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何镜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何镜堂)------2012级建筑学一班陈长虹•概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一个震撼人类心灵,在国际上有深刻政治意义和历史教训的悲怆事件。为纪念30万遇难同胞,故于1985年在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上建设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建筑面积2500㎡,由齐康教授主持设计,堪称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0周年,中央决定对原有纪念馆进行扩建改造。扩建范围位于纪念馆的东西两侧,扩建后共占用地74000㎡,新增建筑面积约20000㎡,主要包括扩建纪念馆新馆和纪念公园两个部分。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0周年,中央决定对原有纪念馆进行扩建改造。扩建范围位于纪念馆的东西两侧,扩建后共占用地74000㎡,新增建筑面积约20000㎡,主要包括扩建纪念馆新馆和纪念公园两个部分。何镜堂竞标成为本次新馆的建设设计师。方案设计三思:1.如何处理好扩建工程与原有纪念馆的关系?2.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这一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悲愤情绪和凝重思考?3.如何避免周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1.与原馆的关系1.突出遗址主题在这个项目众多的纪念空间中,哪一个应该是高潮和重点呢?这是确定空间序列主从关系的关键问题。最终确定扩建后的纪念馆整体应该定位为一个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而设立的遗址博物馆,其遗址部分——原有纪念馆院落中发掘出的“万人坑”遗址应该成为参观序列的高潮和重点。明确整个扩建工程各组成部分的定位:新建纪念馆应该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序曲部分。点明主题:原有纪念馆及其核心空间——死亡之庭作为整个空间序列铺垫部分,酝酿情绪;“万人坑”遗址及扩建的祭场、冥思厅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高潮部分,震撼心灵;而和平公园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尾声部分,发人深省。在这样的指导思路下,整个74000㎡用地上的空间秩序就建立起来了。2.尊重原有建筑作为扩建工程,何镜堂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与齐康院士设计的原有纪念馆保持协调。充分尊重和保留原有的建筑、雕塑和情景表达,并对“万人坑”建筑作了更为严密的防水和保护处理,使这一主题更突出。在建筑尺度上,由于原有建筑属于小尺度的建筑体量,面积仅为2500㎡,而新建纪念馆总建筑面积达16723㎡。为避免新建部分对原有纪念馆的影响,在确定建筑形体效果时采用了“体量消隐”的设计手法,结合刀把形地形条件将新建的纪念馆主体部分埋在地下,地面上的建筑体量犹如一个斜插入地面的三角形体块,向东侧逐渐升高,屋顶作为倾斜的纪念广场,既突出了新馆的特殊风格,又减少了对原有纪念馆的压迫感。并以原有纪念馆的体量为模数,在扩建工程的设计中安排了新馆入口、“万人坑”遗址保护建筑、冥思厅等一系列尺度相近的小型建筑体量,并在设计中用一条中轴线将这些主要体量统一起来,形成空间尺度和秩序的统一。此外,园区西侧的馆藏交流区也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手法,分解后的建筑体量也与原有纪念馆相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指挥部根据原有纪念馆墙面石材风化严重,与新馆墙面石材颜色不协调的问题,何镜堂征求齐康院士意见后,决定更换原有纪念馆墙面石材。新老纪念馆在表面材质统一之后,整体来看更加协调,建筑语言和手法更加统一,令参观者感觉浑然一体。消解3.营造纪念性场所纪念性建筑的设计突出的难题是特定情感的传达和表现。这项扩建工程重要的不只是设计建筑,而是要营造一系列纪念的场所,形成突出的场所精神,以基地曾经承载的惨绝人寰的杀戮、无辜遇难者的悲愤以及后来者的凝重思索构成场所精神最突出的内容。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内部空间设计、外部环境设计都要统一在营造场所精神这一主题之下。在设计之中,寻找适宜的形式来对这一特定的场所精神加以恰如其分地表达。在入口纪念广场部分,尝试以无生命特质的级配碎石铺装广场,并一直延续到新建纪念馆屋顶之上,通过这一特殊的铺装材料来反映“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纪念广场上保留了原有的十字架等纪念性构筑物,并增设了大型雕塑“冤魂的呐喊”,帮助点明场所精神的主题。新馆建筑内部空间结合建筑形体处理,运用倾斜的墙体和缓坡的地面,组合成一种错乱、冲突的非常态空间,表达同展览主题相适应的场所精神。在空间序列结尾处的冥思厅,将室内的空间有意设计得非常黑暗,参观者在行进过程中将手中的浮动蜡烛装置点燃,放在水池之中。相对而立的两面巨大的磨光花岗岩墙面让漂浮于水面上的烛光互相影射,无限延伸。通过人们的活动和特殊的光影氛围来传达哀痛悼念的场所精神。而在整个园区西部的和平公园,整个空间的场所精神以表达和平的美好为主题。用巨大的长条形水池将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水池终点的和平女神塑像。塑像、水面、草坡和长长的雕塑墙共同映衬出向往和平的场所精神。4.积极应对周边环境现场的周边环境已经不再是20世纪80年代原有纪念馆建设时的空旷荒凉的城市环境,周边的高楼大厦、广告牌、马路上的车水马龙等都将会对扩建工程的内部空间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一方面在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缓这些影响,一方周边的城市环境改造工作之中。在设计上,在纪念广场附近设计了高达5m的清水混凝土墙体,在表达“围城”、“屠城”这一主题的同时减少外界干扰。和平公园的设计中,在基地南边与城市人行道交接处以填土方式堆起一个草坡,草坡自东向西缓缓下降,在遮蔽东侧马路上车水马龙的市井气息的同时,也保证了和平公园内部的绿化环境。绿色草坡上有规律地布置条石,人们可以沿着缓坡轻松走上草坡顶部,实现和平公园的活动、休闲等功能。基地周边道路以外20m的范围内拆除了原有建筑,设置了广场、街心公园等景观设施。基地南侧原已开工建设的江苏省电信第二枢纽工程大楼,也重新调整了设计,降低了建筑高度。基地北侧的云锦研究所大楼为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准备进行建筑物立面的改造,通过规划部门的努力,也成功说服了他们放弃原计划的大红色装修方案。通过何镜堂院士的努力,已经将一些最为不利的影响予以减低和消除了。新馆立面的挂石granitecladding处理,由于南立面长度达到180m以上,就重点考虑石材纹理和单元尺寸的变化组合。从建成效果来看,还是达到了力度感和沧桑感的要求。再如重新设计的万人坑遗址保护建筑,其室内空间的处理细节上考虑了沙石地面、锈蚀钢桥与昏暗的灯光的组合,充分表达了遇难现场的历史感。在“万人坑”纪念馆与冥思厅之间的“祭奠庭院”,在庭院两侧的界面处理上采用了碑林的方式。石碑尺度为600mm×1500mm×3000mm,两块石碑之间的缝隙控制为800mm,石碑与檐口之间的缝隙控制为500mm。这样的细节处理加强了廊道的封闭感和沉重感,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氛围,同需要表达的场所精神相符。中华民族呐喊之声的铜鼎《诗经·卫风·考盘》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总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合,由东到西顺序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断刀”、“死亡之庭”、“铸剑为犁”三个空间意境的塑造,加上周围景观环境的个性、结构和意蕴加强了建筑形成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完整空间序列;建筑空间从东侧的封闭、与世隔绝过渡到西侧的开敞,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很好的成为了城市的可读意象元素。谢谢!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