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身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设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年级姓名课程大学体育论文(设计)题目加强大学生体育与健身意识培养指导教师成绩2015年6月2日学号:目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11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现状..................................................................................................12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的意义..............................................................................................23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途径......................................................................................23.1加强体育与健身知识教育.........................................................................................23.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33.3设立体育单项俱乐部,培养学生优势体育项目.....................................................34结论......................................................................................................................................3参考文献....................................................................................................................................4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课程论文1加强大学生体育与健身意识培养学生姓名:学号:化学化工学院2013级应用化学班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摘要: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其身心状况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是提升全民健身数量与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现状,提出了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途径。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现状;健身意识的意义;培养途径引言1995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学业的完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其身心状况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是提升全民健身数量与质量的重要举措。1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现状在中学阶段,学生因忙于升学考试,来自社会与家庭方面的压力很大,故忽视了体育锻炼。多数学生缺乏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健身技能差,体育健身观念淡薄,体质不佳。进入大学后,虽然通过体育训练,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多数学生仍未形成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在大学生群体中,健康问题尤其是亚健康问题非常突出。在大学阶段,排入课表的体育课学时不多,一般仅在一、二年级开设。而在大学一、二年级,多数学生迫于考试分数,不得已而为之,有一定积极性。但大学三、四年级,已经没有体育课了,多数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下降,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体育锻炼。赵梅的一项研究表明,有“56.7%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应付体育考试”,“在考试期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多,占调查总体比例的95.9%”[1]。目前大学生与体育的关系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以局外人的心态欣赏议论的多,亲自参与的少;加强大学生体育与健身意识培养2被动的应付一时考试或达标的多,长期坚持主动锻炼的少;关心体育分数的多,追求体育真正价值的少[2]。2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的意义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高科技人才。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高科技人才体弱多病、英才早逝现象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患病率为61.08%,再加上知识分子从事脑力活动,体力活动缺乏,生活又无规律、工作无节制,长期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势必造成体质下降,导致健康不佳。其直接原因就是缺乏自我保健和体育健身意识,缺少体育健身锻炼活动。体育健身意识决非能自然形成,必须通过正规的、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来完成。高校的大学生,具备了全面的、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解除了高考的压力,精力充沛,其身心处于全面发展阶段,是培养体育健身意识和形成体育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在校期间能否形成科学的健身意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体育运动的参与、身体健康、生活方式和事业成就。因为一个人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其生理和心理都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生理和心理状况的锻炼内容,才能进行有效的健身锻炼,但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没有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再加上在将来的社会中,人还要受到环境、工作、家庭等条件的制约,健身锻炼从意识到行为,将是一件困难的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是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体育健身锻炼,使自己能健康、愉快、顺利地生活和工作。同时,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也是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途径3.1加强体育与健身知识教育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身的基本理论,是提高体育健身能力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体育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大学体育与健身的课程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终身体育与健身教育并未落到实处。很多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体育和健身的基本知识贫乏、锻炼方法单调、体育兴趣不大、体育行为习惯不稳定等问题。因此,以终身体育和健身为主线,加强体育健身基本知识教育,建立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突出以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课程论文33.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体育的运动项目较多,每一运动项目又各有其特点和魅力,体育竞赛紧张刺激、精彩绝伦,是增加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吸引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有效途径。每个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是不同的,但不管何种运动,只有懂得了欣赏该项体育竞赛,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心情,才会对其产生兴趣,最后才积极地参与该项运动。例如:我国的足球运动,前几年的足球市场冷冷清清,足球比赛没几个观看,有人甚至认为足球运动是一种野蛮运动,有关足球的报道和电视转播都很少。近几年来我国足球实行俱乐部制,引进了职业化的竞争机制,足球比赛日益精彩,电视转播、报纸评论铺天盖地而来,人们逐渐认识了足球运动,懂得欣赏足球比赛,继而投人火热的激情。中国足球市场的火爆,足以说明人们对足球运动的极大兴趣,大多数的学生对足球的认识也从欣赏、兴趣到积极地参与。所以,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必须从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开始。3.3设立体育单项俱乐部,培养学生优势体育项目每个学生的察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要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所谓优势体育项目,是指学生特别爱好的、又十分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在体育教学当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学生往往很积极、很活跃,那些没有什么优势项目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平平淡淡,仅是为了应付,课外的体育活动也很少参与,即使是参与也是被动的,他们没有自觉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欲望,也没有意识到体育健身锻炼对他们未来身心健康的深远意义。高校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学生的优势体育项目,帮助其建立终身体育观。4结论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3]。而学校体育是培养终身体育的摇篮,学生时代养成的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学习的动作技能可能是一生进行健身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出新时代的大学生,为我国成为社会主义高科技强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加强大学生体育与健身意识培养4参考文献[1]赵梅.影响高校课外体育锻炼发展的成因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0,(4):32[2]杨淑萍.青海省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与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5,(6):88.[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Z].国发[2011]5号.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