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促进居民家庭消费的问题与对策居民的家庭消费是居民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消费需求的基础,对拉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居民家庭消费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倡导既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消费需要,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发展,又与家庭成员的财力相适应的消费观,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居民家庭消费状况的新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消费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行为不断时尚、消费方式不断超前、消费档次不断升级,消费领域不断扩展的新局面。贷款买房、买车和上学渐成时尚,假日经济带来了旅游消费的较快增长,网上购物和家庭影院也逐渐走入居民家庭,居民消费项目呈多元化,服务消费需求逐步上升,并逐步向宽裕享受型消费迈步。近年来,家庭消费呈现以下变化:1、消费观念日益更新2在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同时也由于经济短缺,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商品及其种类严重缺乏,居民从饮食到衣着,再到日用品都千篇一律地重复着,重复着自己,也重复着他人,存在着严重的从众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商品和种类不断增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同时人们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在经历了从众和无奈的消费时代后,个性消费和理性消费理念逐渐占上风。消费者越来越“内行”,是否真的需要、商品质量和服务的好坏、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符,成为消费者选购商品的必要条件。理性消费已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消费需求决定着生产的方向。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消费偏好的多样化,即对市场商品和服务的种类、规格、价格的多样化。与此同时,商品及服务种类不停滞的升级换代,又体现着理性消费和个性消费的强大影响力。以手机为例,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不只满足于通话的方便,而且还要考虑款式、色彩、功能、品牌以及身份和个性的体现。2、消费结构形式多元近年来,随着收入日益增长,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正3由传统的生存型消费向更高质量的享乐型消费转变,如今老百姓花在“食”上的钱所占比例即恩格尔系数越来越小;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提高。家庭的“装备”变的越来越现代化和时尚,彩电、冰箱、照相机、电话、电脑等日益普及,“房子”、“车子”的加速普及更加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仅2009年我市全年新购私家车达1万余辆。3、消费方式日渐完善以往,人们习惯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量入而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人民从温饱逐渐进入小康,对国家前景和个人前途充满信心,拥有良好的预期,敢于“预支未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加上扩大内需政策的实行,贷款消费逐步被人们认识和采用,人们用于购房、购车和供子女上学等的贷款越来越多。消费信贷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条件和动力。消费信贷的领域,已经从住房贷款发展到汽车、耐用消费品、家庭装修、助学等多个领域。4、消费档次不断提高4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百姓消费追求的是吃饱穿暖,个人消费特别是高档消费,受到太多的限制。改革开放后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百姓先是盯上了千元级商品,洗衣机、彩电、冰箱“三大件”一度成为居民集中的消费热点。而现在,居民的消费格局已发生根本的变化,高档轿车、豪华别墅这些数十万元以上级的消费品纷纷走入居民家庭,一些家庭已经拥有了第二套甚至第三套住宅。5、消费领域不断拓展以往,人们的消费仅停留在物质领域,没有经济也没有时间涉足精神领域。如今,人们不仅扩大了物质消费,还把眼光投向了精神领域。如文化教育消费。近年来,随着城市劳动就业竞争的加剧,居民在重视子女教育的同时,对自身再教育的认识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适应社会环境和就业的需要,加大投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成为居民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渠道。考研读博、出国留学,主动花钱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订报购书,旅游观光的人们不计其数。二、居民家庭消费存在的问题尽管居民家庭在消费上逐步向宽裕享受型消费迈进,5有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应看到目前居民消费理念、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就整体而言,居民的消费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持有旧的传统的消费理念,这些理念制约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形态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1、满足于现状长期以来,相当数量的居民崇尚“收支相抵、略有结余”,忌讳“寅吃卯粮”,“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因而直至现在,仍有不少家庭视即期收入为当前消费的最大极限,他们害怕“负债消费”或“超前消费”,不愿意把明天的钱提前到今天来用,消费心理趋于保守,消费行为相对谨慎,大量的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得“未来安全”需要。在一部分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中,满足于温饱的传统消费观仍具相当大的市场,这些人们,但求一日三餐吃的饱,一年四季穿得暖,对于商场超市数不胜数的食品,琳琅满目的服装,常常不屑一顾,缺乏购买的欲望,这种消费观念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消极作用,影响了消费信贷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滞后及消费需求不足,不仅影响居民自身的发展,而且难6以形成对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更大推动。2、恪守旧传统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许多家庭在职业、收入、居住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旧有的家庭消费习惯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变化。不少居民家中,各种旧物品使本来并不宽敞的家变得更加拥挤;在漂亮、干净的居民住宅的走廊、过道等公用部位常年堆放着破、旧家具。这些破旧物品年复一年堆放着,明知没用,却舍不得丢掉。还有不少居民把自家的煤炭、炉子等污染较大的物品统统放在走廊、过道等公用部位。这些家庭尽管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台阶,但消费习惯依然故我,与现代社会环境不和谐。3、缺乏科学的消费观近年来随着社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改革的深入,个人负担部分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费用支出需要十几万,对于普遍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意味着要节衣缩食才供养得起,对普遍存在的下岗职工而言,这副担子无疑是太重了。许多家庭,包括相当多的较高收入家庭为筹集7住房及教育等方面开支,不得不“压抑”其他正常消费。就业形势又使人们普遍对收入预期不甚乐观,从而形成了相当一部分人“有钱不敢花”的现象。4、高储低消费过去人们曾把居高不下的银行储蓄比喻成“笼中虎”,生怕老虎出笼加剧通货膨胀。而现在大家却为了“老虎大了不愿出笼”而发愁。近年来我市的居民储蓄持续增长,超过了当年经济增长水平。储蓄多了固然表明人们从经济发展中积累了更多的财富,但也正因储蓄意愿强而消费意愿不足使得最终需求不旺,进而导致金融机构有钱也难贷出去。人们将钱放到银行是打算把现在的购买力放到以后实现。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存钱为以后的消费做准备。从近期开展的社会调查的结果看,居民储蓄的用途最主要的依次为:子女教育、养老及防病。二是物价水平整体平稳,大家不担心存在银行的钱会贬值;存款利率虽低于物价指数,但决不像炒股,要担风险。5、购买力难提高从总体上判断,目前消费需求基本平稳、大体正常,8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稳中有升。但由于收入分布不均,不同阶层实现购买力程度不同。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旺盛消费需求,但因购买力不足,消费潜力难以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拥有强盛购买力的高收入群体,觉得其消费需求已基本实现无需追加,于是大量的购买力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沉淀下来。这一反差是形成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引导和促进家庭消费的对策有效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稳步发展,使国民经济由单纯地靠投资需求拉动转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共同拉动,从而使得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双重提高。为引导和促进居民的家庭消费,笔者以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积极倡导科学合理消费一个家庭的消费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家庭所有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庭的消费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走进消费误区。陷入误区的家庭消费,必然会导致种种家庭和社会问题。为此要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既要反对盲目消费,又要倡导超前消费,要使人们意识到。9盲目消费、攀比消费、面子消费,极易造成家庭收支入不敷出,进而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给家庭成员造成精神压力,进而导致家庭关系不和。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家庭物品的更新速度也大大加快,应当分清勤俭节约和盲目节约的界限,认识正当消费和挥霍浪费的区别。在家中,既不乱花乱用,也不要节欲苦行。同时,要积极倡导“超前消费”,虽然“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仍然不失为家庭消费的一个前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明天的钱,买今天的货”这种消费方式已成为现实,正是这种新的消费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提前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于国于家都有利。当然,这里讲的“超前”消费,和那种超越自己实际经济能力的盲目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2、大力引导小康水平消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生存需要必须满足,发展需要、享受需要同样也要得到满足。“全面小康”是一个更高的目标,它不但意味着全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意味着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地区、阶层差距的缩小和社会公正程度的提高。小康消费的显著特点是实物消费比例下10降,服务消费比例上升,越来越多的增长收入用来购买发展型和享受型服务产品,特别是精神消费类服务产品。因此在持续提高广大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前提下,应积极引导公众与时俱进,逐步转变以往轻消费、轻投资、重储蓄的传统理财观念,树立小康消费理念,增加消费的文化内涵,如订阅书报、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3、因层而宜促进居民消费不同消费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特点,我们应因层而宜,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促成居民的消费行为。对高收入群体,要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大额消费。针对目前民间资本难以启动的特点,应加大政策力度,在投资和保险领域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提高高收入群体的投资意向,尽量引导和促进他们在旅游、文化以及大件物品上的消费,丰富其消费内容,提升其消费品位,引导其消费方向。比如开发适合这一群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积极改善汽车和住房等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最终达到11促进消费的目的。对中等收入群体要增加即期消费。对中等收入群体,刺激其消费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增强其心理预期为主。其一是要给他们以收入将会持续稳定增长的信心;其二是要加快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出台新的、更加完善的、明确的方案,让他们对未来的支出状况更加明朗,从而改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对低收入群体要增加其收入,提高其购买力。如果钱给了富人,富人就会把钱存起来,社会总需求仍然不能提高;如果钱给了穷人,穷人就会把它们化掉,从而扩大了消费需求。目前,低收入者的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影响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且增加缓慢,增加其收入是最有效的启动手段。由于收入水平越低,消费倾向就越高,所以增加低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将对促进整体消费带来较大效用。4、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继续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满足贫困家庭的最低消费;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尽快落实社会保障承诺,切实地完12善、健全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降低由此带来的对消费和货币支出的影响,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刺激居民消费的欲望。5、正确引导居民资金投向居民收入如不能及时地转化为消费的力量,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带来一种紧缩的压力。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金融和货币政策,对居民的资金流向进行引导,使消费和积累的比例趋于合理。要采用金融手段刺激居民消费提前实现,使人们有能力获得原打算以后购买但现在就需要的产品,如房子、交通工具等。另一方面针对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