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给中国文艺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了重大的反响。这篇长达万余言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视野深邃,内涵丰富,语言锤炼,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方向的根本遵循。一年来,讲话精神对我国文艺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文艺事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好局面。一、文艺作品需要“接地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核心指向和价值作用的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标明了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文艺以人民为中心,面对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影响人民。民歌一首,群舞一段,戏曲一出,相声一台。欢声笑语回荡大地,热血激情涌上心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动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文艺创作,生动展现时代新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是人的广泛指称,文艺自其生发开始,就不是只局限于某个个人或属于某个个人的。文艺是大家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自然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要求中国文艺始终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在人民群众创造新的文明成果的伟大进程中感受生活,理解和艺术地表现生活,从而实现文艺的人民性格和个性,激励人民更加奋发作为。失去了人民这个中心,文艺就会没有目标和方向。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文艺工作者,更要主动作为,主动贴近人民,主动“接地气”。放下身段泥土味才浓,演员下到基层群众的心更暖。“下基层不是一日游,不能光耍嘴皮子,必须‘一猛子’扎下去。”晋剧表演艺术家胡嫦娥一年来带着她的民营剧团赴偏远山区给农民送戏近400场。“只要羊能上去的地方,人就上得去。只要人能上得去,咱们的戏就要上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中国文艺要想有发展就必须“接地气”,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二、文艺作品需要弘扬“正能量”纵观历史,人们一再看到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伦理道德和人格产生深刻影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志向,“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挚情感,这些都记录在文艺作品中并通过文艺作品在社会中广为传播,成为民族精神传统的基本构成成份。作为文艺工作者,更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心去感染他人,将自己的正能量灌输到作品之中,并传播给他人。“演好戏,做好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等表示,文艺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受众。“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是艺术工作者毕生的追求。”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认为,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间,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文字书写时代、用歌声振奋民心、用舞姿传递真情、用画笔描绘坚毅、用相机凝聚感动,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三、文艺作品需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时代对接中国文化还包涵“文以载道”、“经世致用”此类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也应当很好地吸收这些健康的传统。鲁迅先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解剖最深刻和批判最严厉的作家之一,但是在批判的同时,他却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如今我们不少文艺家,缺少鲁迅那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缺少对社会的担当意识,似乎没有什么精神信仰,甚至是玩世不恭,多是想着法子弄钱谋名——这样的文艺态度和追求,如何有利于文艺的繁荣发展?如何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建设?《意见》指出:“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对这样的号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回应,真正地树立文明信仰,认真对待自己的文艺事业,使用好自己手中的笔,在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必须继承好、发扬好。但是中国文艺作品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与时代对接,就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联想到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阅读书单: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雨果《悲惨世界》、海明威《老人与海》……再联想到9月24日,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讲话时,也提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所以我们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让中国文艺更好地与国际对接,与时代对接!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为人民写戏、为人民演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文艺发展的根本问题。文艺来源于生活,戏剧植根于民间,理应服务人民、回报人民。广大戏剧工作者要密切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感情上、思想上、行动上贴近人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为民写戏,为民演戏,把最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人民群众当中。在戏剧创作上,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把人民群众作为戏剧创作的表现主体,把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造实践作为戏剧艺术创作的源泉,努力创作出更多打动观众心灵、引起情感共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戏剧作品。二、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努力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文艺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一切有理想、有作为的戏剧艺术家,都应努力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攀登戏剧艺术的新高峰。梅花奖设立了一度梅、二度梅、梅花大奖三个层次的奖项,就是为了激励创作者、表演者、获奖者不断突破自我,追求艺术的新境界。作为各个剧种的领军人物,梅花奖获得者更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潜心实践,辛勤耕耘,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创新艺术手段,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三,要始终坚持德艺双馨,努力做人民群众爱戴的优秀艺术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担当。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追求美好生活和攀登艺术高峰的梦想和憧憬,同时我们每个人的肩上都担负着弘扬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职责。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既要有杰出的艺术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肩负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梅花奖艺术团百余场公益演出就生动地践行了这一理念。希望各位梅花奖获得者特别是中青年戏剧艺术工作者珍惜荣誉,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艺术素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把“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和人生理想,争做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要进一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梅花奖30年积累的发展成就、实践成果,深入研讨其理论成果和表演艺术经验等规律性认识,客观分析研究当前戏剧艺术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新对策,锲而不舍地推动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我们要不断改进提高梅花奖的办奖工作水平,提高获奖人才和作品的传播力度,提高为广大戏剧艺术工作者服务的能力水平,为培育更多的青年艺术人才,为推出更多的戏剧名家名作,作出新的不懈努力。同志们,中国戏剧梅花奖的30年,是风雨兼程、上下求索的30年,是光荣与梦想、耕耘与收获的30年。我们期盼所有梅花奖获得者和广大戏剧工作者,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繁荣我国戏剧事业发挥更大作用,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论语》有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时下,社会上动辄称呼某某家、著名某某家,而“艺术家”的基本定义是“从事艺术创作或表演而有一定成就的人”。不难看出,要想成为人们尊敬的艺术家,仅从事艺术事业恐怕还不够。倘若从事艺术事业但成就不大,那叫艺人;而艺人经过多年脚踏实地的努力,具备了同行业较高的表现能力和创作水准,能不能就可以称为艺术家了呢?《论语》有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德艺双馨,德为先。刘云山同志曾指出,“一个艺术家既要有杰出的艺术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公众人物的艺术家,越是知名,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带来的影响;越是有成就,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越是被社会关注和推崇,越要自尊自重、自珍自爱,努力以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称赞。”反观我们现在个别的所谓“艺术家”,有才无德甚至无才无德的不在少数。有的躺在功劳簿上下不来,多年前拿了个什么奖便开始盛气凌人,对同行颐指气使;有的多年来致力于夤缘攀附,巴结领导,荒废了艺术本业;有的出现认知偏差,退而不休,干扰正常工作开展;更有甚者,爬上了领导岗位,却置党和人民的重托及本职工作于不顾,常年在名利场腾挪跌宕,靠着所谓“义气”结交“江湖兄弟”,一心追捧“孔方兄”。这些人也曾对艺术事业痴迷过,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自律,最终在财富、名声中迷离了双眼,连踩了艺德红线都不自知,让人叹惋,也怨不得其“艺术家”的称号得不到大众认可。德艺双馨,艺为根。艺术家应对艺术有虔诚的信念,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真切的投入、勤奋的实践、努力的探究,以百姓为本,以生活为源,常接地气,心有良知,肩有责任和担当。当然,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很多文艺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内心目标。这无关追名逐利,任何有上进心的人都希望在本职工作上干出一番成绩,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其实,只要踏实肯干,有好学的热忱、记民于心的韧劲,加上主动弘扬社会道德文明风尚的心劲儿,人民自然会尊奉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多少文艺界前辈就是我们的榜样。画家刘宝纯自幼视画画为“幸福时刻”,青年时代更是痴迷绘画,80多岁高龄仍坚持写生、创作。在省领导春节前夕看望他时,他谈的最多的是如何培养青年才俊、推动形成“齐鲁画派”。京剧梅派表演艺术家张春秋8岁登台,少小成名江南,从艺八十载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几年前张春秋因腰骨病痛入院治疗,未完全康复便出院,她对到访的记者说:“我很心疼的,从来没花过公家那么多钱。”花鸟画家郭志光74岁仍每周三四天待在画室,其一句“一个人一旦选择了绘画之路,就要耐得住寂寞,以一生之力不断求索”,给诸多后辈的绘画之路注入了正能量。在山东省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被人尊敬地称为艺术家,自己也在心里用艺术家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当然也有一些奋战在文艺事业一线的年轻后生,在取得成就后并没有洋洋得意,而是再一次坐上文艺下乡的大巴车,到基层去淬炼自己。德艺双馨,民为本。“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也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须知,无论你是舞台上翻跟头的小武生,还是一上台便掌声雷动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