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培养吴建民“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这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已明确地指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写出角度新颖,构思独到的作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写作同样要求出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尽管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精心施教,不断加强训练指导,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难于得到提升。细细的分析原因,发现学生普遍受习惯思维的限制,文章构思缺乏新意,想象力不足,写出的作文要么言之无物,要么杂乱无章。因此让学生写出心里话,写出新意,有独到之处,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殛待解决的问题,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已非常迫切。那么写作中的逆向思维从何而来呢?如何培养?我认为要鼓励、指导学生勇于突破自我,打破思维定势,善于发现和思考,并能形成自己对客观事物较独特的认识和感知,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生活中找“火花”,多角度思考材料是作文的内容组成基础,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的素材是首要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建筑师,没有建筑材料,高楼大厦都只会是空中楼阁。同样在写作中,如果学生不注重生活观察和经验积累,光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更谈不上有新意,会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思绪惘然,一片空白,言之无物。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初中生已有了不少的生活经验,知道的事情也不少。小至学校、家庭,大至社会,都会有扣动他们心弦,引起他们关注、思考和兴奋的事,这里面不免有许多“闪光点”,创作的“火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重视生活积累,对身边的事多角度思考,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写作思路,在生活中找到“火花”,就会摆脱无话可说的困境。学会采集“灵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法宝。周恩来总理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指明灵感是一种短暂的思维堵塞,来之迅速,瞬时即逝,它是在受到某种启发而爆发的思维火花,当它闪现时,我们用笔迅速记之,从这些灵感中打开写作思路。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卡片及时记录他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获得的灵感及新感受,既可以是片段的、零碎的,也可以是成篇的,只要有新意,都会有一定写作价值,利用这些在写作中抓住的灵感,为写作服务,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使文章言之有物,从而避免一些陈词滥调。同时关注生活,寻找“独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爱好,在生活各个领域中,只要认真留意和寻找,都会找到创作的素材。“艺术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说明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在书籍中、生活中获得独特的材料和感受。如:关注时事政治,对国内、国外的新闻要注意收集,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学会辨别真假,树立自己的是非观,经常读报、听广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视野,增强求知欲望,寻找生活的独特感受,既积累了创作素材,又为培养逆向思维打下了基础,写出的文章才会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一、探求立意、构思中的新和巧立意、构思是写作中的思维阶段,关系到谋篇布局的成败。如何指导学生新立意、学会反向构思,培养创新能力呢?关键在于让学生敢以打破求同思维的限制,学会逆向思维。让他们既要会“从千丝万缕中寻接头”,又要学会“反弹琵琶”,反其道而行之,使立意、构思跳出俗套,脱离“群众”,在出乎意料中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一)理清思路,反面立意在写作中,学生往往在下笔之前想得很多,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教师要加以相应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拿到题后先思考再动笔。朱光潜先生说过:“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教师指导时,让学生在写作前理清思路,即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才会使文章思路清晰;思考我要表现什么主题?我的文章主题会不会与别人雷同?可不可以从反向立意?这样经过一番思考,主题才会脱众出新,写出的作文才会胜人一筹。例如在布置学生写《愚公移山的启示》一文时,教师的指导可以从生活中有部分学生做事缺乏恒心,虎头蛇尾,一事无成这些现象启发点拨,让他们思考,然后针对“愚公移山”确立自己写作的主题,如:“坚持就是胜利”,还可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反向立意,确立反向主题,如:“愚公真愚”,与其劳累几代人,不如搬到山外,不就解决了问题。结合学习中避繁就简,找准简便省力的方法提高效率的例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考角度,用求异思维反向立意。我们只要指导学生在立意上下功夫,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就能让文章的主题出新。二)“倒骑毛驴”,突破常规写作顺序在作文教学中,立意构思的新颖至关重要。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从写作的顺序上入手,强调“反其道行之”,学会“反弹琵琶”和“倒骑毛驴”的写作顺序,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写作中大部分学生喜欢采用顺叙,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常采用“开篇点题——引入事件——抒发感受”的单一构思模式。其实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多运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善于在写作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写作顺序上“倒骑毛驴”,反其道行之往往会让文章出彩。如写《温暖》一文,可以以“我”在同学们的歌声中吹灭蜡烛,感受温暖来开头,再追叙为何同学会集体为我过生日的缘由,这样先创设感人情景,渲染气氛,再叙写,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又如布置学生写《遭遇》一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打破开篇点题的传统模式,先把遭遇突法事件的场面进行扣人心悬的描写,再补写前因后果,使情节波澜起伏,文章的引人性既然不言而喻。、三、注重精讲精练,举一反三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用相应例文来指导,启发学生多向思考,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在共同中寻不同,在反向中求异,逐渐培养逆向思维。如写《礼物》一文,多数学生会抓住生日、新年、春节收到自己喜爱的礼物入笔,很少会有学生写反面礼物,其实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生活中发人深思,给人深刻教训的东西作为成长中的特殊礼物来写,会更有意义。如某次做错事受到的处分、某次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伤痕或某次冲动造成的不良后果等等,这样的逆向构思会文章更有感染力,更有新意,逆向思维也得到发展。如指导《学海无涯苦作舟》一题的写作,可让学生充分思考再构思。根据思维定势,人们总是一昧地强调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其实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昧强调学生“苦学”的精神,未必能求到好的结果。同时因为读书苦,致使多数学习差的学生产生了消极思想,进而自卑,甚至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教师在指导学生立意构思时,可以改变这些消极观点,让学生从积极方面思考,学会逆向思考,从“寓教于乐”的角度去考虑,把困难当作“堡垒”,以攻克“堡垒”为乐,把“苦学”转变为“乐学”,“反弹琵琶”,立意构思角度一转,新意盎然。又如可以把“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事放到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滥竽充数”冷思考》。读过《滥竽充数》一文后,根据一般常规,人们总是一昧地批判南郭先生。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相反方面去考虑:南郭先生也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他有自知之明,说不定逃跑之后去认真学习吹竽呢,可以设想他是一个敢于发现自己缺点,善于学习的人,对此教师可加以想象性点拨。同时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指导,滥竽充数并非全是南郭先生的错,也是“齐奏”这种方式的错,假如不“齐奏”,便不会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我们为何不引导学生批判齐宣王呢?正是他让无能之人有机可乘,这种领导我们的社会中也不少。同时还可思考批判与南郭先生一齐吹奏的人,他们明知南郭先生毫无吹技,却不揭露,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处世态度危害社会,值得抵制,值得批判的人应是这些人。另外针对“开卷有益”这一话题也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开卷未必有益这个角度去构思,明确读不健康的书不但无益,还极其有害,从中有多少中学生受到毒害。如此精妙独到的立意和构思指导,学生既然会从中得到启示,在相应训练下,写出一篇篇佳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语文老师如能抓住学生喜欢怀疑、争论、不轻信别人,甚至对书本怀疑、批判的学习特点,为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找准一个触发点,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适时加以点拨,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培养其逆向思维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写作中的创新能力,不仅能使作文教学获得成功,还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力促进和开展语文教学。总之,只要我们找准突破口,在指导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逆向思维就会走向学生,学生作文在逆向构思中就会超凡脱俗,“火花”处处绽放,不断涌现一些让人心折情涌的佳作。中考作文如何备料?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参加中考的学生参与率已达100%,这充分表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权真正得到尊重。就语文这一学科的备考而言,功夫应花在平时,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特别是那些学生,会给语文老师指导复习带来一些麻烦。尤其是作文复习,往往会令初中师生手足无措,由于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只好临阵磨枪,老师快节奏指导,学生高节奏训练,写啊,看啊,读啊,背啊,往往出力不讨好。其实,中考前的作文备料,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关键一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生活积累。诸如观察生活、各种形式练笔、课内外阅读等,都是获得作文材料来源的渠道,备考时我们要疏通利用好这些渠道。一、一刻也不能放松“观察生活”这根弦。大至国内外的大事,小至学校家庭的琐事,平时要调动各种感官来感受这些“大事”、“小事”,并经过消化装进脑子里,再经过加工整理写到“日记本”和“读书笔记本”上。因为中考作文最喜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命题,考生如果不注意平时的生活积累,就有可能在考场上犯愁傻眼。二、有计划地浏览“日记本”(包括其他形式练笔本)和“摘抄本”(包括其他形式的读书笔记本)。这些本本儿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里面挂着五味瓶,装满生活的甜、酸、苦、辣,里面架着阅读的彩虹,渗透着生活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生活精华和阅读精髓,将是对付中考作文的利刃匕首,可以随时应付短兵相接的战斗。三、有步骤地温习平时的“作文训练”。“温故”可以“知新”,这是临阵磨枪的又一高招。从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能够看出自己过去作文的“得”与“失”,扬其长而避其短,特别是吸取过去作文训练中的教训,以免中考时重蹈覆辙,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温习过去的作文,最好归一下类,或按文体,或按题型,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训练备考。四、不能忽视学过的课文。现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很少出自课内,老师组织复习时很少顾及现代文,因此作为考生有必要安排好时间,重温一个学过的课文,把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复印在脑子里,像工人熟悉他所操纵的机器一样,在有限时间内拆装操作自如。特别是文章中那些有个性的地方,更要仔细体会,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选材组材颇具特色,《背影》一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写法很有典型性,《我的叔叔于勒》情节安排极富戏剧性等。对这些名篇佳作应该烂熟于胸,一旦中考作文能对上某一“写作思路”,就可以“依路而行”,不必另辟蹊径,以免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