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住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探讨摘要:本文简介了住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的情况及特点,简述了对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采用“分户热源+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并根据实际工程对常规供热系统和本系统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为住宅采暖设施多元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是近几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供暖方式,由于其所需管材、管件方便易行,施工技术也日趋普及、成熟以及其节能、舒适、卫生、无障碍设计、不占用使用面积等优点,目前在北方采暖地区推广应用较快,并逐步得到住户和开发商的认可,发展十分迅速,已有相当规模的应用。从多层到高层、从居住建筑到大空间公用建筑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对不具备集中供热的住宅小区,采用“分户热源+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一种效果理想、经济节能的方式,有使用推广的价值。1低温辐射供暖的主要特点:1.1低温辐射供暖的主要优点(1)采用地板下敷设供热盘管的方式供暖,水平温度分布均匀,垂直温度梯度大,符合脚暖头凉的人体生理需要,使得冷热舒适感效果好。(2)同一温度供暖时,由于地板辐射供暖的实感温度比非地板辐射供暖的实感温度要高2℃左右,这是因为地板辐射供暖是在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双重作用下对房间进行供暖,形成较合理的室内温度场,因此,可降低2℃的计算供暖负荷。(3)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方式时,热源供水温最低可降至35℃,便于利用余热、废热、二次热等低位热能,特别适合户用壁挂式采暖热水燃气锅炉。(4)采用聚丁稀管材,埋入地板下,管材使用寿命达50年,无腐蚀、不结垢、不漏水,降低了维护保养费用,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5)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方式,不占用有效使用面积,不妨碍室内的家具布置,并无高温对流表面的存在,减少了室内灰尘的飞扬与扩散。(6)地板辐射供暖方式还可方便进行分户、分室控制,分户计量与调节。1.2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的主要缺点(1)不可维修性。地板辐射供暖,加热管敷设在地板下,系统一旦出现问题,需剖开大片地面进行维修,给用户造成麻烦和损失。(2)与传统的散热器供暖相比,造价偏高。这里说的传统散热器系统是指不设暖气罩,不计散热设备的二次装修费时造价偏高,如计人散热设备的二次装修费,造价基本持平或略有降低。(3)循环泵功率比传统暖气片系统大。地板辐射供暖的供回水温差一般为10℃,而散热器供暖系统的温差为25℃。因此,循环流量会增大,且由于地板辐射供暖采用盘管供热,管线较长,与垂直串联系统比较,系统阻力会增大,故循环水泵的耗电随之增大。1.3集中散热器供暖的主要优缺点集中散热器供暖方式是传统的供暖方式,已使用了几十年,其优缺点较为明显,已被大家认可,故不做详细论述。2分户热源+地板辐射采暖系统2.1分户热源+地板辐射采暖工艺流程一般分户热源采用采暖与热水两用的壁挂式采暖热水燃气锅炉,具有手动控制和室内温度控制器的自动控制,采暖热源为55℃/45℃热水,并可提供生活热水,通常壁挂式锅炉可设在生活阳台,辐射采暖管按照蛇形盘管方式在每个房间布置,并设有分、集水器调节房间水量及温度,工艺流程见图1。2.2地板辐射采暖房间地面结构示意管道采用PEX管,按照蛇形盘管方式布置,地面做法包括在采暖管道下面,敷设密度为25kg/m3的优质聚氯乙烯保温层,标准层地面结构示意见图2: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与集中散热器供暖经济分析(工程实例)3.1工程造价比较某工程为一单体住宅楼,远离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该楼建筑面积6353m2,共有56户,建筑层数为七层,一层为商店,二至七层为住宅,采用分户热源——燃气壁挂炉及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现按集中供热散热器系统与本系统进行经济比较,其工程造价如下分别见表l和表23.2运行费用比较燃气壁挂炉,经回访用户实际调查运行情况及运行费用,结合本市现行集中供暖热价,按100m2住宅测算,其运行费为:(1)集中供热热价100m2×2.8元/m2·月×4(月)=1120元/采暖期(2)地板辐射供暖热价18m3/月×0.55元/m2×120天=1188元/采暖期通过上述工程经济技术比较,低温地板辐射供暖工程造价比集中供暖低,运行费用基本持平,使用优点明显,且该技术还是一次施工,绝少有后期麻烦(如破裂、漏水、生锈、结垢)的一种一劳永逸的供暖方式。就当前而言,无论是从材料、配件供应,还是施工技术方面来说,应用条件均已成熟,是一种理想的供暖方式。4结论4.1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方式,在住宅中使用是一种符合人体合理特点需要,舒适性、节能性都非常明显的供暖方式,在未来的应用中可望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及。4.2分户热源+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方式,对于新建住宅小区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或分散的别墅住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供暖方式,符合我国现行的分户热计量、节能等有关要求,是采暖方式多元化的形式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涂逢祥.《建筑节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陆耀庆.《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9—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