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对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姓名:王淑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森林保护学指导教师:黄大庄20060611旅游对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作者:王淑娟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郭蓓.刘勇.李国雷.甘敬.徐扬.GuoBei.LiuYong.LiGuolei.GanJing.XuYang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林业科学2007,43(7)森林土壤酶系统是森林土壤中生物活动的产物,其活性受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类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关松荫,1986;杨承栋等,1999;杨万勤等,2004).2.学位论文王俊玲六盘山林区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及个体生长量的研究2008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属于松科(Pinaceae)落叶松属(Larix),分布于华北地区,是优良的用材和水源涵养树种之一。六盘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为温性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六盘山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资源匮乏,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加重。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强烈地影响生态系统的性质以及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功能。70年代初,林区开始大规模造林进行森林植被恢复治理,所用树种主要是华北落叶松、油松和青海云杉等,其中华北落叶松的造林面积最大。本文通过对六盘山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生产力、个体和林分生长量进行研究,试图为该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华北落叶松林群落中的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纯林多样性最小,而落叶松阔叶混交林多样性较大。华北落叶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混交林的53%-60%。落叶松-阔叶混交林总生物量为华北落叶松纯林的152.71%:落叶松-油松-阔叶混交林总生物量为华北叶松纯林的72.14%。落叶松-油松-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的比例最大。而华北落叶松纯林最小。三种林型中,草本层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伴生树种类型是决定人工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多样性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伴生树种是阔叶树,其林地生产力比伴生种有油松等针叶树种的生产力高。在三种不同的落叶松林中,多样性与生产力均表现为正的幂指数函数关系,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本文所研究的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所认可的单峰关系不一致,也许只是在单峰关系的左半边,即处于上升阶段。(2)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华北落叶松群落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下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含量均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分别比华北落叶松纯林提高0.08g·kg-1、0.02g·kg-1和提高17.08mg·kg-1、13.2lmg·kg-1。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三种林型无明显差异,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以华北落叶松阔叶混交林最大,为11.72g·kg-1和0.49g·kg-1,油松-落叶松-阔叶混交林有机质含量最小,仅为5.98g·kg-1。在不同深度土层三种不同林型的比较中,落叶松纯林与落叶松阔叶混交林在0-20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全磷都高于其它土层,而20-40cm土层速效磷的含量比其它土层高,说明华北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阔叶混交林都有在土壤表层富集大多数养分的作用,针阔混交林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明显高于落叶松纯林。(3)通过所调查数据推算了华北落叶松20a-25a五年间的生长状况,绘制了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三种曲线均与多项式曲线拟合的相关性最好,并拟合得出三种因子五年间的生长方程,即:胸径生长方程D=-0.0857a2+4.4343a-44.129(R2=0.9276);树高生长方程H=0.5089a2-21.23a-234.9(R2=0.9866);材积生长方程V=0.0016a2-0.0414a-1.1414(R2=0.9800)。(4)采用森林生长的直接估算方法估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a后直径分布和林分生长动态,得知华北落叶松林5a后的蓄积量为374.764m3,5a的蓄积增长量为21.23m3。连年生长量为4.25m3。连年生长率达1.17%,林分蓄积处于上升过程。3.学位论文罗瑞平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结构与更新特征的研究2006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面积较大的天然保护工程限伐区和综合经营区,研究其森林的结构特征是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首要问题,也是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基础。本文以天保工程区黄龙山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的油松针阔混交林为实例,从三个方面研究森林结构特征:林分结构——以树种组成和直径分布为代表的属性统计特征,结果表明研究示范区林分类型的直径分布状况符合异龄林直径结构基本特点。相比之下,利用负指数分布函数进行直径分布拟合的效果较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要好;林木空间结构——以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作为空间结构指标来描述了单木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可知示范区林分类型的平均角尺度为0.42,确定该林分立木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类型的平均混交度为0.48,说明研究林分是由不同树种呈现弱中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较复杂群落。从大小比数来看,油松和辽东栎这2个树种具有胸径和树高的优势,直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在反映各树种参照树与相邻木之间的生长优势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林分更新研究——通过对林分内和林隙内幼苗幼树的更新状况的分析,进行了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的树种更新平衡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油松针阔混交林的更新苗数量均是随着年龄和高度的增大而减少,小级别的更新苗数量最多。林分内和林隙内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对林分内和林隙内幼苗幼树更新结果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林隙内的更新环境和林分内更新环境差别不大,但是林隙内更新苗数量明显多于林内更新数量。4.期刊论文步兆东.郭浩.郭翠萍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及对松毛虫的控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从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技术入手,对其实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结合生产实际,概括提出了4种改造技术,分析确定了10个主要混交树种,为油松纯林改造以及防治松毛虫危害等技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5.学位论文李帅英大窝铺油松林山杨林林分密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2002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态和环境科学领域中三大研究热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续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该研究采用样方法对河北平泉大窝铺林场油松林、山杨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油松林、山杨林与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的关系及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6.学位论文郭永盛内蒙古大青山中段水源涵养林功能机理与经营模式2008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主体,位于土默川平原的北部,是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农田灌溉的重要水资源。本区位于黄河上中游,每年向黄河输水23690万m3,因此,大青山是黄河上中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在调节我国北方水分平衡和水资源供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青山中段古路板林场为典型研究对象,以实测数据为主体,结合收集的资料,分析研究了水源涵养林的群落结构、土壤结构、森林小气候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并对该区水源涵养林的经营提出了建议,以求深入认识该区森林植被的水文作用机理,并为该区水源涵养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方法和依据。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大青山30a生油松人工林密度不宜超过3200株以/h㎡;20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1700株/h㎡密度范围内林木分化现象还未出现。群落的平均大小比数显示,胸径大小比以油松人工林最大,树高大小比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最大,冠幅大小比以落叶松人工林最大。林分角尺度分析显示,油松林和落叶松林为均匀分布,白桦林为随机分布。群落的点格局分析表明,油松林的尺度在3—43m内呈聚集分布;落叶松林在r2m时,呈随机分布;白桦林的尺度在2—50m范围内,其分布格局为显著的集群分布。(2)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大青山地区白桦天然次生林和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容重明显好于其它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在总孔隙度方面也只有白桦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林大于50%,而油松人工林表现最差。在平均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方面,大小依次为白桦次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虎榛子灌丛油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表层有机质的含量白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要高于其它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林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白桦次生林土壤表层全氮含量最高,为0.658%,虎榛子灌丛土壤表层含氮量最低,为0.326%,当土层厚度为40-60cm时,白桦次生林土壤全氮的含量最高,为0.162%,油松人工林土壤全氮的含量最低,仅为0.084%。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分别为油松0.108%、落叶松0.112%、白桦0.116%、虎榛子0.110%,但当土壤厚度为20-40cm时,落叶松林土壤全磷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说明土壤全磷的分布并不均匀。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壤厚度土壤的C/N比值变化较大,0-10cm土层,油松人工林的C/N比值最大,白桦次生林的C/N比值最小,而40-60cm土层,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C/N比值最大,虎榛子灌丛的C/N比值最小。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大孔隙的最大半径范围多分布在1.5—1.8mm范围内;而其大孔隙的最小半径范围多集中在0.6-0.8mm范围内。土壤大孔隙的密度分布规律为:大半径的孔隙密度较小,小半径的孔隙密度较大。不同土壤深度的大孔隙密度显示,一般上层土壤相对较小,下层土壤相对较大。不同植被类型下0-60cm土壤大孔隙半径加权平均值顺序为:虎榛子灌丛(1.09mm)油松人工林(0.92mm)白桦次生林(0.90mm)落叶松人工林(0.87mm)。大孔隙密度的变化范围在90-587个/d㎡之间,平均为258个/d㎡,变异系数为62.59%。用幂函数模拟落叶松林地土壤大孔隙的密度与平均半径的关系,相关系数R2达到0.892。通过研究,该区土壤的大孔隙可能主要明显地同时受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石砾)的影响。(3)森林小气候特征油松林内温度比林外温度低0.03℃,林内湿度比林外湿度高0.58%,林内风速比林外风速小1.69m/s;落叶松林内温度比林外温度低0.54℃,林内湿度比林外湿度低0.05%,林内风速比林外风速小0.54m/s;白桦林内温度比林外温度低0.05℃,林内湿度比林外湿度高0.99%,林内风速比林外风速小0.42m/s;不同林分小气候调节能力显示,油松林内温度最高,白桦林内湿度最大,落叶松林内风速最大。(4)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林冠截留能力与降雨的雨量级别存在密切关系,表现为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林冠截留能力下降。当林外降雨量达到20mm时,林冠的截留率仅为5.21%~19.92%。三种植被类型的林冠层水容量显示,油松林的林冠截留量最大,为0.170mm,落叶松林和白桦林依次为0.104mm和0.052mm。枯落物的蓄积量显示,油松人工林的蓄积量最小,仅为5.15t/h㎡,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最大,达18.62t/h㎡。枯落物最大持水深表明,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深最大,为0.65mm,油松人工林最大持水深最小,仅0.11mm。枯落物吸持过程显示,在浸水开始的0.5h内,白桦次生林的初始吸持水量最大,达到1.81g/g,油松人工林的初始吸水量最小,仅为0.70g/g,是白桦次生林初始吸持水量的38.67%。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4种枯落物的持水量继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放慢。土壤渗透实验显示,不同植被间土壤渗透性变化较大,白桦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和的土壤透水性较好,对于小强度(降雨强度土壤稳渗速率)的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