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体验性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体验学习与接受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旨在发展学习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学习不仅对学习者的感性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适应了时代对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对体验性学习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由于对它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我校教师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其特征和适用范围以及操作策略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例如:1.对体验性学习的“泛化”倾向一些教师认为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所以,课堂上只给学生留出了时间和空间,不管学生有无体验或感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体验学习就是联系实际,只要活动内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不管学生经历了怎样的活动,就是体验性学习。以上两点对于体验性学习的认识,我们认为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2.只关注体验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内心的体验过程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追求体验活动的形式,存在着为了体验而体验,忙于走形式,贴上体验性活动的标签,其实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体验,不仅失去了体验的意义,而且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教学活动是在向体验性学习这一方向走,就是学生体验过后缺乏理智的、有价值的思考,教师对学生体验过程缺乏适时的点拨和引导,急于让学生表达体验的结果,忽视了自主体验和内化体验两个重要环节。体验学习的目标并不是体验活动本身,学生在行为体验基础上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才是体验学习的最高境界。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追求体验的趋同化有人说,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个体,对待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体验也具有个性化特点,它与学生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然而,一些教师习惯于课堂教学的统一性,期望通过一次体验,学生就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是以教师个人的或者部分学生体验、经验代替所有学生的体验,甚至强迫所有学生接受某一种认识,认同他人的、自己尚未体验的经验。在以往的听课和研读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体验性的学习活动,目标也很明确。但是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性的思考缺少全面的预设。课堂上总是担心学生想多了,思考多了就偏了,造成很多时候,学生本身没有体验到,却强迫性地让学生接受某一种认识,认同自己还没有体验到的经验。如果在经验的总结上尚且如此,那么又如何谈得上把经验提升成为所有学生都认同的教育经典呢?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们对体验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从课堂教学层面看,很多教师缺乏具体的操作手段。因此,我们决定对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开展研究,从而指导教师们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体验性学习的实效性,深化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体验性学习源于西方,进入学校学科领域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过,当时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经验学习”的课题。当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强调“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建筑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这种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研究体验性学习的理论支持。体验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体验性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体验式学习有五大特征,即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激发兴趣、实践感受、体验内化和强化反馈。在学生亲历之前,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习者的个体需要,产生学习动机;实践感受阶段是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感悟或体验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内化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互相启迪。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反馈评价是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部分,它决定着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评价应贯穿整个体验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2.山东枣庄市文化路小学在体验性学习研究方面,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即触境生情——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美术交流——实现体验与合作的整合知识应用,获得做美术,用美术的体验。3.辽宁省进修学院通过研究,他们也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般策略,即在情境中体验——激发学习欲望;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受美术源于生活;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体验——感受创造美术;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感受应用价值;在成功愉悦中体验——增强学习信心。他们认为在在初中美术中,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再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美术思想方法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从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们教师更加深入地掌握体验性学习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体验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教学策略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但同时可以看到,他们提出的教学策略还是是宏观的、方向性的,缺乏对操作策略中的问题和偏差进行深入反思,缺乏具体对策,这正是我们要具体研究的问题。二、理论依据(一)《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具体目标中提到“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水平与规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充分体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多元智能参与学习,使学生获得对美术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二)《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新课程标准》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到表象、记忆、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觉、知觉、表象是概念、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亲身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就谈不上建立表象,必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倡导体验性学习。三、课题的概念界定:(一)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二)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三)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而确定的教学途径和方式。四、研究原则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提炼、整理,教学方法上既要继承传统,还要把现代艺术的美渗透其中,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3、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衔接,既抓课内方法,又强调课外实践活动。五、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的实施主体是我校全体美术教师和部分学生,其根本目标是通过体验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具体分解为:1.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美术活动之中,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深入感悟所学内容;2.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商,促进美术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3.通过体验式学习,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此习惯成为定式;4.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做事的能力与品质。(二)研究内容1、自主体验性学习在认知美术双基中的功能;2.自主体验性学习在提高审美能力中的作用;3.自主体验性学习在发展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层次;4.自主体验性学习在学生人格素质发展中的功能;5.自主体验性学习的形式、方法和规律。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和动态,以便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理论和方法的启示,更好得开展本课题的研究。2.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三个年级共6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3.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5.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问题,再进一步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几年来,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体验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实践成果和新课程教育理念,组织课例研究,采取了典型课例设计——教学实践——总结反思——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研究策略,并定期交流研究经验和体会,保障了研究的顺利进行。(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特征为了让每一位课题组教师能对体验性学习这一策略有着较深入的理解,丰富教师们的关于体验性策略的相关知识。在课题研究的初期阶段,我们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并且定于双周二的下午为课题研究活动时间。我们先后集体学习了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以及由首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下专题课例研究》“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综述”。通过检索文献,使教师们掌握了体验性学习的五大特征,即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知道了体验性学习的四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和强化反馈阶段,初步了解了各阶段的课堂操作策略。除了学习专业的关于体验性教学策略的文献之外,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同时加强课题组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样的学习,有助于老师们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更好的参与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在不断的自身学习,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仅仅局限于自己学校这样小的团队中是不行的,向各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我们除了采取请进来,还让课题实验教师走出去。三年来我们先后选派老师外出学习。外出学习的老师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写成文章,供老师们一起学习。这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有效解决了教师们的认识问题,加深了对体验性学习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体验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为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典型引路,尝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的研究方式。聘请教科室的郭老师为指导教师,选择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组的骨干成员,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们把课题组又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研究小组,分学段进行研究。各个小组根据研究计划,围绕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这一研究内容,确定要研究的典型课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