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俄关系的演变及其前景预测外国语学院12英政张慧201200071132【摘要】冷战后美俄关系呈现“波浪线”态势,时而缓和时而紧张,美俄关系的发展对于俄罗斯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对冷战后美俄关系进行分析,展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演变,以及对美俄关系前景作出预测。【关键词】冷战后美俄关系演变和而不同一、冷战后美俄关系分析冷战之后,美苏关系被美俄关系所取代。它们已不具有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那种对抗性质。美俄关系在经过90年代初的一段短暂的“蜜月”之后,相互调整对对方的政策,矛盾和摩擦明显增多。这是一种不对等的伙伴关系。只要俄罗斯的虚弱地位不能摆脱,美俄这种不对等的关系还将延续下去。美俄关系的态势呈现为:既谋求全面合作,又互相防范戒备,互有需要与竞争对抗并存,对话与摩擦并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仍是双方的需要。就美国而言,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仍是美国对外政策中首先关注的国家。就俄罗斯方面看,虽然其对美关系的调整带有一定战略性,但并不表明俄美已处于全面对抗的状态。这是因为:第一,俄罗斯立国的基本方向是吸收西方的价值观念;第二,俄罗斯已欠下了西方国家巨额债务,仍需要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财政援助和技术指导;第三,冷战后的俄罗斯急于回归欧洲并跻身西方七国集团,以便在欧洲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影响;第四,目前俄罗斯根本无力与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抗衡。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冷战后的美俄关系实际上是苏美关系的部分继承,冷战的阴影和苏美关系的历史不能不对俄美关系的现实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急剧变革、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激烈转型,并不能迅速冲淡各阶层的俄罗斯人们心中长期形成的对美国和它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制的敌视心理,特别是在改革使俄罗斯人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背景下,尤其如此。美国和西方也难以走出“冷战”的阴影,在主观意识和指导思想上对俄罗斯抱有戒备心理,在具体行动上对俄罗斯采取遏制政策。二、冷战后美俄关系演变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的新变化》黄登学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秉承“无论同世界最发达国家发生如何复杂的问题,俄罗斯外交的活动原则都应该是力求建设性的合作,共同寻找可以相互接受的解决办法”,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及价值理念上全盘西化: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经济上建立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则奉美国式“自由民主”为圭臬。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作为大国的自我,沦为美国的“应声虫”。而美国并未将俄罗斯当作真正对等的合作伙伴,并且对其依然保有警戒性。同时因为俄罗斯本身所具有的大国沙文主义情怀,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国家融为一体的梦想破灭。普里马科夫担任俄罗斯外长后,俄罗斯开始改“一边倒”为“多极化”的所谓“有选择”外交,力图通过发展多方位对外关系和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借以平衡来自美国和西方的压力。“有选择”外交使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获得了国际社会对大国的部分尊重,但只凭苏联时期遗留下的强大军事并不足以支撑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萧索的国内经济正在将俄罗斯一步步拉入二流国家的行列。“实力并不足以支持野心”,是此时俄罗斯的真实写照。俄罗斯进入“普京时代”后,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注重于发展国内经济,普京提出了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实现全球战略为目标,力推欧亚并重,东西兼顾和平衡的全方位外交,使外交政策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俄罗斯经济复苏,为俄罗斯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美国,俄罗斯在这一时期倾向于出于自身实力考虑的逐步配合。最为明显的例子,2001年9月11日,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随着电视网络向世界传播。普京在第一时间与小布什通电话,表示支持美军行动,并且开放俄罗斯领空,为美军提供信息帮助。同时在俄罗斯电视台表达对美国蒙受恐怖打击的同情。这一举动获得了美国极大的好感。“911”事件让昔日的两个对手站到了同一个战壕。“家庭外交”等的开展,也使美俄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经过叶利钦时代的挫折和过去5年的摸索,普京主义外交在2005年终于成型。其特点就是加速融入欧洲,回避尖锐问题,谨慎做出让步,个别问题强硬。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就解释说:“与前任不同,普京没有幻想。许多人说,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问题上,俄罗斯输了,但不少人注意到,俄罗斯没有采取更坏的方案。我们表示,我们保留采取反措施和在新导弹上安装分导弹头的可能性。”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延续了普京的这一政策调整趋势,但较之立场更趋强硬,“08总统大选后展示俄最新军事技术的首次红场阅兵式显示,俄将继续执行强硬的对外方针。”突出表现在:为了应对美国的战略威胁,俄罗斯政府决定斥资四万亿卢布为俄军添置装备,包括70枚战略核导弹;针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弹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要在加里宁格勒部署可对反导设施实施有效打击的新型“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为了制衡美国对俄罗斯“后院”独联体的“渗透”,俄对美国“后院”—拉美高调发动军政外交攻势,恢复古巴军事基地,并与委内瑞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就北约东扩以及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一事,俄罗斯不仅警告“该两国加入北约是俄罗斯的‘底线’并将采取一切手段阻止这一进程”,而且于2009年2月4日主导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莫斯科峰会组建“潜力不会比北约部队差的”集体快速反应部队予以抗衡;对于格鲁吉亚自恃北约为后盾的军事挑衅,俄罗斯更是重兵出击,以达杀一儆百和敲山震虎之效;如此等等都彰显了梅德韦杰夫外交的“决心、意志和勇气”。—《梅德韦杰夫外交初探》黄登学梅德韦杰夫执政为欧美等西方国家提供了新的期待。与普京偏军事化外交的强硬作风不同,梅德韦杰夫更偏向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社会关系或许会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这与其个人经历不无关系。但作为普京一手提拔起来的接班人,梅德韦杰夫坚定不移的执行“普京路线”,采取了更为强硬的作风,渐渐形成“梅式风格”外交。梅德韦杰夫时期外交的重点在于为强国战略奠定更坚固的经济基础。因而俄罗斯坚持与欧盟等在分歧中求合作,以求早日实现俄罗斯“融入“欧洲大家庭”的梦想。(三)冷战后美俄关系前景预测—和而不同美俄关系由美苏关系转变而成。作为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大国,完全统一的利益诉求是天方夜谭。首先,美俄关系并不会因为部分国际事件关系紧张而引发新一轮的冷战。当今国际社会特点是多元化,“一超多强”的局面使国际社会分为两个阵营进行对抗失去了土壤。同时,当今国际主题更多的是求合作求发展,而并非固步自封,用无意义的对抗来消耗国力与友好关系。第二,美俄关系并不会因为部分国际事务友好合作进而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美俄关系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除了苏联时期遗留的军事实力外,俄罗斯虽然经过“普京时代”的经济复苏,但综合国力仍然远远不如美国,“军事大国”而并非“超级大国”。在以国家利益为外交前提的国际社会,实力不对等的“友情”难以坚固且长久。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英雄主义情怀也给欧美等国带来了不安全感,战斗民族不甘于人下,美苏对抗的历史使美国不会轻易给予俄罗斯“翻身”的机会。“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对于美俄关系的最佳诠释。最后,对于俄罗斯与美国关系的前景预测,我认为—和而不同。完全的统一不可能,国际事务中的交叉与合作难以避免。重中之重在于俄罗斯高效地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与美国站在同等地位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作为弱势一方被打压的命运。【参考文献】《冷战后的美俄关系》何玉江《从二战纪念方式看俄罗斯民族意识中的团契精神》张如奎《红场阅兵—凸显普京以进为退外交政策》刘洪《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的新变化》黄登学《梅德韦杰夫外交初探》黄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