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预警1、基于知识螺旋的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预警动态模型构建1.1模型提出知识螺旋(KnowledgeSpiral)理论是由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于1989年在《知识创造的企业》一书中首度提出。知识螺旋经由4种知识转换模式在组织内部加以扩大,成为较高层次的知识本体,是知识转移与创造的过程,强调隐性知识的交换。知识螺旋理论强调企业中知识的转移和转化,在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管理过程中,表现为:通过对企业采购风险知识的分享、整理、组合、内化,供应链采购人员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把握企业的采购风险实时状况及其安全要求,并对新一轮的采购风险进行动态预警,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一动态模型,改善企业采购风险预警管理,在动态螺旋过程中,实现对企业采购过程风险的掌控,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1.2模型说明1.2.1具体模块的描述(1)风险分享是指供应链采购风险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过程。这些隐性知识存在与供应链采购人员的某种经验或实践活动,因此采购风险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需要供应链采购人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来实现,它侧重于采购风险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它是企业采购风险知识螺旋得以持续上升的基础和前提。(2)风险整理是供应链采购风险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一阶段是对通过访谈获得的一些关于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进行初步明晰化或者编码化。把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通过比喻、类比、概念、假设或模型等形式将其明示化,由想象阶段的知识变为概念阶段的知识,为后续进一步确定供应链采购风险的分类和预警标准做准备。(3)风险组合是指供应链采购人员之间关于采购风险的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阶段。针对风险整理得到的采购风险因素,通过动态聚类方法获得关于采购风险的具体分类及其主要风险因素,为下一轮采购风险预警做前期准备。(4)风险内化是指供应链采购风险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阶段。即把采购风险预警结果整理成一个指导性文件,并通过员工培训,内化为供应链采购人员能够理解的关于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拓宽、延伸和重构其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系统,为下一轮的采购风险预警储备知识。1.2.2模块间关联性描述员工访谈是供应链采购人员的采购风险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桥梁。它主要是通过与管理者和岗位工人的访谈,把企业的原始知识即与供应链企业采购过程相关的风险因素挖掘出来,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粗略总结和分类。合并删除过程,是把通过访谈得到的,关于企业采购风险的显性知识进一步整理,这一过程主要是对采购风险因素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企业采购风险的二级指标分类,以及采购风险的初始安全标准。风险预警过程,即对通过合并删除过程得到的风险指标体系和安全评价值进行风险预警,得到采购风险指标的预警值和采购风险安全等级升级文件。员工培训,即在风险预警结果的基础上,把采购风险的显性知识通过培训内化为员工关于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的过程。1.3模型动态过程描述采购风险预警的知识螺旋模型是建立在知识螺旋SECI过程模型基础之上。它主要从两个维度解释了知识螺旋应用于采购风险预警的过程,其一是认识论维度,供应链采购人员对风险的认识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采购风险能否被供应链采购人员所知晓;其二是存在论维度,即供应链组织自身无法创造风险预警的知识,供应链采购人员关于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是供应链组织风险预警知识的基础,被调动出来的关于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螺旋过程在组织层次上得以放大。根据知识螺旋理论,组织的知识创造是一个螺旋的过程,它源自个体,并且随互动群体的扩大,超越团组、部门、事业部、组织的边界而不断往前推进。同理,在采购风险预警的知识螺旋系统模型中,关于采购风险的知识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风险识别和预警过程。在初始阶段,各供应链采购人员之间分享关于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知识,即采购风险隐性知识;经过供应链采购人员的访谈,总结和整理出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再经过聚类分析,把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删除不必要的风险因素,得到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初步的风险分类体系和安全标准;再通过预警过程,得到采购风险预警的指导性建议,并对采购风险的标准和安全等级进行修正,形成采购风险的危险程度文件;最后通过员工培训,把采购风险预警显性知识内化为供应链采购人员的隐性知识,即完成一次风险预警螺旋。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风险在不断变化,供应链采购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和体验也在不断变化,进而开启第二轮的风险预警螺旋,如此周而复始,形成采购风险预警的知识螺旋过程。1.4模型动态过程建立1.4.1风险整理供应链采购人员对于采购风险隐性知识的认识最终要通过访谈的形式转化为显性知识。考虑到采购风险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里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企业采购风险隐性知识的挖掘。首先,针对供应链企业采购过程中的隐性风险因素,比如企业采购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性,设置关于采购风险因素的访谈提纲,然后采购风险预警专家小组通过深层次访谈和企业的供应链采购人员进行深层次的交谈,进而发现企业采购过程的具体隐性风险因素知识,并规范化表示。通过访谈能够大致了解供应链企业的采购风险因素,对企业正常采购的影响程度等隐性知识。1.4.2风险组合通过深度访谈,初步了解了企业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采购风险因素,进而采用统计分析软件结合采集的数据,针对显化的采购风险知识进行粗略的分类。企业采购风险聚类具体算法如下:(1)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所有的采购风险因素分为k个初始类;(2)根据采购风险指标值计算的欧氏距离将每个指标归入离中心点最近的那个类;(3)对获得采购风险指标和失去采购风险指标的类,重新计算各类的中心点;(4)重复第(2)、(3)步直至分类达到稳定,即不能再分类为止。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供应链运行的情况,针对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具体风险因素,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得到的风险指标数据,运用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得到企业采购风险显性知识的具体分类结果,并结合企业采购要求,给出企业采购风险指标的安全标准描述,为风险内化提供基础。1.4.3风险内化通过风险预警,得到采购风险预警的指导性建议和对风险指标的修正结果,以及风险指标的安全等级文件,这些显性知识就可以内化为供应链采购人员对企业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本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企业采购风险的预警。把通过风险组合得到的风险指标值和具体采购风险样本的安全等级评价值输入BP神经网络,经过训练、检测,验证BP神经网络用于风险预警的有效性,把采购风险的安全等级作为第一次风险预警知识螺旋的初始值,在后续的采购风险预警知识螺旋过程中,不断升级风险指标的安全等级,形成相对规范的风险安全等级升级文件,为风险分享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在风险内化过程中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注意事项:将企业的采购风险预警视为一个动态过程,根据风险整理和组合结果,明确预警风险因素;定义神经网络各层节点数,包括输入层节点、隐含层和输出层节点,进而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MATLAB7.8软件,训练和检测模型的有效性;随着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并修改采购风险安全等级文件,使其更加精确地进行采购风险预警。1.4.4风险分享供应链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采购风险隐性知识的体验和分享,是采购风险预警系统的目标。把这些采购风险的隐性知识通过员工训练,内化为供应链采购人员可理解和掌握的隐性知识,为再次优化采购风险预警管理过程提供知识储备。把通过风险内化得到的企业供应链采购风险安全等级升级文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组织本次采购风险预警专家小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供应链采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其获得关于企业采购风险预警的共同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企业采购风险预警过程之中,提升其对企业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隐性知识的深层次认识。,企业在具体实施采购风险预警的过程中,反复操作上述四块内容,就可以把企业采购系统中的风险因素的安全要求逐步内化为供应链采购人员的隐性知识。在一轮又一轮的预警过程中,以风险知识的流动为主线,逐步识别各类采购风险,并提升其安全等级,从而减轻供应链采购风险对于企业采购的不利影响。2、结语把知识螺旋SECI过程理论应用到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预警过程,构建了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的知识螺旋动态预警模型,从采购风险知识出发,经过企业采购风险识别、评价和预警过程,生成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安全等级升级文件,实现对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的动态可持续性预防和预警,实现了把采购风险知识内化为供应链采购人员的隐性知识的目的。本研究构建的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的知识螺旋动态预警模型,克服了相关研究中只局限于对原有模型的重构,为不断优化供应链企业采购风险的预警管理和进一步构建企业的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