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说明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有利于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效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是为适应这项改革而设置的一种选拔性考试。它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规范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提高考试的科学化水平,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制订本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中组发[1999]3号),结合全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针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位特点制订。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科目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三部分组成。公共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专业科目考试内容包括选拔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面试的测评要素包括领导者的一般能力、领导能力和个性特征。本考试大纲是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综合性考试大纲,是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对引导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提高素质,积极参与公开选拔考试具有重要作用。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正副司局长和地方省(区、市)、地(市)、县(市)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副职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考试。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机关相应职位的公开选拔考试,可参照试行本考试大纲。事业、企业单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考试也可参照试行本考试大纲。(2000年1月)第一部分公共科目考试第一条公共科目考试范围和目的公共科目考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科目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应试者对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条公共科目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二、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或150分。三、考试时间150分钟或180分钟。四、试题难易比例司(厅、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2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30%;处(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科(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10%。五、考试内容比例政治约25%;经济约20%;法律约20%;管理约20%;科学技术约10%;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约5%。六、试题题型(一)客观性试题:判断题,选择题等。(二)主观性试题:改错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写作题(议论文)等。第三条公共科目考试内容一、政治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共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一)马克思列宁主义1.哲学(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2)物质和意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3)唯物辩证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4)认识和实践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的辩证过程真理及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素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意识的构成和一般特点(6)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7)阶级国家革命阶级的起源和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9)社会进步与人的解放社会进步及其基本特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的全面发展2.政治经济学(1)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及其类型(2)商品与货币商品货币价值规律(3)资本与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4)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5)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6)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2)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世界意义(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步骤(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2.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旗帜毛泽东思想的国际意义(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3.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政策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依法治国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1.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2.“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四)中共党史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八七”会议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结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立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延安整风中共七大和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文化大革命”及其经验教训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党的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建立党的十四大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五)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党的学说思想主要内容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内容2.党的纲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3.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5.党的领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党的思想建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7.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坚持共产党员标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8.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9.党的民主集中制与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发扬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10.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系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11.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的重要性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和原则12.维护党的团结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的基础坚持党的团结,同危害党的团结的言行作斗争13.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它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意义(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2.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3.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推进祖国和平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6.对外政策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