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全球气候显著变暖,高温和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未来气候灾害风险更趋严重,并将深刻地影响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积极采取措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由此,气候问题已从单纯的环境问题,逐渐演变为更高层面的发展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外交、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并体现在人类安全和国家安全保障的许多环节。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种类多且复杂多变,各地气候差异大。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地表平均气温平均每十年升高0.23摄氏度,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增强。本世纪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是同期全球平均的8倍。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断加剧,以及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与气候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以及重大工程安全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将面临重大威胁和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对于发展和安全的现实和长期影响不可回避。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总体上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单产下降;主要河流径流量减少或变化不稳定,水资源可利用性降低且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加深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物种迁移等生态恶化程度,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并降低服务功能;降低大气环境容量,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成为霾天气多发的帮凶;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制约,能源生产和运输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青藏铁路、三峡水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北防护林等重大战略性工程的安全生产和运营遭受严重威胁。未来温室气体持续大量排放将导致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加剧。一、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高温、干旱、虫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粮食减产。而且,由于全球变暖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农作物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总之,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例如,2007年3月,四季如春的旅游胜地海南遭受了严重的春旱侵袭。截至4月初,海南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54.9万亩;水库干涸415座,因旱情发生饮水困难人口达到19.99万人,见证极端气候给当地农业带来的深重打击。冰川和冻土可能减少。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规模。据调查,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7%。专家预测,到2050,我国冰川将继续减少27.2%。冻土面积继续缩小。未来5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除云南松和红松的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他树种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为2%-57%。气候变化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子之一。我国西北各大湖泊,除天山西段赛里木湖外,水量平衡均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态,自20年代至50年代以来,湖泊均向萎缩方向发展,有的甚至干涸消亡。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我国海平面近5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平均速率为每年2.6毫米。我国未来海平面继续上升。这将使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尤其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在全球增暖下,我国东南沿海、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增加,黄河中游以南和华北平原干旱增加。气候变暖可能使我国北方地区少量的降水增加,但可能抵不上蒸发消耗,严重的缺水形势将难以缓解,北方旱灾仍在继续波动扩大,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荒漠化的趋势。全球变暖使海洋热膨胀和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必将加剧多种海岸带灾害,如将淹没大量滩涂资源、导致滨海低地及河口区盐水入侵、潮水顶托妨碍陆地洪水与城镇、污水排泄、扩大海岸与海滩侵蚀等。特别是将增大风暴潮的危害。气候变化将导致水循环的加剧,并会对区域性降水等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暴雨频率增加,将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剧,从而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不难发现的:热浪冲击频繁加重可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水灾、暴风雨等,使死亡率、伤残率及传染病疾病率上升,并增加社会心理压力。某些媒介疾病的加重也可能与气候变化有间接的关系,如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气候变化可能使某些变暖地区的蚊子数目增加,从而加重了疟疾的发生。还有一些疾病,如睡眠病、登革热、黑热病等,也有与气候变化有关。另外,CO2、一些空气污染物如氮氧化物、臭氧等可增加过敏疾患及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和死亡。二、上世纪70年代,有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将进入一个新的冰期。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想,是因为当时科学界认识到有两个因素可以导致全球变冷:大气中大量的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细小颗粒)和地球轨道的变化。人类活动会增加大气中的气溶胶含量。它们会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全球变冷。另外,地球轨道周期性的缓慢变化通过改变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及公转轨道的形状,从而改变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总量及其在不同纬度上的分布,进而影响地球气候。当时的科学家推论,接下来全球会逐步向冰期迈进。因此,有的科学家就提出了“全球变冷”的猜想。当然,地球轨道的变化如此缓慢,大家认为相对短时期的“全球变冷”主要是由气溶胶所致。不过,“全球变冷”在当年也只是部分科学家的猜想。当时科学界对温室效应的物理机制非常清楚,并且早就意识到二氧化碳会加强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不过,因为缺乏数据,科学家很难确定气溶胶的“致冷效果”到底会有多强,所以也很难确定到底是“致冷效果”更明显还是温室效应更明显。当时科学界的主流意见是:按照当时的理解还不足以做出最终判断。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报告就明确提到当时科学界还不能确定将来气候会怎么变。海洋周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记录在案的变暖现象,但不能完全用自然变化来对过去150年的气温上升作出解释。一,我个人认为,中国气候变暖幅度是全球两倍的原因是在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以及近年来工业发展中资源利用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等原因,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使中国气候变暖幅度大大高于国际水平。至于气候变暖对于中国的影响,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气温在短时间内上升,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首先,对农牧业的影响是: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严重;因气候变暖造成农作物早期发育提前而增加早春冻危害;草原数量和质量有所下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加大。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任然以负面为主,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会减产。农业生产和布局会发生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会加快;农作物病虫害范围有可能扩大;草地潜在荒漠化趋势加重;畜牧生产和繁殖能力可能下降,畜牧疫情爆发可能性加大。。。。。。这些影响对于人口众多,对农牧业依赖较大的中国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其次,对森林和其他自然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东部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部分地区林带下限上升;山地冻土海拔下限升高,冻土面积减少;全国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且分布变化显著;西北冰川面积减少,呈全面退缩的趋势,冰川和积雪的加速融化使绿洲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未来气候变化将使生态系统脆弱性进一步增加;主要造林树种和一些珍稀树种分布区缩小,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范围扩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和受灾面积增加;内陆湖泊将进一步萎缩,湿地资源减少且功能退化;冰川和冻土面积加速缩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样的,今天中国的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资源在各种工业,商业开发的原因下不断减少,所以,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浴自然资源的变化也会严重影响到环境和中国未来的发展。还有,对水资源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的水资源匮乏之极,而气候变化会加重水资源的流失,加重水资源的匮乏。近20年来,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南方河流水资源总量略有增加。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干旱灾害更加严重,极端气候现象明显增多。预计未来气候变化将对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大水资源年内和年际变化,增加洪涝和干旱等极端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特别是气候变暖将导致西部地区的冰川加速融化,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将进一步减少,对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来源的河川径流将产生较大影响。气候变暖可能将增加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形势和水资源供需矛盾。中国是一个需水大国,不仅在于其巨大的人口基数还有其巨大的工业需水量,由于现在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水资源的减少,极端气候的增多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发展步伐,对水资源的保护已经提上议程。对于海岸带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变暖对海岸带的影响:近30年来,中国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剧。海平面上升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损害了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降低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温升高、海水酸化使局部海域形成贫氧区,海洋渔业资源和珍稀濒危生物资源衰退。据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升高。海平面上升还将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水工程的排水能力降低,港口功能减弱。其实对海岸带的影响不仅是中国的一大环境问题,更是世界面临的大问题。最后,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付出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气候变化将增加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危害人类健康;增加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概率,对重大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影响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产生影响;增加对公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影响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安定。二,就我个人而言,全球变暖更为可靠,因为大量的数据和证据表明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低冰川融化。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有的国家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土地,也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厄尔尼诺现象,对全人类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要想改变人类因为自身发展而带给全球自然灾害的情况,我们应该努力研究气候变化,努力挽回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损失。一,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会对我国的农业,牧业等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会在我国许多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影响;3,我国人口众多,人口集中,气候变化会增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概率,危害人民健康;二,我认为,现今的全球变暖现象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全球变冷”学说中所认为的自然原因,但更多地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大量地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导致了许多气候问题的发生,还有许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如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我认为,我们应该寻找更多的清洁能源来满足我们的需求,与此同时,也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防护,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1.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人尽皆知,而我国的变暖幅度更是全球的两倍,由此可见,气候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巨大。因此,我们需要弄清原因,至少也要了解个皮毛,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种类多且复杂多变,各地气候差异大。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气温平均每十年升高0.23摄氏度,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极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