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化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佛教艺术对唐朝服饰的影响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由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源自于人们对自然的未知探索和对人性不灭渴望的追求,从而相信某种神秘力量或者实体的敬畏,随后产生一种信仰认知和仪式规范体系。宗教产生后,教义的发展离不开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规范的宗教仪式和宗教艺术都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家喻户晓,信众遍布世界各地,佛教艺术是佛教形象和教义的重要宣传手段。佛教艺术包括建筑、文学、音乐作品等,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其作为佛教思想物化的表现形式,源自于佛教信众的崇拜和信仰,有很强的感染性,会对处于当时阶段的社会带来不同方面的影响。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不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分析中国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更无法写什么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从此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佛教,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家,道家,释家合流之下形成发展的。总体而言,佛教于汉代传入,魏晋南北朝兴起,隋唐成熟,晚唐有所颓迷。一、佛教艺术在唐代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阿育王大力推广佛教,佛教开始向古印度以外传播。东汉后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兴起。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西汉末,佛教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在两晋南北朝风靡,唐代诗人杜牧曾有诗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不难看出佛教在当时的流行盛况。到唐代,佛教已经在中国传播了近百年,在“贞观盛世”时期,国富民安,河清海晏,寻常百姓多信佛,家家供佛,佛教渗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之下,形成特有的中国佛教艺术,产生创造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珍品。唐代遍筑佛窟,雕佛像,凿壁画,佛像相貌庄严,表情温雅,衣褶简洁,菩萨像装饰华丽细致,壁画带有连续性,展开多变多样的经变画图以表白故事次第经过,综合讲述经文重要内容。无疑,佛像形象的服饰传递着佛教的世界观和礼仪仪式,代表着具有标识性的审美观念,其主张四大皆空,可以从佛像均穿法服,袒露右肩,以光头螺发示人的形象感受到其超然洒脱的哲学思想。在唐代,这些佛像是佛教教义外化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存在,以“人”的形象深刻影响当时人们的服饰审美和衣着,推动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服装作为人的审美的重要外化形态,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的宗教、哲学等文化观念影响下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受众,进入特定的文化构成,服饰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符号。气度磅礴的唐对各种文化采取兼收并蓄,广收博采的态度,并与本朝文化融会贯通。在唐代,佛教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潜移默化影响着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服饰衣着。在服饰方面,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唐朝服饰与之相结合,当朝服饰颇有异域风味,服饰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宗教底蕴。二、佛教文化对唐朝服饰的影响(一)女性服饰偏向袒露,流行披帛唐代异域交往频繁,思想风气开放,政治开放,唐代女性的服饰更为开放,极力展现女性丰腴之姿,纯碎之美,喜爱披帛(披搭双肩,绕于手臂的长形轻质罗莎披带),偏向袒露,与以往中国传统礼教对身体保守,遮掩的态度大为不同。在唐人信奉的儒释道三教中,唯有佛教对人体比较推崇,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认为人体具有神性的光辉,佛教和尚披上袈裟,露一肩一臂,唐代的佛教塑像多数上身袒露,姿态屈曲,壁画的飞天神女着短衣露腰脐,勾勒身体线型之美,我们不难联想佛教是携带此类新型服装款式和开放的思想来到唐朝,加上唐代政治开放,女性地位上升,妇女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着衣风格袒露大胆,展现女性形态美型。另外佛教菩萨塑像多将披帛披搭双肩,迎风飘拂,结合头顶的圆光,身姿飘逸仙华,营造出天仙色彩。世俗女性宫廷贵妇崇尚丰腴,披搭披帛更加增添飘逸轻盈之美。唐代边疆寒冷,不可能形成单薄暴露的服饰,唐朝女性服饰偏向袒露化,喜爱披帛应该是受东亚文化影响,按照当地风格,他们穿着单薄,体态飘逸,流行轻质罗纱的材质披帛,传来中原之后,结合特有的文化传统,加之以画,绣花,描金等装饰,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衣着风格。(二)金色织物传入,用色华贵,艳丽在唐朝,一种锦中加织金线的方式非常流行,绫罗上用金银两色刺绣和描画,服饰熠熠生光,颜色更加华美富贵,增添雍容华之感和富贵之气。段文杰曾描述唐代“最绚丽豪华的莫过于服装纹饰,不论是塑像或者壁画,罗汉的山水衲、百褶锦裙、菩萨的僧祇支、绣花罗裙、供养人衫裙帔帛上的织绣染花纹,华美的纹样如石榴卷草、团花、折枝花卉和孔雀羽随处可见,特别是那些履金锦纹,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在汉代,金色织物已经随佛教有所传入金色织物华贵,在两晋南北朝时候非常受上层社会的欢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文化东传,金色织物大量涌进中原。佛教塑像首推金色,“身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无量化佛”。在唐朝,随着金像佛尊的传入和寺院大量使用金色织物,金色织物大量运用在服饰上,上层社会十分推崇,认为其象征尊荣,代表华贵地位,久而久之,随着金色织物的发展,上层社会的审美逐渐渗透到平民阶层,在绫罗上刺绣和描花是一种流行的装饰穿着,服饰明快艳丽,洋溢着浓厚的异域风情,这种现象究其原因,离不开唐代高度的物质文明,也离不开唐代人们尚金的观念和对佛像金身推崇。(三)图案完满,祥瑞佛教崇尚圆满,以圆为美,佛像中多以“圆相”为尚。在唐代,服饰融入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多采用花卉、草、鱼等装饰,服饰装饰表现自由丰满、圆润均匀。佛教重视信徒绣经、绣像,特别讲究心诚心善,心越诚,成品越精美,才能展现西方世界的盛况和尊严。此外,佛教装饰题材丰富,莲花,象,金刚杵等都象征着佛教教义,代表吉祥祥瑞,护法除魔。而唐朝织物图案东西结合,加入佛教装饰题材莲花等,象征洁净祥瑞,并附有充满生活气息的花卉草木的纹祥。三、总结不同社会阶段、不同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决定不同服饰文化的产生。在人类不同文化阶段,各个民族几乎无一例外会经历宗教活动。谈及二者的关系,宗教活动对服饰文化虽然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宗教文化也会深刻影响着服饰风格。大唐以包容态度对待异域文化,兼收并蓄,成为大唐服饰样式丰富多样的动力和源泉,在服饰造型上表现出佛教风格韵味,展现了大唐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灵魂。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