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上第一单元复习总结第一课海燕一、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906年发表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自传性的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二、时代背景简介:十九世纪末叶,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传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杀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了“幻想曲”《春天的旋律》。这篇小说是高尔基根据自己与沙皇政权斗争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俄国革命斗争形势写成的。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分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燕》。它反映了当时革命群众在革命先驱者的激励下,对沙皇专政及其黑暗制度越来越愤激的斗争情绪,预言了沙皇黑暗统治的必将崩溃。因此,它一发表,立即成为进行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力武器。“海燕”在俄文中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海燕》又称《海燕之歌》三、课文讲解:(一)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第一至六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第二部分(第七至十一段):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部分(第十二至十五段)。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二)课文分析我们来讨论:1、课文以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为背景,先后描绘了几个画面?这几幅画分别具有什么特点?2、伴随着海面图景形式变化,海燕动作、情态有何变化?3、文章是以什么线索来写暴风雨的?参考答案1、①暴风雨在孕育,狂风卷集着乌云;②暴风雨临近,乌云直压海面;③暴风雨就要来了,乌云燃烧,夹杂闪电。2、①高傲地飞翔;②搏击、迎接;③以胜利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3、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我们来思考:1、这首散文诗所要赞颂的对象是海燕,那么海燕象征了什么?22、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的飞翔之前还要写大海、狂风、乌云?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3、文中的暴风雨又象征了什么?参考答案:文中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海燕,表现海燕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展现海燕英勇善战的雄姿。4、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它们分别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参考答案:①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假装革命和害怕革命的人。(三)文章主旨: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局势,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四、课后练习:1、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连线题海燕革命高潮海鸥海鸭反动势力企鹅大海革命先驱者波乌云恐惧革命、闪电悲观失望者狂风暴风雨革命力量2、下面各句中的破折号各属哪种用法?将选中的答案的字母填入各句后的括号内。象征体象征意义海燕革命先驱者风、云、雷、电沙皇反动统治的黑暗势力大海、波涛革命群众的革命力量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风暴3A.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部分;B.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C.表示声音的延长;D.表示两个破折号之间是解释说明部分;E.表示强调;F.表示后面是引文①……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②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③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④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⑤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⑥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⑦——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3、如果让你在“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的海燕参考答案:1、略2、BBCADBEF3、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4第二课白杨礼赞一、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霜叶红似二月花》等。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有《白杨礼赞》《大地山河》《黄昏》等。二、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三、课文讲解:(一)理清课文脉络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二)课文分析:我们来讨论:1、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绘黄土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参考答案:三方面: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5作用: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说明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2、白杨树象征了省么?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了什么?白杨树: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以及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贵族化的楠木:“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名当反动派。3、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三)文章主旨:本文他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四、课后练习:1、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1)《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2)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6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3)《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的。()(4)《白杨礼赞》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2、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2)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3)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A、比喻拟人拟人对比B、夸张拟人排比拟人C、比喻比喻拟人对比D、夸张比喻拟人对比