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007年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市2007年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内容施教体验、教材修订建议与教学建议王琨(新浦中学,高二备课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知识点完整的讲授,进行“草木皆兵”式教学——以为教材上的字字句句都应滴水不漏地让学生全面掌握,就连新教材已经删减的内容,但是过去高考中涉及到的内容也会在课堂中补充给学生,加上新教材在维系旧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按照新课程的安排,从而使地理的课时数在总课时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要多学习一本教材。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普遍感觉在新课程之下课时安排特别紧张,但是为了提高成绩,在教法上,大家基本上是沿用了老路子保证学生的成绩,鲜有创新。这是观念陈旧所造成的。造成目前这种状况我认为主要是没有发挥高考的正确导向作用。08年高考地理考试具体内容没有,令老师都在琢磨08高考究竟如何开展,在无法预知指挥棒怎样挥的情况下,教师们也就只能老调重弹了。新教材每一课后面都有“活动”,大多数内容是切合实际的,但也有些是超出一些学校条件和学生能力的。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各个版本的教材都设置了相当多的探究、思考、实践活动供师生们选择使用。从一个学期的教学来看,这些活动的设置都非常有创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进行课堂的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纠正的过程、形成正确结论的过程,受制于课时紧张大多数的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也有老师将活动移到课外进行,但是如果各个学科都不能在40分钟内解决问题而将活动转移到课后进行的话,那么属于学生自主支配的活动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已是当务之急。其次学校配套教学设施紧缺,课本上列举的某些活动教具在短时间内无法配备,进行活动也就无从谈起,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在教学策略上,一靠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二靠学生充分利用其有限的时间,抓紧时间学习。所以,学生的空闲时间非常少,而且各种各样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的措施比较多,例如不允许学生上网,看电视的机会也不多等等。再者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教材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而教师的已有存储知识相对陈旧,难以适应这一点,许多新内容教师都没有接触过,必须“现学现卖”。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因此对“活动”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做出精心的选择。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为此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如调查自己一日生活中所使用的自然资源,体会自然资源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分析家乡港口开发、旅游业、工业、商业相关情况。江虎成(新浦中学,高一备课组)1.必修二第2单元第三节第47页“图2-3-6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中,地租水平线与功能分区的颜色不一致。2.第四单元第一节第90页“在商业活动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感觉不妥,商业活动起点应是“收购”,终点是“销售”。3.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空间卫星系统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和“用GPS手持机定位,首先要尽量选择与室外无障碍物的地点,以确保同时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低于3颗”,到底“4颗”还是“3颗”,不明确。李善学(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备课组)鲁教版教材自发行使用以来,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从教材的设计、图表的运用、理论的总结、实践的研导等都是非常好的,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本人自新课改以来一直担任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工作,两年来,经过本人对教材的学习研究和施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障碍,本人认为教材中几处知识点应稍加调整或改动,这样会更有利于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必修一》部分内容的修订意见1.手表辨方向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第23页),教材描述“借助手表,可粗略确定南北方向。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请你思考,借助手表来辨别方向往往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为什么?”。我认为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根据太阳辨别方向”有点重复,既然有太阳,为什么不直接利用太阳进行粗略判断,还要利用手表,再通过太阳,并按照上述要求一步步操作,且还要考虑限制性条件,这样安排很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尽管教材关于“手表判方向”的方法介绍得非常详细,该方法用于判定方向,其精确度也较高,但在野外有太阳的情况下利用太阳一眼即可辨别,再利用繁琐的手表辨方向多少显得有点罗嗦,我想实际使用率应该是相当低的。2.温带大陆性气候及其雨型特征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第54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的图例中罗列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并且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体包括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同时还单独将“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作为一种气候类型提出,并将其归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外,还罗列了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我认为不妥。在《必修一》教材中其他地方没有提起该名称,而该处尽管提出,却又没有任何相关解释,让学生感觉是凭空跳出来似的;第三单元第一节(第59页)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对应的地区气候应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果还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的话,那么,它对应的自然带又是什么呢?如果是新的提法,应给予具体的解释,可这些都没有,所以我认为应给予适当修订。教材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第56页)中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雨型说成“夏雨型”,我认为不妥。温带大陆性气候具体包括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它们的降水特征各不相同,若为温带沙漠气候,其降水类型应为少雨型,所以在表中应稍加说明。3.“陡崖”与“悬崖”的区别第三单元单元活动(第73页)陡崖图b和第74页地形景观与等高线,对同一种地形却用了两个不同的名称,前者用“陡崖”,后者用“悬崖”。我认为应该给予相应的修正,“陡崖”突出的是“陡”,是坡度很大很陡的地形,而“悬崖”突出的是“悬”,是坡度垂直或顶部外突的地形,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二、《必修二》部分内容的修订意见1.中国当前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第一单元第一节第5页“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这句话说明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第三个阶段即增长减缓阶段。而按照人口再生产类型应属于过渡型;根据教材第6~7页,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定为老龄化的开始,比重达到10%定为严重老龄化,实际上根据刚刚开过的“两会”公布的数字,中国目前的老龄化人口比例为11%,应为严重老龄化的国家。而且,本教材第一节第6页图1-1-6中显示中国在2001年自然增长率在10‰以下,人教版教材《选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第5页活动题图表显示2001年中国自然增长率为7‰,时过六年,自然增长率应该会更低,应是低速增长。所以,我认为,应将中国列入第四个阶段即低速增长阶段更为合适,据此,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应属于现代型。2.地形、气候和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第二单元第二节第38~39页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先讲河流,然后是气候,再次是地形,笔者认为这样由点到面学生学习理解起来较难。如果能够调换一下顺序,先讲地形、气候,再讲河流,随着范围的一步步缩小,最后由河流确定城市的选址,这样更为合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3.钢铁工业区位布局的变化第三单元第二节第66页“钢铁工业,因原料消耗最大,最早出现在铁矿石等原料产地附近“。我认为这句话欠妥,根据钢铁工业布局变化,钢铁工业最早布局在燃料产地,然后是布局在原料产地,最后是靠近市场。即由就煤、就铁布局发展到临海型布局。而本教材却说钢铁工业最早布局在铁矿石产区,显然欠妥。4.凭空出现,难以施教教材中有的地方内容和整体不是很协调,感觉就是凭空出现,如《必修二》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第99页图4-2-15合肥市的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教材对城市道路网的类型从未介绍,却在此处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名称,增加讲授难度,应给予适当调整。三、注意教材图表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会发生改变,作为说明的图表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而不能一成不变,如《必修二》教材第一单元第6页的图1-1-6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所采用的仍然是2001年的图,有点落后了。类似的还有《必修二》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节第17页图1-3-2世界人口密度、第21页图1-3-6中国人口分布采用的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图;这种情况其他地方也有,要是能够换用最新的图将更有利于新教材的施教。武红(市外国语学校,高二备课组)必修三:1.缺少了“产业转移”的内容。2.第一单元第二节区域差异的案例是对比了英国和日本,对于高二学生来说选择我国典型的两个地区比较感觉更合适,譬如人教版的。3.第二单元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别的教本、材料都是三个原则,鲁教本却是多了一个阶段性原则。4.第三单元第一节P54第二段内容与下面的三个措施有重复的内容,是否可以简化处理。5.第三单元第二节P59第三、四段内容谈的是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策略,是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两方面,教材表述比较含糊。6.第四单元第二节P91第三段、P97都是湿地的内容,可否集中一处方便讲述。海洋地理:1.第一单元第二节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课本内容尤其是P13盐度的内容偏少,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曲线虽然有让学生描绘,但是课本上缺乏图表,感觉体现课标不到位。2.第一单元第三节P24和P30海岸线前进、后退的内容有矛盾。3.第四单元第一节P83第二段毗连区的描述和人教本有矛盾。环境保护:1.第一单元第一节P7和第一单元第二节P12、13两处的教学内容有重复。2.第三单元第二节P61“知识窗”里第五段第二行资源化后少个句号。朱丽侠(赣榆县城头中学,高一备课组)从去年开始江苏省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就地理而言,江苏13个城市选用了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连云港地区选用了鲁教版的新教材,教材体系紧扣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图文并茂、信息丰富、情境新颖、体例清晰、特色鲜明,十分便于中学地理的实际教学和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下面结合我对鲁教版教材的使用,谈些感悟,与同仁共勉。1.鲁教版(必修I)一些概念的变化,更改个别字眼新教材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教材的框架体系,也打破了我们原有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使得全国共用一个教材的局面不再出现,各省市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用以及教辅资料选择更加灵活。鲁教版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更加生动活泼,但是一些概念的说法也发生了变化。如断层的概念,鲁教版中是这样定义的: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而旧教材中的叙述是: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这叫做断层。在这两组概念的定义比较中可以看出,鲁教版用了“强度”这一术语,而旧教材则使用“程度”这一词语,从这个角度来看,鲁教版对于断层的定义更加专业。再如对太阳高度的定义,鲁教版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旧教材是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鲁教版使用的是“夹角”,旧教材中使用的是“倾角”,相对而言“倾角”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更难懂,所以鲁教版中使用“夹角”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2.单元活动独树一帜教材在每单元后面均设置了单元活动,所选内容紧密结合单元内容或学科技能,如必修I第一单元的“辨别地理方向”和第二单元的“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将这些地理学科的重要技能形成专题系列,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拓展知识视野、锻炼地理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探索地理问题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