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7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2.奥苏伯尔认为,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顺应B.同化C.联想D.平衡3.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杜威B.艾斯纳C.斯腾豪斯D.施瓦布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D.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5.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所以,罗杰斯不愿意用“教师”一词,代之以()A.促进者B.监控者C.旁观者D.主导者6.《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这种教育宗旨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A.普遍性目标取向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7.“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布卢姆C.艾斯纳D.斯腾豪斯8.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A.示范B.呈示C.展示D.口述9.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10.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12.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3.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是()A.斯皮罗B.维果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4.“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A.地位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5.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B.场合驱动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效果评价1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构成要素是()A.情境、探索、会话和意义建构B.知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C.情境、探索、知识和意义建构D.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7.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18.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A.活动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D.学科课程19.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拉特克D.夸美纽斯20.认为“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的教学观可简称为()A.预成说B.塑造说C.外烁说D.预备说21.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选择教育经验B.组织教育经验C.确定教育目标D.评价教育计划2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柏拉图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A.学科结构运动B.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C.教育心理学化运动D.进步主义运动24.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5.施瓦布认为,构成课程的要素有四个。这四个要素分别是()A.专家、教师、学生、教材B.专家、教师、教材、环境C.专家、师生、教材、环境D.教师、学生、教材、环境26.在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中,下列学习类型按从低到高的序列排列正确的是()A.言语联想学习,概念学习,辨别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B.言语联想学习,规则学习,概念学习,辨别学习,问题解决C.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D.言语联想学习,规则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问题解决27.从课程论发展史上看,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选择问题的是()A.杜威B.斯宾塞C.施瓦布D.泰勒28.美国60年代进行的“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课程实施模式是()A.SBCD模式B.RD&D模式C.兰德模式D.情境模式29.选修制的最初确立是在()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3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B.杜威C.范迪尼D.夏皮罗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中华考试网(.Examw。com)31.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32.布鲁纳用表征系统概念表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33.如何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34.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5.从教学过程的组织来看,学生的学习分为哪三种基本形式?请分别作出解释。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论述“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其优缺点。37.论述斯腾豪斯“过程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我国课程开发的启示。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以下是一则有关“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教师通过播放关于“绿色革命”的录像,提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而创设问题情境。随后,引出课题,用投影片或多媒体将本节课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打在屏幕上,包括:叶绿体是怎样把CO2和H2O转变为C6H12O6的?又是怎样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C6H12O6中的?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的看光合作用过程的录像;有的通过课本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尝试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讨论光合作用的部位时,有的说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有的说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因为其上有色素;有的补充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因为光合酶在基质中,等等。再如,通过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还不甚明白。这时,教师可播放关于光合作用中H218O放出18O2的标记演示实验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后再进一步分析讨论,终于认识到C6H12O6中的氧不是来自H2O中的氧,而是来自CO2中的氧,从而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疑,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偏差,树立学习信心。强化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出示有关光合作用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这则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B.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C.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D.泰勒原理2.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A.结构性B.实践性C.专门性D.学术性3.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A.实践的艺术B.准实践的艺术C.折中的艺术D.整合的艺术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5.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A.实验教学论B.发展性教学论C.发现教学论D.范例教学论6.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A.教育性教学B.问题解决教学C.发现教学D.情境教学7.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B.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8.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A.行为表征B.言语表征C.符号表征D.图像表征9.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B.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C.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综合课程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A.课程消费者B.课程执行者C.课程开发者D.教书匠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A.课程变革B.课程实施C.课程计划D.课程采用17.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19.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20.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这类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B.质的评价C.内在评价D.效果评价21.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以“自然科学范式”为理论基础的评价是()A.目标取向的评价B.过程取向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D.效果取向的评价22.从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将评价分为()A.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B.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C.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3.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这一基本特点属于()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4.被人们称为“传统评价模式”的是()A.差别模式B.外貌模式C.目标达成模式D.回应模式25.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这种课程研究取向被称为()A.程序主义B.课程开发范式C.概念重建主义范式D.课程理解范式26.“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意味着在课程改革中应确立起()A.多元主义价值观B.教育民主化的理念C.主体教育观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