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研究刘有斌1徐延林摘要:依法治国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现实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主动适应全球化的新环境与新要求,增强社会性与主体性,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既要主动吸纳世界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面向世界参与全球化,也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并着重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开放性与自主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等关系。关键词:依法治国;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依法治国是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出现的法治理念,这些新的法治理念和表现形式相融合,形成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依规治校之间的交融与互动。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迅速推进,这种法治理念已经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从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把握依法治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自觉等四个角度,提出要加强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研究,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功能。一、依法治国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力。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阶段背景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路过程中,逐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为此,在2014年10月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些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创建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其灵活性和快捷性能够丰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具有导向定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向何种方向运行,被确定为何种地位,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建设[1]。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时政新闻,又能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可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渗透学术性,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获得较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善于从我国历史长河中发掘教育资源,进行现代转化,启发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我国传统与优势,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二、把握依法治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凝聚力。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拥有良好的国内环境,这就是我国政治、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资源。但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感性的、分散的。高校需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大量感性的、1作者简介:刘有斌(1984—)男,山西孝义人,助教,管理学硕士,从事公共经济与政策、伦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联系电话:13629702418,QQ:530838462分散的、现实的材料进行收集、整合与理性加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把握依法治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用积极的话题来引导大学生思想舆论的走向,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凝聚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要从依法治国的实际出发,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多种途径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思想现状。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大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随时和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能够把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大学生交流的话语权。在当前形势下,世界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依然需要面对发达国家强势经济与科技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高等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三、营造符合法治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法治渗透力。邱柏生教授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依社会活动形态来分,可分为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文化一心理生态环境;依政治文化的结构来分,可分为主流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和亚文化生态环境;依意识形态的运作状况分,又可分为导向生态环境和取向生态环境;依教育过程的生态环境来分,可分成社会方面(教育目的、内容)的生态环境、心理方面(学生的动机、情绪、意志、思维等)的生态环境和控制方面(教育者的计划、组织、领导、调整、控制等)的生态环境等等”[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校当中,积极营造符合法治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注重学习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确保依法治国进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经常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经常围绕高校学生感兴趣和敏感的话题进行讨论,以便及时沟通,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法治问题、热点问题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正而的价值导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社会要求势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以体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法治,利用法治资源,实现法治校园。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现代高校不可避免的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通过教育者的说教,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以升华[4]。在当今时代,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法治化与施行依法治校的宏观政策相吻合时,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获得最大效益,这也必须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来实现。四、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力。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基础[5]。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高校作为各种思想文化思潮交汇的中心,西方文化及其生活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在大学校园内与民族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进行着激烈的交锋和交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的过程中,要加强正确引导,对有害信息要依法处理,对错误言论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舆论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探究真理、思考人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念提出,以及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交汇,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交往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挑战。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想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突破,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6]。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而自我教育实现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统一,这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自我教育能指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评价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不断增强环境的适应能力,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对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过分重视外部的教育而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单纯的理论灌输和强迫式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7]。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力,增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认同和配合。随着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们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自身,积极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思想政教育的自我教育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需要,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这就为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保障。参考文献[1]徐艳国.党的十八大制度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31-34.[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N].人民日报,2014.10.29.[3]邱柏生.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7-10.[4]蓝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刍议[J].探索,2002(1):89-92.[5]章树英,王德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五种意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39-40.[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5.[7]王梅仙,戴兆骏.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J].现代大学教育,2007(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