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大海啸的成因与因应之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全球金融大海嘯的成因與因應之道一、序言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GlobalFinancialCrisis),又稱金融大海嘯、信用危機或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流動性危機。最初的流動性危機可以在事後被看作是由於早期次級房屋信貸(Sub-primeMortgageLoan)危機所引發的,在鬆弛的簽名背書下的過度借貸,是美國房貸泡沫的特徵,導致大量的次級抵押貸款。投資者認為這些高風險的貸款會被資產證券化所緩和。後來,不但沒有緩和這個危機,反而,這個「欲蓋彌彰」策略似乎以骨牌效應擴展和散佈。由失敗的資產證券化計劃所導致的損害橫掃了房屋市場及其企業,繼而引發了次級房屋信貸危機。這危機令到更大量的房屋被銀行在市場上拋售。這些過量的房屋供給使得周邊的房價大跌,並且很快地遭受法院收回拍賣或被放棄,為日後的金融危機埋下了伏筆。英國的主流銀行-北岩銀行是首批遭遇衝擊的銀行之一。該行已借不到額外資金來償還2007年9月中旬到期的債務。由於缺乏持續現金注入,以支撐其經營的高槓桿業務,最終被迫遭到接管,並很快波及到其他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投資者開始對抵押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市場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央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最初,受影響的公司只限於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抵押借貸業務的公司,例如北岩銀行及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一些從事抵押證券化的金融機構,例如貝爾斯登,就成為了犧牲品。接著,危機開始影響到那些與房地產無關的普通信貸,進而影響到與抵押貸款沒有直接關係的大型金融機構。在這些機構擁有的資產中,大都是從那些與房屋抵押關聯的收益所取得的。對於這些以信用貸款為主要標的的證券,或稱信用衍生性商品,原本是用來擔保這些金融機構免於倒閉的風險。然而由於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的發生,使得受到這些信用衍生性商品衝擊的成員增加了,包括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AIG)、美林證券和蘇格蘭哈裡法克斯銀行(HBOS)等。而其他的公司開始面臨了壓力,包括美2國最大的存款及借貸公司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影響到大型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和高盛證券。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房貸抵押銀行-印地麥克銀行的資產由於房屋價格的不斷下滑以及房屋回贖權喪失率的上升,在他們被緊縮信貸下的壓力壓垮後被聯邦人員查封而瓦解。當天,金融市場急劇下跌,由於投資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將試圖挽救房貸抵押公司-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9月7日,雖然聯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但危機仍然繼續加劇。9月中旬之後,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進一步演變成全球金融風暴,因而導致多間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9月8日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與房地美,9月15日受到雷曼兄弟宣佈破產、美林被迫委身美國銀行、美國國際集團(AIG)尋求400億美元融資遇挫三大利空影響,當日道瓊工業指數重挫504點,創2001年911事件以來最大單日跌點,NASDAQ指數也大跌81點,全球股市在美國金融風暴襲擊下應聲倒地。亞洲股市也無一倖免,其中台股加權指數當日亦大跌295點,不但盤中跌破6,000關卡,更創2005年10月以來新低。9月短短兩週期間,美國主要的房貸業者、投資銀行及保險集團紛紛垮掉,風暴亦蔓延至歐洲,冰島也瀕臨破產,10月6日至10日道瓊指數跌幅更創下道瓊指數成立112年以來單週最大跌幅,1970年以來最惡劣的空頭市場-熊市(BearMarket)。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AlanGreenspan)也提到:「這是百年來僅見的金融危機!」當華爾街股市頻頻破底以反映美國經濟衰退猶如「自由落體」般,時任聯準會主席的柏南克仍認為美國經濟的重心應放在「如何對抗通貨膨脹」的問題上,面對逾100美元的高油價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柏南克則宣稱5%以上的利率水準是非常合理的。但當時市場的金融專家卻高聲呼籲聯準會應正視美國經濟的衰退比面臨通貨膨脹對美國經濟的威脅更嚴重,希望聯準會能趕快大幅度的降息。過後不到兩個月,市場傳出多家企業與大型銀行由於遭遇巨額虧損紛紛裁員,勞動市場失業率逐月攀升,領取新失業救3濟金人數屢創新高,房屋法拍件數持續增加,聯準會才開始密集式的大幅降息,甚至到不惜把聯邦資金利率降到接近零利率的水準。另一方面,2009年初,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掌握未來財經幕僚提供的建議後,亦提出幾項具體的救市方案,包括七千億美元的紓困方案,加強金融監理機制,19家問題金融機構為期60天的壓力測試,三大汽車公司(通用、克萊斯勒、福特)的瘦身重整計畫等;在就任總統職位後,除積極執行上述措施外,歐巴馬總統更與中、日、韓以及歐盟各會員國政治領袖商討如何聯合拯救此次嚴峻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球金融風暴發生迄今已九個多月,各國紛紛提出許多救市的緊急措施,日前國際貨幣基金(IMF)評估未來市場成長可能趨緩,但至少最大的危機已經過去。葛林斯班亦曾於平面刊物「新興市場(EmergingMarkets)」撰文樂觀地表示:「美國房價近來跌勢趨緩,是這次為期長達一年景氣修正期的第一個正面訊號,將有助於房價止跌回穩。」然而,兩年多前準確預估此次全球金融風暴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Roubini),則預測兩年的經濟衰退不可避免,最壞的情況甚至可能出現長達十年成長停滯。二、國際經濟預測對於全球未來經濟悲觀及樂觀的看法眾多,相關預測機構則以IMF率先考量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之後,於2008年10月提出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為主。IMF調降全球及歐美各國經濟成長率,認為全球經濟至2009年年底才有可能復甦,預估200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並提出未來伴隨著全球經濟減速,可能還會出現額外的信貸損失的警告(例如信用卡危機)。在國家別方面,IMF預估2009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0.1%,幾乎是零成長,並認為美國房地產將在2009年底觸底,結束自2006年起對經濟的拖累。而歐元區部分,則認為所有歐洲經濟體未來幾個月都將陷入衰退,並預估2009年經濟成長率為0.2%,其中英國2009年經濟成長率由原來預測的1.6%劇降至-0.1%,4是已開發國家中遭IMF下修幅度最大者,其次是德國及法國,分別從1.0%降至零成長、1.3%降至0.2%。在亞洲部分,日本政府已宣布此次經濟擴張期已經結束,IMF預估日本2009年經濟成長率為0.5%。目前全球四大經濟體中,僅大陸仍保持強勁成長,IMF預估2009年大陸經濟成長率仍有9.3%的成長。經濟學人在2008年8月的報告中曾提到,雖然全球經濟減緩使得支撐大陸經濟成長動能的出口顯著減弱,然而全球需求衰弱導致投資意願降低,使大陸免於遭受固定資本投資持續增加及銀行運用資金效率不足下形成硬著陸,因此,此波全球經濟趨緩適度成為大陸經濟過熱的煞車。IMF報告亦指出,2009年的全球經濟成長動力百分之百來自新興經濟體,其中最大動能即是大陸。新興經濟體經濟成長率將在6%,其中發展中亞洲經濟成長率為7.7%,然而新興經濟體仍然面臨國外需求明顯轉弱及國內外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的威脅。三、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台灣是地球村的一員,自然受到此波金融風暴的衝擊。根據金管會的統計,台灣有5.1萬名投資人直接買到約400多億元的雷曼兄弟發行或保證的結構債(StructuredBonds),銀行投資雷曼兄弟的債券、結構債或授信約有162億元,保險公司則有185億元,投信基金也有34億元,券商則是0.34億元。金管會2008年10月21日調查更指出,共有2家券商、16家銀行、1家票券公司及部分保險公司投資到冰島相關債券等,共計新台幣202.6億元,目前已認列39億元。除了直接衝擊之外,企業營運亦受到影響。報載中華徵信所透露百大企業集團2008年上半年獲利,比2007年衰退了21.56%,百大集團中,衰退的集團數達69個。且下半年旺季不旺,衰退企業集團數目與幅度比上半年更高,達到97個。衰退集團中5又以9個金控集團獲利損失嚴重,若依照過去亞洲金融風暴經驗,此次可能要到2009年底甚至2010年,台灣經濟才會觸底。此次全球金融風暴,台灣股市自2008年9月15日的6,052點下跌至11月21日的3,955點,兩個多月跌幅亦高達34%,而自10月13日起已連續六週實施跌幅減半的措施。股市歷經長達七個月的重挫,於2009年2月初在出口廠商頻頻接到大陸的急單,並在4,000點築底完畢後正式展開一波快速的飆漲,到了6月初終於來到7,000點關卡。台灣出口亦受到全球金融風暴所衍生的需求衰退的衝擊,而產生減緩的現象。2008年9月因電子、電機產品、塑化原料及汽柴油煉製品需求大幅減少,使得9月出口金額比去年同期減少3.6億美元,是近6年半以來首次出現出口負成長,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也減少近16億美元,是6年9個月以來首次負成長。所幸,2009年3月以來,最近三個月公布的外銷訂單已顯示出口銳減的趨勢已有減緩的跡象,其中占我國外銷訂單23.7%的大陸及香港外銷訂單金額,今年5月較去年同期減少24%,而我國前三大外銷訂單接單地區中,對歐洲地區、美國以及大陸皆呈衰退,尤其仍以對美國外銷的衰退最為嚴重。外銷訂單是重要景氣領先指標之一,目前已顯示台灣已連續幾個月的出口受到不小衝擊,預期自今年第三季,最遲於第四季的出口將呈正成長。台灣主計處尚未因應此次金融風暴而調整台灣經濟預測,然而中經院已先在2008年10月起全面調降台灣2008年及2009年經濟預測,2008年經濟成長率從7月預估的4.2%調降至3.82%,2009年經濟成長率從4.5%調降至-3.34%,最近又進一步下修到-5.64%。報告中提出2009年台灣經濟成長表現將因全球景氣不振而比2008年表現疲軟。中研院最新預測台灣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是-3.46%。國外預測機構則以IMF最不看好台灣,2009年經濟成長為-10.45%,不但低於亞洲四小龍中的南韓、香港及新6加坡,也低於全球平均0.5%。然而亞洲開發銀行去年10月較看好台灣及新加坡,亞洲四小龍2009年經濟成長率依序為台灣及新加坡-5.6%、南韓及新加坡-4.5%。雖然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減緩幅度相當的大,但目前台灣的物價堪稱穩定。依據亞洲開發銀行2008年10月的報告,台灣2008年通膨率為3.8%,不但低於四小龍中的新加坡(6.5%)、南韓(4.7%)及香港(4.3%),亦低於大陸(7%)及亞洲平均(7.8%),2009年預估亞洲平均通膨率仍高達6%的情況下,台灣將下降至2.5%,通膨威脅低可稍微降低通膨侵蝕經濟成長的可能。依據花旗亞太區環球投資銀行的最新預測,就亞洲各國的外債、外資在股市比重、企業短期債務等項目觀察,最可能率先出問題的國家將是南韓、越南、菲律賓和印尼,台灣相對上是體質最好,危機發生機率最小的國家。事實上,英國《金融時報》以〈下沉的感覺〉為題,剖析南韓是否將重演1997年金融風暴,美國《華爾街日報》更直接問:「南韓是亞洲的冰島嗎?」而南韓綜合指數(KOSPI)2008年11月初下跌至980點附近,創自40個月新低;韓元兌美元匯價10月底亦貶到1,408韓元兌一美元,為亞洲主要貨幣表現最差的貨幣。此外,南韓消費者與企業負債情形嚴重,高達GDP的180%;南韓銀行的存放比平均124%,遠高於亞洲各國平均值82%,均使南韓經濟蒙上陰影。相形之下,台灣體質尚稱穩健,但台灣仍須正視今年經濟趨緩的事實。在國外部門無法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的現況下,提振內需(擴大公共支出、減稅、加發消費券等)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然而目前台灣5月失業率已增至5.88%,對照亞洲四小龍今年失業率,已屬偏高,失業激增後恐將進一步減緩民間消費,再間接影響民間投資,對於已經不振的內需又是一大打擊,政府需審慎因應。結語7全球金融大海嘯的成因:1.鬆弛的簽名背書與過度借貸,以及高風險貸款被資產證券化,釀成「次級房屋信貸危機」;2.投資者對抵押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市場流動性危機;3.美國聯準會誤判金融危機的嚴重性,導致延持進場救市時機。四、因應對策(一)美國部分1.成立平準基金2008年9月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