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1.作物养分效率:作物利用土壤或生长介质中单位有效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经济产量。2.潜在产量:作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的产量,或者说,在不受技术限制的情况下某一作物可能达到的产量。3.旱害:缺水干旱对作物造成的伤害。4.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成分的辐射量。5.经济系数:作物经济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的比值。6.积温效应:作物在其他生态因子得到满足之后,在一定范围内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只有当温度累计到一定总和时,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周期。7.光合高值持续期:叶片光合速率维持在最高值的50%以上的时间。8.维持呼吸:仅为维持生命现象而提供能量的呼吸。或为既成器官和组织的生存提供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呼吸。9.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对作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气、热、肥等。10.种子活力:种子在田间状态(非最适条件)下整齐出苗并形成健壮幼苗的能力。1.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消耗1kg水所生产的干物质产量。6、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所形成的生物学产量或经济产量。2.最适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生产达最大值时的叶面积指数。3.湿害: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田间持水量时对旱作物所造成的伤害。6.土壤肥力:通过土壤溶液和从离子交换复合物中供给作物必需养分的能力。7.生长呼吸:为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合成新生物物质及提供能量的呼吸。8.种子吸胀冷害:干燥种子在低于15℃的条件下快速吸水,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的伤害。2、低温吸胀冷害:干燥种子在低于15℃的条件下快速吸水可发生低温伤害,造成出芽和生长不良。9.生态因子: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叶源量:叶片一生中的CO2净同化量。2.种子活力指数:幼苗大小或干重与发芽指数的乘积。3.叶面积比率:植株叶面积与总干物质重之比。4.作物生态系统:以农田为样块、以作物为中心,由作物与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组分所建立的、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6.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均温之和。9.有效积温:日均温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那部分温度之和。3.叶面积指数:作物群体总叶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7.叶面积持续期:一段时间内叶面积指数对时间的积分。9.品种生态型:同种作物因长期异地驯化栽培或经人工选育,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上产生相对稳定的遗传变异,从而形成新的生态适应类型。1.作物环境:作物个体或群体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生活的全部要素的总和。由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体。包括自然状态和人工调控状态下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组合。2.种子老化:种子的生理机能发生可逆或不可逆衰退、活力和适应能力逐渐降低的过程。3.比叶重:单位叶面积的重量。6.作物光能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同一时期入射到该土地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的百分率。10.作物养分效率:作物利用土壤或生长介质中单位有效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经济产量。5、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叶绿素含量维持最高值的80%以上的天数。2.作物生长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总干物质重的增长率。5.衰老:指植株或器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不可逆衰退,导致生命活动自然终止的败坏过程。2.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干物质增长的速率,它反映以初始干重为基础的作物生长效率。3.老化:指植株或某器官机能的可逆或不可逆衰退。5.群体结构:指生长在田间的作物其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植株个体大小、叶层排列方式与叶倾角、叶面积指数的消长等。其中叶面积指数和叶倾角与群体的光能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22、比生长呼吸(Rg):生产1g或1mol产物所进行的呼吸。3、根长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所分布的根的总长度。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产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产品。2、作物生态学:从个体、群体、农田生态系统的层面研究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依据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种植管理,指导作物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5、它感作用:一种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可对他种植物产生抑制或刺激效应的现象。2、耐性定律:作物对任一生态因子的适应均存在生态、生理上的最小和最大量的界限,超过此界限则危及作物的生存。3、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生物及产物、以及其他有害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资,按有机方式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产品标志的产品。4、作物生态型:不同作物因遗传上的差异或同种作物因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而形成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作物群或品种群。1、生态因子耐性定律3、混合型冷害2、限制因子定律5、作物感温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衡量作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可靠指标是相对含水量、和水势。2.作物对缺水最敏感的生理过程是生长;湿涝对作物伤害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缺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3.作物群体表面粗糙度大时,群体蒸腾量大。4.农田氮素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包括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物固氮作用等。5.土壤中缺钾常导致水稻植株产生铁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中乙醇酸氧化途径受抑制所致。6.叶源量与叶面积和光合高值持续期呈显著的正相关。7.作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类型。8.在高温条件下,作物韧皮部筛管的筛板中形成胼胝质,堵塞筛孔,导致物流不畅。9.太阳辐射达到作物群体后,以显热、潜热和化学键能三种形式在农作系统中进行能量交换平衡。10.与其他作物比较,油菜对硼、磷两种矿质营养元素的缺乏反应敏感。11.作物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是指.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12.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性分类有常规产品、无公害产品和有机产品三类。13.油脂种子在发育的前期,种子中先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在种子快速生长阶段它们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转化为脂肪。1.作物的环境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理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等五大类。2.作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环境与作物的适应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3.农田氮素损失的途径有随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输出、硝酸盐淋失、、氨态氮挥发和反硝化作用损失等。4.提高作物养分效率的主要生理途径是增强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和提高作物的养分同化能力。5.根据春化温度的高低和所需时间的长短,把小麦分为春性、半冬性、冬性、强冬性等四种不同生态型。6.依据作物器官“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龄为n时,第n-3节位叶腋可产生分蘖,小麦主茎叶龄为n时,第n-27节位叶腋可产生分蘖。7.源限制型水稻存在明显的二次(异步)灌浆特性,弱势粒内源激素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水平低。8.在作物贮藏器官中,淀粉以淀粉粒形式存在,蛋白质以蛋白体形式存在,脂肪以油体形式存在。9.油菜根系分泌.H+的能力强,可使根际pH降低,有利于对磷的活化吸收。10.现代矮秆作物品种的经济系数一般高于高秆品种。1.棉纤维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纤维细胞分化突起期、纤维初生壁延伸期、纤维次生壁加厚期、捻曲失水期。2.油质种子在发育的前期首先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在快速生长阶段其含量迅速下降,转化为脂肪。3.土壤中缺钾常导致水稻植株产生铁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中乙醇酸氧化途径受抑制所致。34.作物不同生育期对缺水的敏感性,孕穗至抽穗期(或开花坐果期)苗期。5.作物环境因素根据其自然属性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理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6.一般把叶片的生理年龄划分为形成期、成熟期和衰老期三个阶段。7.强势位颖花因先开花,其内源激素水平的高峰出现早,有利于胚乳细胞的分裂增殖,快速扩大库容。8.种子的贮藏蛋白主要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等4种类型。9.作物现代矮秆品种的经济系数一般高于高秆品种。10.油菜根系分泌H+的能力强,可使根际pH降低,有利于对磷的活化吸收。1、、、2.、、3.4.5、、、6.、、7.、8.、9.10.、1.作物田间蒸散量(ET)包括土表直接蒸发量和作物蒸腾失水量。2.油菜根系分泌H+的能力强,可使根际pH降低,有利于对磷的活化吸收。3.在过密群体中,作物中下部叶片易黄化、衰老,这与中下部缺乏.蓝紫光,而远红光所占比例大有关。4.温度通过影响矿质养分的溶解性、根系活力及原生质粘性和透性等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5.一般作物在种子发芽和孕穗、孕穗期对淹水敏感。6.作物的生殖发育具基本营养生长性、感温性和感光性等三大基本特性。7.在作物的贮藏器官中,淀粉以形式存在,蛋白质以形式存在,脂肪以形式存在。8.叶源量与叶面积和光合高值持续期呈显著的正相关。9.棉纤维细胞的停止伸长与细胞中生长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有关。10.在喜温作物的生长、代谢与温度关系的阿伦尼乌斯图解中,生长速率在10~12℃时出现一大拐点,这主要是由于低温引起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所致;在18℃时出现的小拐点,这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合成速度下降所致。1.、2.、3、4.、5.、、孕穗6.、、7.淀粉粒、蛋白体、油体8.、9.、10.、、、1.作物产量是由遗传潜力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2.种子活力常用的直接指标有.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冷试验发芽率、种子养料转化率等。3.在过密群体中,作物中下部叶片易黄化、衰老,这与中下部缺乏光,而光所占比例大有关。4.温度通过影响矿质养分的,根系及原生质粘性和透性等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5.油质种子在发育的前期,种子中首先积累和,在种子快速生长阶段它们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转化为。6.在生理学上,作物产量的形成取决于光合作用、呼吸代谢和物质的运转分配等三大基础生理过程。7.水稻的淹水伤害与淹水时间及水温、、淹水深度、水浑浊度、水流动性有关。8.叶源量与和呈显著的正相关。9.棉纤维细胞的停止伸长与细胞壁中生长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有关。10.在喜温作物的生长、代谢与温度关系的阿伦尼乌斯图解中,生长速率在℃时出现一大拐点,这主要是由于低温引起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所致;在℃时出现的小拐点,这主要是由于合成速度下降所致。1.、2、3.蓝紫、远红4.溶解性、活力5.淀粉、可溶性糖、脂肪6.、7.、、8.叶面积、光合高值持续期9.、10.10-12、生物膜、18、蛋白质1.顶端优势受内源激素和的调控。2.依据Khan等提出的种子休眠与萌发控制模式图假说,当种子中GA不存在时,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当GA存在时,但由于发芽抑制物存在而CTK不存在时,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当GA存在而发芽抑制物不存在时,无论CTK存在与否,种子皆可萌发。3.土壤中缺钾常导致水稻植株产生铁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中途径受抑制所致。4.小麦的感温性体现在春化作用和积温效应两方面。5.农作系统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包括、淋失、挥发和作用损失。6.作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可分为单峰型、双峰型、严重型和平坦型四种类型。7.强势位颖花因先开花,其内源激素水平的高峰出现早,有利于胚乳细胞的分裂增殖,快速扩大库容。8.在禾谷类作物的贮藏器官中,淀粉以形式存在;在油料作物的贮藏器官中,脂肪多以形式存在。9.现代矮秆作物品种的经济系数一般于高秆品种。10.油菜根系分泌的能力强,可使根际降低,有利于磷的活化吸收。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2.、、、、3.乙醇酸氧化4.、5.随秸秆和农产品输出、硝酸盐、氨态氮、反硝化作用46.、7.、8.淀粉粒、油体9.高10.H+、pH1.作物产量是由与所处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2.种子活力常用的直接指标有、及活力指数、冷试验发芽率、种子养料转化率等。3.在过密群体中,作物中下部叶片易黄化、衰老,这与中下部缺乏光,而光所占比例大有关。4.外用生长素不能有效防止棉花幼铃脱落,这与生长素受酶和酶的快速降解有关。5.弱势位颖花受精后内源激素合成能力弱,不利于胚乳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