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练习题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着重如何设计适合每一个人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的学科是()A.工业心理学B.工程心理学C.劳动心理学D.人事心理学2.分别研究个体、群体和领导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是()A.行为科学B.组织科学C.微观组织行为学D.宏观组织行为学3.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范围是()A.+1到0B.0到-1C.+1经过0到-1D.+1不经过0到-1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A.能力B.个性C.气质D.性格5.“信息就是资源”这是一种()A.个人价值观B.集体价值观C.政治价值观D.国家价值观6.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A.创造性能力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性格D.创造性气质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A.角色知觉B.角色规范C.角色同一性D.角色期待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A.群体促进效应B.群体凝聚效应C.群体协同效应D.群体互动效应10.在人的个性特点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因素是()A.外貌B.聪明C.热情D.能力11.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A.外部环境B.群体规模C.群体构成D.群体任务l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提高或降低的倾向被称为()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从众效应13.群体间的互动行为所涉及的群体至少有()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14.下列不属于...领导服务功能的是()A.工作服务B.心理咨询服务C.信息服务D.沟通服务15.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是()A.创新能力B.社交能力C.激励能力D.决策能力16.决策程序中,真正的“决策”阶段是()A.拟定和评估备选方案阶段B.选择和决定方案阶段C.实验实证阶段D.评估和选择方案阶段17.组织行为学中,把饥饿、口渴、睡眠、性欲等这类动机称为()A.原始动机B.一般动机C.习得动机D.衍生性动机18.动机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和进行学习的基础,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从而使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这体现了动机的()A.始发机能B.沟通机能C.选择和导向机能D.强化机能19.职业生活质量的理论依据是()A.公平理论B.期望理论C.双因素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20.综合型激励理论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nj=1M=Vit+EiaVia+EiaEejVej,其中nj=1EiaEejVej表示的是()A.任务结果激励B.任务内在激励C.任务完成的效价D.任务完成激励21.组织决策合理化的主观条件是()A.组织决策民主化B.组织决策手段科学化C.组织决策者素质的现代化D.组织决策体制的科学化22.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或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称,被称为组织成员的()A.认同感B.协同性C.参与度D.和谐度23.根据组织变革的力场分析方法,为开创组织变革的局面,管理者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降低变革压力的强度B.增大变革压力的强度C.增大变革阻力的稳定性D.把变革的压力转变为变革的阻力24.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一个新的组织管理科学理论,它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管理科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这一理论是()A.行为科学理论B.权变管理理论C.组织文化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25.世界著名的IBM公司和宝洁公司为其成员提供大量的专门培训,并安排他们在特定的职能领域从事各种专业化工作。这种组织文化属于典型的()A.学院型B.俱乐部型C.棒球队型D.堡垒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度量集中趋势的最常用的指标有()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标准差D.上数E.集中数27.影响人际吸引的交往因素有()A.邻近B.相似C.互动D.互惠E.互利28.领导者决定着组织运行与发展的()A.方向B.层次C.高度D.水平E.深度29.决策民主化的特征包括()A.决策观念的民主化B.决策体制的合理化C.决策方法的科学化D.决策研究的公开化E.决策的法制化30.影响人的优势动机变化的因素有()A.兴趣B.习惯C.爱好D.价值观E.抱负水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工业心理学32.事业生涯的设计33.群体压力34.激励机制35.组织行为科学化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要说明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37.组织对员工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8.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39.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容。40.简述主观不公平感的含义及产生主观不公平感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冲突与激发冲突。4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需要层次理论的“普遍性”、“层次性”和“主导性”的看法。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练习题组织行为学答案(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B2.C3.C4.D5.B6.A7.B8.C9.A10.C11.C12.A13.B14.D15.D16.B17.A18.C19.D20.A21.C22.A23.B24.C25.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AB27.ABD28.AD29.ABDE30.ACDE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又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所谓的工业心理学就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32.事业生涯设计开发,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33.群体压力是群体对个体行为产生的一定的约束,是个体在群体中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34.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35.组织行为科学化也就是组织行为合理化的过程,即组织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发展和决策的能力,并创造出更为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会效益的动态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1)组织行为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1分)(2)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两个方面。(2分)(3)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1分)(4)应用性。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科学,其直接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工作的绩效。(2分)37.(1)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1分)(2)监督员工事业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员工反馈信息;(1分)(3)在招聘与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员工对职业的期望、要求以及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事业发展途径;(1分)(4)人力资源的配置要与事业设计和规划统一起来;(1分)(5)运用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对员工事业计划进行监控;(1分)(6)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提高员工发展事业生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分)38.(1)决定着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2)提高领导交通的重要条件;(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利于吸收人才。39.组织变革的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的性质,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内容。(1)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2)技术方面的改革;(3)人事方面的改革影响环境方面的改革。40.(1)主观不公平感是由于个人的判断产生的不公平感,就是说事情是公平合理的,个人却认为它不合理。(2)产生主观不公平感的原因主要有:①由于个人自身的德才素质,把公平的现象视为不公平;②由于个人的知觉误差而产生错误判断;③由于归因偏差而产生错误判断。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1)冲突对群体或组织的作用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过高或过低的冲突水平都会阻碍群体或组织的有效改一。当冲突处于最佳水平时,它可以阻止迟滞,解除紧张,激发创造力,培养变革的萌芽,但冲突过高会导致群体分裂并且使合作受阻。所以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当冲突水平过高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冲突;而当冲突水平过低时,则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激发冲突。(2分)(2)解决冲突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通过坦率真诚的讨论来明确并解决问题;或提出一个不经双方协作努力不可能达到的目标;(1分)②回避、缓和、折衷或命令;(1分)③资源开发产生双赢解决办法;(1分)④改变人的因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改变造成冲突的态度与行为;(1分)⑤改变结构因素,可通过工作再设计、工作调动等方式改变组织结构和冲突双方相互作用模式。(1分)(3)激发冲突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1分)②引进外人或任命吹毛求疵者;(1分)③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相互依赖性,以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1分)42.(1)需要的“普遍性”、“层次性”和“主导性”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只有领会了这三个特点,才能在使用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1分)(2)需要的“普遍性”强调需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马斯洛指出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需要,也就没有什么动力与活力。反之,一个人有所需要,也就存在着激励的因素,正因为需要具有普遍性,管理人员如能充分了解广大员工的需要,就不愁找不到激励员工的途径。(3分)(3)需要的“层次性”强调需要分层次、成阶梯式通级上升。在五个层次中,每一层次都包含有众多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激励作用,可供管理人员设置目标,激发动机,引导行为。(3分)(4)需要的“主导性”指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激励力量增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