间,通过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区内已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1000多个,小麦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建立了中国西部第一个航天育种基地,成立了天水航天育种研究所,开展了国内外及我市160个地方品种的搭载、选育和示范,有8个航天新品种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鉴定,分别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航天品种选育已成为天水市农业科研上一个很有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知名品牌,以此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对农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批新的科技成果正在推广普及。中高档花卉品牌也表现出了明显优势,在第六届中国花博会上,荣获9个奖项,其品质享誉中外。这些成绩的取得,均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第三章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建设内容天水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主要在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秦州区、麦积区开展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环境净化、农业优良品种繁育应用、农业现代化装备、农民培训基地、农业信息和绿色农业检测体系建设等八大工程,带动清水县、张家川县绿色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2、项目建设目标2.1产业目标项目建成后,总增产绿色粮食6.97万吨、绿色油料0.66万吨,绿色果品7.32万吨、绿色蔬菜12.92万吨。农林牧总增产值12.23亿元。2.2科技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全市绿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广泛推广应用各项绿色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绿色农业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探索出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