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地药材?我国道地药材研究现状如何?试分析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及条件。——王双梅201201074道地药材含义:中医、中药是中华之瑰宝越来越为社会所认可,并有走出国门服务世界的趋势,而中药是除一些中医手法外体现中医思想和治疗效果的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药材地道与否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和中医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重点讲述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中的精英:道地药材[1]。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道地药材的原产地名称保护问题,但在具体实践中却陷入困境,面临着巨大挑战。把品牌提升作为道地药材原产地名称保护的价值追求,在认识道地药材原产地名称保护是一个综合、联动的复杂工程以及品牌化运作已成为道地药材必然选择的基础上,探索如何通过进一步明确政府“有形之手”的定位和不断完善原产地名称保护制度适用的社会基础来提升道地药材品牌的现实路向[2]。“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是古人评价和控制药材的综合称谓,是中药界评价药材质量的一个解决之道,因而“道地药材”成为当今流传广、使用频繁并有重大影响力的名词。道地药材的通常是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因而道地药材被用作优质药材的代名词,认为是经过历史上临床疗效检验而被评价为质量优良的药材。通常的表示方法为“地名+药材名”,如“怀地黄”、“览桥麦冬”、“茅苍术”等等[3]。甘肃省是全国的药材大省,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其中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川贝母、柴胡、天麻等道地药材,以品质好、药效强等特点闻名海内外[4]。古时“道地”一词,是否隐有“优质”的含意?有一种说法“道地”中的“道”是古代政区划分单位,“道地药材”的最初含义指的是某“道”或某地出产的药材,以区别于其他产地,相当于指明了药材的一个产地。如《本草经集注》一龙胆:“今出近道,吴兴为胜”,记述多种药材“近道处处有之”。“道地”一词始见于《本草品汇精要》,例如:记述川芍时“道地蜀川者为胜”[3]。我国道地药材研究现状:近20年来(截止时间为2009年),我国道地药材研究取得了3个方面的主要进展:一是发掘和整理了道地药材本草资料,初步理清了道地药材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规律;二是建立了一系列道地药材鉴定与评价方法,初步赋予道地药材现代科学内涵,推动了中药鉴定学和生药学发展;三是铺垫和推动了中药材GAP生产发展,促进中药材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创收和三农0问题的解决。但是,当今道地药材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道地药材品种和产地的认证认可、道地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加工等将是今后道地药材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5]。道地药材的成因:中医药学源源流长,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中药传承与创新的历史写照,也是道地药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从总体和发展史观来说,中药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规律是用进废退、去伪存真、优胜劣汰、择优而立、道地自成。可见,道地药材是中药材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系统优化的物质形式。因此这也是道地药材历史形成的基本规律;从个体和科学角度来说,道地药材是该药材原物种在其种系和区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孕育该物种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特殊产物。也就是说,遗传变异、环境饰变和人文作用是道地药材形成的三大动力;根据不同动力因素对道地药材形成的贡献大小,道地药材形成可分为5种基本模式:生态环境主导型、生物物种主导型、生产技术主导型、人文传统主导型、多因子关联决定型。道地药材属于生态环境主导型,有川草、藏草、滇草之分;郁金道地药材属于生物物种主导型,有川郁金、温郁金、桂郁金之分,而其基原分别为川郁金来源于姜黄Curcumalonga、蓬莪术C.phaeocaulis等的块根,温郁金来源于温郁金C.wenyujin的块根,桂郁金来源于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的块根。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carmichaeli则属于生产技术主导型,包括江油在内的整个川西平原以及周围的低山丘陵都适合附子栽种,川西南高原的布拖县、美姑县以及陕西汉中地区都出产附子和川乌,但惟独四川江油附子以其精细而繁复的修根打尖栽培技术和精湛而独特的加工炮制技术而赢得附子道地药材之美誉[5]。道地药材形成的条件:1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2适宜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3规范的生产加工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技术保障4显著的临床疗效是道地药材形成的主要标志5优秀的中华人文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因素[6]道地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现象,强调药材的产地及临床疗效,是古人评价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标准。其本身除具有医学意义外,还融入了地域环境、人文思想、社会经济的复杂因素[7]。道地药材具有科学和文化的双重属性。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是道地药材研究的必由之路,与地理标志的接轨有利于揭示道地药材的文化属性,连续变异的理念是揭示道地药材科学内涵的钥匙[8]。参考文献:[1]逯春玲.谈中药的道地药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3:227+230.[2]云立新.道地药材原产地名称保护的价值追求[J].医学与社会,2011,03:77-79.[3]郭宝林.道地药材的科学概念及评价方法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2005,02:57-61+140-141.[4]李金田,朱向东,戴恩来,杨扶德,金华.陇原药圃百草飘香——甘肃代表性道地药材的生态条件和药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3,01:80-82.[5]肖小河,陈士林,黄璐琦,肖培根.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J].中国中药杂志,2009,05:519-523.[6]彭成.道地药材形成的要素与面临的危机[J].中药与临床,2011,01:7-10.[7]梁飞,李健,张卫,张瑞贤.谈“道地药材”的形成原因[J].中国中药杂志,2013,03:466-468.[8]黄璐琦,郭兰萍,华国栋,吕冬梅.道地药材的属性及研究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