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万象更新黍稷(粟)菽(豆)麦稻五谷丰登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民间俗语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中国农业的始祖神农氏(炎帝)性别:男出生年月:远古家庭住址:山洞名人名片主要事迹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白虎通义》神农氏在中国古代农业中有怎样显赫的地位?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生产技术和工具的革新•水利建设•土地制度及土地兼并•赋税制度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焚《说文解字》:“烧田也”,在原始农业中,焚是一种农事活动,即所谓“刀耕火种”。板块一: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生产力角度解读文字图片里的古代农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商周时期青铜农具“二牛抬杠”,也即“耦犁”。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一牛挽犁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的演变解读:耕作方式与古代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唐代,曲辕犁是标志性的农具。而且不仅在唐代。可以说在中国农具发展史上都是标志性的农具。——周昕《中国农具发展史》曲辕犁省力的同时控制耕地的深浅,提高耕地的质量。直辕犁曲辕犁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作农具的成熟男《说文解字》:田中有耒者曰男。解读:生产工具与古代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解读文字图片里的古代农业曲柄铁锄铁镰古代农具的演变耧车(汉)曲辕犁(唐)骨耜石斧战国铁锄汉代猜猜看解读文字图片里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农具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汉代唐代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即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发达地区)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铁犁牛耕(普及全国)铁犁牛耕耒耜(石、木、骨)少量青铜农具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曲辕犁石器锄耕(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曲柄锄、大镰、镂车1、表现:⑵、工具⑶、动力:材质:工艺:石、木青铜铁器打制磨制冶炼铸造人力畜力2、评价:⑴、耕作方法:积极:局限:一、生产力方面:(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铁犁牛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大禹治水一、生产力方面:(二)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你了解古代中国哪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井渠法(关中)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东汉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王景治河灌溉工具的进步戽(hù)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翻车三国时期筒车唐朝人力和水力水力风力水车(明清)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战国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郑国)汉代井渠法/治理黄河(王景)隋唐五代明清风力水车立井水车(北)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宋代水转翻车传说秦灵渠一、生产力方面:(二)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地位: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生产技术和工具的革新•水利建设•土地制度及土地兼并•赋税制度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商周)封建社会(战国以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二、生产关系方面:(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的演变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探究:为什么会发生土地兼并的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土地兼并往往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1)产生原因: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根源)②土地买卖的合法性(2)为什么封建社会越发展,土地兼并越严重?封建经济越发展,地主阶级实力越强,对土地占有的实力越强,欲望也越强.(3)后果: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②阶级矛盾尖锐,引起社会动荡不安③出现租佃关系普遍化•井田受之於公,毋得鬻卖。秦商鞅开阡陌,废井田,遂得卖买。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秦法规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结果如何?为什么?(1)统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等改革措施(2)结果:失败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维护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危及统治(3)失败原因:1、赋税:含义:赋是人头税,税是土地税特点:①数额大,如秦始皇时代的“秦半之赋”,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给国家②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此外还有杂税、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且地方政府也巧立明目,层层摊派,搜刮民财。③农民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力役:含义:又称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内容:营造公共工程、宫室陵墓等特点:①劳动强度极大,②生活条件十分恶劣,③劳役人员的死亡率很高。3、影响:P8第二段二、生产关系方面:(二)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三、思考: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具有哪些特点?想一想:下面这首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实行的哪种经济形态?“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歌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概念辨析: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1.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2.自然经济的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1、产生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①生产力发展2、产生的时间: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材料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材料二: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岳麓版《必修二》第28页3、特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不利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材料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材料二: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岳麓版《必修二》第28页4、根据材料评价小农经济?①自给自足,生产积极;②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①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②天灾人祸,容易破产;③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积极:消极: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2)经营模式:小农经济(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兼并严重4)经营内容: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为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有利因素:总结: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2)不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1、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有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私有制③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土地高度集中B、赋税繁重C、力役沉重D、贫富分化严重3、中国古代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人头税B、农户交纳的赋税C、土地税D、茶税4、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5、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B、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D、封建政府经常纵容地主兼并土地3.下列对古代传统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是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B.在某些历史时期,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C.农耕技术出现多次革命性的进步D.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C•4、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小农经济与市场没有任何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2011年福建省文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1年山东省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CB练习: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青铜耕作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CA(2012年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D•5、东汉时,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先进耕作方式的出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便于牛耕普及和山地开垦的耕作技术是•A.刀耕火种•B.二牛抬杠•C火耕水耨•D一牛挽犁(D)(2010年12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18题)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